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照门”主角陈冠希
“艳照门”事件发生后,网民关心的并不是背后的黑幕,因为不管是经纪公司之间的宿怨,还是英皇自己炒作失控,均可用法律调控,而是面对玉女一夜之间变“欲女”的震撼和隐忧。半个月后,“艳照门”女星张柏芝和阿娇已相继复工,舆论似乎并没给予太多原谅,而是转向了困惑:突破了道德底线的感觉,真可以那么轻松、“坚强”,甚至连个歉意都没有?
1013张“艳照”的网络流传,“不去看”的片面抵制是无济于事的,就象阿娇的“看到接吻画面就感觉恶心”的宣称一样,可能只是又一出“道德秀”。恰如网民所言,“你敢照,我就敢看。”看了之后却叫别人不要看,看了的人成了没看的人的道德代言人,这本身就不道德,所以没看的人当然并不领情,愤懑地骂娘。互联网时代的完全控制,已成为不可能。抵制,你抵制得了吗?笔者以为,可以引导的是,看了之后的认识。发起抵制看“艳照”倡议的媒体群,不如在这个层面费点心思,可能更有益。
“艳照门”事件的警醒在于,对娱乐圈偶像的摧毁,以及怎么通过明星效应的放大,去看待性道德底线的决口和重建问题?
面对1013张“艳照”,有的花容失色:啊,原来娱北京国际电影节2019开幕式乐圈已经这样了,成了个大欢场,真是颜面扫地!于是有的就笑了:娱乐圈曾经有过颜面吗?还有的震撼之余,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正所谓“为人不识陈冠希,不看A片也死机。”可以做,但不要拍;可以拍,但不要放在电脑上。君不见,网上偷盗的中招者,不是无知的“衰人”,就是不信邪的“高人”,包括防火墙森严的企业、政府系统,哪知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这是互联网技术的溢出负效应。明星也是人,但明星的生活是有公共示范效应的。公众给了明星赖以生存的注意力,那么,明星就该以演艺水平和良好公共形象的塑造来回报公众,在这个意义上,私生活的糜烂是说不过去的。明星大概也是知道的,是不能做道德的侏儒的,所以阿娇之前才有“绝不发生婚前性行为”等言论,偷拍事件后还伤心地哭,清纯玉女的形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粉丝”。但现实是最能教育人的,“艳照门”事件后,有人说“鄙视的不是她的放荡,而是她的虚伪。”
性,绝不仅仅是性。性往往和财富、身份、地位挂钩,哪个“落马”官员没有生活作风问题?陈冠希为什么能泡到那么多女星,难道他作为性工作者,也是天赋异禀?名人为什么不能垂范?这些是值得反思的。劈腿拥有N多性伴侣,必须冲破财富和道德的双重规范,名人恰好具有财富的优势,进而轻而易举地导致道德的决堤。他们的逻辑是,食色性也,性就是吃饭,钱多了,就应该换菜谱。但他们不知道,此举激化了性的贫富悬殊的矛盾。中国男女性别比趋近6比5,就是说有1亿人可能讨不到老婆,而公众心目中的“名人”,却在肆意挥霍。财富的差距,如果导致了道德标准的差距,那么,公众因不但没有回报、反而被欺骗的注意力付出,难道就不应该震惊、愤怒吗?性真的可以那么随便吗?
“艳照”若未流出,不管是陈冠希,还是张柏芝、钟欣桐(阿娇)、陈思慧、杨永晴,自个儿坐在亚文化的门槛上,口交,3P,断背,虐恋,都没人管你。就好比一个人可往私人泳池里倒垃圾,但是往别人都在游泳的公有湖水里倒垃圾,就得负责,何况倒垃圾的还是明星?
“艳照门”事件,已经不再是明星的个人私事。触动了性的道德底线,让没条件的咬牙切齿,有条件的“见贤思齐”,后果是什么?难道就不应该忏悔、道歉?但遗憾的是,“艳照门”事件的当事人,还没有一个向公众道歉的,有的甚至面无愧色。这才是让人担忧的:不愿意去取得公众的谅解,“艳照门”事件是不是只是一次“道德皮试”?笔者不相信这是勇气的问题。莫非是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底线,要一步一步地破?
这让人想起了最近关于章子怡上春晚飚歌的争议。春晚过后,总导演陈临春说,“大牌”章子怡上春晚“首先考虑的是关注度”,认为舆论的批评“莫名其妙”。其实这是偷换概念,章子怡是演电影的“大牌”,不是唱歌的“大牌”。如果真的没有“潜规则”,那就说明了春晚用章子怡的险恶用心,又在给公众的眼睛作“强奸皮试”。有了摸着石头过了河的经验,今后的春晚,胆子就会大一些,类似赵本山领舞《天鹅湖》、泰森打乒乓球等更具颠覆性的“恶搞节目”或许就不可避免。同理,原谅与反思并不矛盾,如果“艳照门”事件只是一次“道德皮试”,不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