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凯:对评委苛刻可以 别对选手太苛刻
虽然收视率很高,甚至超过了青歌赛,但是相声大赛的口碑并不好。
昨晚,第四届CCTV相声大赛颁奖晚会在央视三套播出,为六天的比赛画上句号。
实际上,早在4月23日晚,相声大赛就已经录制完毕,《开心之旅》、《士兵对话》等作品获得创作奖,来自清华大学的在校学生张舒宁获得“最佳捧哏奖”。
不过,观众们对这个被曲协副主席崔凯称作“相声的第三次浪潮”的比赛并不买账,在央视国际网站的相关论坛里,90%的帖子都是在表示不满和质疑。
昨日,记者也联系到了崔凯,他针对网友的观点,一一作出回应。
质疑一
评委举贤不避亲
每年的相声大赛都有很多“老运动员”,这其中也不乏众评委的徒子徒孙。敏感的观众们在打分上抓住了他们的把柄———举贤不避亲。
比如在前几期的比赛中,评委苏文茂怀着严肃、谨慎的态度给选手们打分,大多非常低,甚至还遭到了部分人的质疑,但是当自己的两个弟子上场时,他却给出了99.0分的最高分。
崔凯:主办单位在例会中一再强调,不能有“门派意识”,所以在公开的基础上,总体而言,大赛是公平和公正的。评审规则中,作品50分,表演45分,才艺5分。
有的评委注重新作品的创作,有的表演艺术家看重选手的表演,所以出现分数差异是很正常的。
在比赛中,从来没新加坡电影院cathay有人找过我送礼求情,我也从来没有问过谁是谁的弟子,一切都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作出判断。
质疑二
包袱老套 基本功不过硬
“小时候我长得可好看了,每次我妈抱我出门,大家都围过来问:‘大姐,你这猩猩哪买的?’”这样的段子,对于观众来说,已经听过太多遍了,无非是“猴”变成了“猩猩”,并没有新意。类似的老包袱比比皆是,观众想笑都很难。在表演中,很少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出色基本功。甚至有选手拿出快板,一张口便是“打南边来了个哑巴……”让观众忍不住换台。
崔凯:今年的比赛职业和业余两组是混合编队的,所以水平也存在差异。对于评审来说,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海外留学生说相声,他的包袱比较老套,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能表现成那样已经很不错了,我们要鼓励非职业的选手参与其中。相声要繁荣取决于作品,这些非职业选手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有“春风扑面”的感觉了。我们将重要的“最佳捧哏奖”给了一个非职业选手,来自清华大学的在校学生,他创作的《西望》取材于大学生西部支教的真实生活,视角独特,贴近生活,很值得肯定。
质疑三
制作粗糙 笑声太假
本届相声大赛并不是现场直播,不过,细心的观众还是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痕迹。比如第一期,镜头中出现评委在演员表演的时候打电话,显得很不尊重人。
电视机前的观众情绪不能跟选手的表现同步,索然无味的段子却让现场观众掌声一片,因此有网友质疑现场有卖力的领掌人,同时笑声也疑似音效合成,“真是让人感到悲哀。”
此外,两位主持人的表现也没有得到认可,拿着纸条照本宣科也被看作是不专业的表现。
崔凯:的确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过相声的新栋梁了,这种低谷期让评委的心理压力大,可能观众看比赛是图一乐,但是评委们是带着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所以有的评委面对镜头一直很严肃。
不过,在这次的比赛中,我们发现了几个有可能将“挑大梁”的人物。当年,我在看到姜昆和师胜杰时候也是这样的心情。
好的相声演员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观众对评委苛刻是应该的,但希望别对选手太苛刻,让他们有时间去充实自己,多给他们支持和鼓励。
本报记者 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