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再无梁羽生

  ■人物简介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出生于广西一个比较殷实的大家庭中,从小非常爱读武侠小说。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宫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白羽”和他曾用过的笔名“梁慧如”变化而来的。

  梁羽生的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塞外奇侠传》、《冰河洗剑录》、《冰川天女传》等。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1984年,梁羽生宣布“封刀”,之后与早年移民澳大利亚的子女团聚,一直居住在悉尼,处于半隐居状态。

  在中国文学中,武侠小说是一种很独特的文本形式,是中国人英雄精神、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性的特殊体现。上世纪上半叶,其实在中国是出现了一个武侠小说创作的高峰的,史称“旧武侠”小说,但都不被文学史家接纳。随着“新武侠”小说的风行四海,武侠小说重新成为当下最有影响的大众读本。

  梁羽生是“新武侠”小说的创始者,1月22日,他在悉尼因病去世,享年85岁。作为影响了几个时代的著名作家,他的逝世在整个华人圈中引动了连锁的新闻效应,金庸奉上挽联:“悼梁羽生兄逝世,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

  文人本色 侠客原是书生

  梁羽生从小爱好中国文学和历史,这也因此影响了他的武侠小说写作。1948年,梁羽生开始写作并开始了持续一生的报人生涯。1951年后,定居香港的梁羽生就职《新晚报》,也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同在一个报社工作的金庸,并成为好朋友。

  梁羽生是1954年开始写作武侠小说的,并就此拉开了“新武侠”小说的序幕。但他的创作并不局限于武侠小说,他对象棋和对联很有心得,他的棋话和联话都自成一体。他热爱古诗词,在这方面修养深厚,这直接决定了他武侠小说的语言质地和文本风格,所有“新武侠”小说家中,梁羽生最有名士风范。

  功莫大焉 新派武侠鼻祖

  梁羽生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封笔,共创作有武侠小说35部,创造了上百个人物形象。作为“新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梁羽生的创作开一代风气,打开了武侠小说创作的新局面。

  作为“新武侠&rdquo2018年度最佳电影;小说作家,梁羽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让武侠小说和历史联姻,把戏说历史和武侠风光合为一体,大大地扩展了武侠小说的表现范围和故事魅力,同时也提升了武侠小说的文化品位。第二是在语体上融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具备了一定的典雅和风流,让武侠小说成为文人创作而不是坊间故事会,大大提升了小说的语言表现力和文学性。第三是对“旧武侠”小说的创造性吸收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释、道内容的武侠化改写,都具有开创之功。

  瑕不掩瑜 仍是一代宗师

  “新武侠”小说的重要作家有十几位,但是一般把金庸、梁羽生、古龙三人视为三大宗师,堪称三足鼎立。三足之中,近20年来,金庸风光浩荡,不但作品影响最大,更是通吃媒体和影视;古龙剑走偏锋,有他固定的拥趸群;梁羽生给人的感觉有些弱,作为开风气之先者,文学史地位被金庸后来居上,影视改编更是与金庸相差甚远,就是和古龙比,也似有不如,但是不能就此抹杀梁羽生的历史地位。

  从作品来说,金庸无疑是集大成者,风格上更为浑然大气,但是梁羽生作品更为清奇,他最好的几部小说具有更为感人的抒情性,而他宏大的体系构建也是他的长处之一。古龙以风格制胜,但在传统文化的修为上,他远逊于梁羽生。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影视改编和读者多寡来判断梁羽生的文学价值。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代宗师,梁羽生的文学遗产不但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在武侠小说创作乏善可陈的今日,梁羽生先生的逝世不禁让我们想起那个“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阅读时代,那种独属于中国人的阅读快感,还会强势回归吗?(董辑)

影视资讯纽约艺术梁羽生

有用 (22)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