60亿票房,他在九月一战成神

这位穿西装、打领带、目光如炬的“死神”奥本海默,是真火啊。

口碑,世界通吃。

IMDb8.6,烂番茄新鲜度93%;国内豆瓣开分8.6已经不低,现在40万人评价后评分不降反升,稳定在8.8。

票房,高歌猛进。

在全球斩获9亿美元,荣登今年全球票房排行第四,仅次于《小丑》,成为影史第二卖座的R级片。

这样的口碑和成绩,放在其他导演那够吹一辈子。

但放在诺兰这,9亿美元也就那样。

8.8分?不好意思,只能排在第六。

近几年的好莱坞大片,口碑越来越差,票房越来越扑。

但诺兰,却再一次坐稳了“诺神”的称号。

实拍狂魔

《奥本海默》改编自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合著的《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

在采访中,诺兰提到了使自己下定决心拍摄《奥本海默》的时刻。

“在进行原子弹试爆之前,奥本海默和他的工作团队就面对了一个极小的几率,当他们按下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按钮之后,有可能会燃烧整个大气层,毁灭全世界”。

这一刻极强的戏剧性,让他决定把这个“历史上最重要的男人”呈现在世人面前。

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比寻常的时刻,我想把观众带到那个房间里,并目睹按下按钮的一刻。”

这一刻,也是诺兰再次为电影艺术盗取火种,给好莱坞续命的时刻。

《奥本海默》在内地上映前几日,诺兰来国内宣传,在北京环球影城出席了首映礼。

环球大道水泄不通,连诺兰给影迷稍显潦草的签名都染上了点可爱的味道。

严谨也不意味着诺兰只能有板有眼地做宣发,过山车、吃豆汁,他都没在怕的。

还有影迷遗憾诺兰来得早了,再多待几天就能喝上瑞幸和茅台联名的“酱香拿铁”了。

《奥本海默》是他和老东家华纳闹翻后,拥抱环球的第一部作品,对方可以说是给足了“诺神”排面——

拍摄预算+宣发费用超2亿美元。

男主基里安·墨菲,“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马特·达蒙、艾米莉·布朗特作配,连客串的都是“小天狼星”加里·奥得曼和肯尼斯·布拉纳这种大咖。

这种阵容光用钱肯定请不来,他们看中的,是“诺兰导演”。

如果说奥本海默是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依靠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那么诺兰就是电影的“盗火者”,在真实与极致的影像中来回穿梭。

“IMAX胶片至少可以达到18K的分辨率,远远超过任何数字成像格式。当你在普通的数字影厅观影时,你的确也可以领略极高规格的影像;但如果你置身银幕足够大的影厅,画面的边缘就会消失不见,你会发现自己真正沉浸到《奥本海默》的故事中。”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诺兰如此形容。

这次,诺兰还是坚持用胶片摄影机拍摄,且将强迫症发挥到了极致。

这对他来说一点不奇怪,毕竟这位实拍狂魔,总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建立“奇观”。

《侠影之谜》里,诺兰融合悍马和兰博基尼超跑的元素,实打实造了这辆蝙蝠战车;

《黑暗骑士》里,“小丑”边走出医院边按下引爆器炸楼的画面,是摄制组花了3个星期将一座废弃楼,包装成了医院,并且埋下了N多炸点;

《盗梦空间》的第二重梦境中,亚瑟在走廊中失重打斗的空间也是按照 1:1 实景搭建模型,再运用摄像机的转动实现;

《星际穿越》为了再现真实的农场生活,剧组提前一年培植了大面积玉米地来完成燃烧场景;

拍摄《敦刻尔克》时,直接在飞机上绑定了一架摄影机完成;

到了拍摄《信条》时,诺兰买了一架真的波音747,并且炸了它……

据说当时他也很紧张,毕竟只能拍一次。

面对影迷的期待,诺兰这次依然没有放水。

就像奥本海默要做无数次原子弹爆炸实验一样,为了“无CG”的效果,视效总监进行了大量实验。

乒乓球用力互相撞击、朝着一面墙壁泼洒油漆、调配发光的镁溶液、用小型数字摄影机以不同帧率拍摄微距特写镜头,进行实验成像效果。

成功之后,再用同样的方式在IMAX摄影机上完成拍摄。

不仅如此,曼哈顿实验所在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也不用绿幕合成,诺兰直接建了小镇,然后实地拍摄。

小镇建设需要2000万美元,占据拍摄总预算的五分之一。

但诺兰非常坚持:“别担心钱的事,让我们把想要的东西设计出来。”

诺兰并非不懂省钱,而是认为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为了给实景搭建腾出预算,《奥本海默》的拍摄时间从85天压缩到了55天。

更不用说,这些天里诺兰还要要带着剧组飞到纽约、新泽西、伯克利、洛杉矶、新墨西哥州等地拍摄。

所以,在他的片场,不管多大的咖都不能玩手机。

更没有“房车”,不存在演员拍一个小时累了躺进去休息这回事。

他的坚持,源于他对认定的创作对象的执着。

非科班导演

1970年,诺兰出生在一个英美结合的中产家庭,父亲做广告,母亲当老师,所以经常在英美两地辗转。

诺兰在七岁时就用父亲的超8摄影机拍摄了关于自己玩具兵人故事的首部定格动画,名为“《太空大战》(Space Wars)”,致敬他看了12次的《星球大战》。

但诺兰还真不是纯粹的电影科班出身。

1992 年,诺兰在伦敦大学学院读英国文学专业。

可在读书期间还是非常热爱电影,于是创建了“16 毫米”社团,拍摄了许多以自由的非线性叙事的短片。

他后来被观众赞叹的非线性叙事,就来自于此时。

1997 年,诺兰的短片《蚁岭》问世。

铃声突如其来,男人神情恍惚,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男人终于发现了猎物:一个不停跳跃的老鼠,但面部与自己一模一样。

而他的背后,又悄然无声出现了一张巨大的脸。

短短3分钟内,他就构建了一个充满惊悚、悬疑的循环故事。

回首那段拍摄各种短片的生涯,诺兰说“我一直在进步,从超级八毫米到16毫米胶片,我一直在利用我尽可能得到的一切在拍摄电影”。

是的,别看诺兰现在是个预算超高的超级大导,创作早期,他也和许多苦哈哈的青年导演一样,必须得精打细算。

如果用当下流行的知识付费的说法,那这堂课得叫作《诺兰手把手教你:非科班导演如何成名》。

他拍摄《追随》时,仅花费了6000美元。

没办法,演员都是素人,平常有正职工作,只能在休息时间团聚创作,陆陆续续拍了两年才完全杀青。

年轻时的诺兰

但好在,诺兰剪出来的成片没辜负众人的努力。

他通过打断时间线的叙述来营造悬念,初步展示了自己对于时间的理解,还致敬了一把英国前辈导演希区柯克的《后窗》。

“兄弟&姐妹”是好莱坞独具特色的导演搭档模式,像科恩兄弟、沃卓斯基姐妹,都是制片厂体系中生长的仙葩。

诺兰也有这种意识。

2000年,初探好莱坞的诺兰,把小他6岁的弟弟乔纳森·诺兰的短片小说《死亡象征(Memento Mori)》搬上了银幕。

创作出的影片你们肯定不会陌生——《记忆碎片》。

电影里充满了有趣动人的小细节,比如片中的纹身店是以诺兰妻子的名字:艾玛·托马斯。

真·请你以的名字呼唤我,没想到理工男诺兰玩起纯爱来这么狠。

《记忆碎片》在赢得了 2500 万美国本土票房的同时,还帮诺兰拿下了多个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剧本奖。

更重要的是,诺兰凭此提名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最佳电影剧本,而这意味着,诺兰在好莱坞登堂入室。

从未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的诺兰

《记忆碎片》在7 分 41 秒时,主角谢尔比在经过一家漫画店,看到窗户玻璃上有蝙蝠侠的标志。

后来,诺兰就创作了闻名全球的《蝙蝠侠》三部曲。

那时的蝙蝠标志,犹如诺兰的名字要推向全球的一种预言。

“我不是艺术家”

2003 年,诺兰应华纳邀约接手商业漫画电影《蝙蝠侠》系列的创作,正式打开了他在好莱坞的事业格局。

蝙蝠侠不再是黑暗里的钞能力者,而是一位有着宿命性悲剧的英雄。

他在“民风淳朴”的哥谭市执行正义,却分不清“不被需要的超级英雄”和“邪恶的敌人”到底谁更像小丑。

《蝙蝠侠》三部曲让诺兰大放异彩,在制片人为中心、大厂为中心的好莱坞,这是第一次有导演能在超英片前加上前缀。

人们叫它“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

作为第一部票房超过10 亿美元的超级英雄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无疑最为破圈。

它的IMDb评分最高时达 9.7 分,一度超越《教父》和《肖申克的救赎》,在IMDb上排名第一。

《蝙蝠侠》三部曲之后,诺兰表示再也不拍超英电影,他要跳脱出超英片的框架,开始探索自己的全新宇宙。

小李子主演的《盗梦空间》,是诺兰的试水之作。

他制作的四层梦境层层递进,主角紊乱的精神状态,以及不安定的逻辑导向,构成了影片的走向。

诺兰的“奇想”,来源于严谨之外的“偶然”片刻。

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我好多电影都是在汽车旅店里写的”。

诺兰每次要写新剧本时,就开着车一路出城,也没有目的地,而是开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找一个汽车旅店住下来。

远离洛杉矶的好莱坞同事,置身于陌生人之中,就像是完成了一次电影与现实的“间离”,让他灵感爆棚。

《星际穿越》中的剧本原稿是一对父子,但诺兰在开拍前想到了女儿,才临时改为“父女”。

因为在外拍电影连续几个月回不了家,诺兰对孩子们充满愧疚。

可每当制片人妻子想退休带娃,诺兰都劝她:这电影没你我拍不了。

因此,孩子们时不时来片场“探班”,也顺便客串了电影。

早年,诺兰的女儿曾在《星际穿越》里客串一个皮卡车上的女孩;而在《奥本海默》中,她则成为了奥本海默幻象世界里被原子弹辐射后、角质层脱落的被摧毁者。

每个人在影片中看到那一幕场景时,都可以感受到如此悲壮,又如此强烈的情绪。

正如诺兰所说,“如果你创造了终极的毁灭力量,它也会摧毁那些你亲近和珍爱的人。所以我想这是我用最强烈的方式来表达这一点。”

像他这样知名的导演国内外并不少,比如斯皮尔伯格,比如94岁还在拍片的伊斯特伍德,比如国内的张艺谋、陈凯歌。

但比起其他人,诺兰是唯一一位同时满足高质量、高票房,又有众多粉丝的导演。在烂番茄25周年之际,经过观众票选,诺兰成为“25年来最佳导演”。

部分观众认为诺兰不会写人物,在情感上太过匮乏,“精于工艺但空洞无物的奇技淫巧”。

诺兰对自己也有相似的评价:“我是个匠人,不是个艺术家。”

这是自谦,也是诺兰在商业化与作者风格间平衡间自我定位。

他说:“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

诺兰,依旧在路上。

剧情介绍欧美明星好莱坞克里斯托奥本海默视觉志文情感

有用 (752)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