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三十年来争议不断 余秋雨无疑是30多年来中国文化界最富争议且争议最为持续的人之一。置身于舆论漩涡的余秋雨也曾对这些“争议”颇为诧异,认为争议从未与他写作和演讲的观点有关,却聚焦在另外三个
余秋雨三十年来争议不断
余秋雨无疑是30多年来中国文化界最富争议且争议最为持续的人之一。置身于舆论漩涡的余秋雨也曾对这些“争议”颇为诧异,认为争议从未与他写作和演讲的观点有关,却聚焦在另外三个方面:一是在“文革”中从事过写作,二是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文史差错”,三为“文化人不该上电视”。近日余秋雨又深陷“假捐款门”。
历年争议事件一览
“文化口红”批判
中新网消息,1999年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在《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一文中用不以为然的口气称余秋雨的文化大散文是“历史利用文学获得‘美丽外观’,而文学利用历史获得了‘精神深度’”。他讲述了在上海文化圈流传很广的一件趣事:在上海的一次“扫黄行动”中,警方从某妓女的手袋里查出了三件物品——口红、避孕套和《文感动的中国电影化苦旅》。朱大可认为这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文化苦旅》与口红、避孕套一样是“日用消费品”,余秋雨的作品就是点缀生活的“文化口红”,并且还是规避道德病毒的“文化避孕套”。
“石一歌”写作组
1999 年12 月,北大中文系学生余杰发表《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一文,声称据一个“当年同事”的揭发,余秋雨在文革中参加过一个叫“石一歌”的写作组,写过几十篇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因此是“文革余孽”、“文化流氓”。这篇文章立即引起全国轰动,多数媒体作了报道。
“收受深圳豪华别墅”事件
2000年第2期《书屋》杂志刊登了肖夏林所写的针对余秋雨的文化批评文章《文化中的文化》,里面写有“他做深圳文化顾问,为深圳扬名,深圳奉送他一套豪华别墅。文化在这里已是具体的名利”的文字。2000年8月,这篇文章又被收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余秋雨现象再批判》一书,随着书的出版批判随着而来。
石破天惊逗秋雨
2003年7月,书海出版社出版金文明《石破天惊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辩》一书,指出《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书中存在的差错多达126个,其中“时、地、书、名”差错30个;职官旧制差错3个;“文词音韵”差错 61个,另有由于误书和排校疏漏等所造成的差错16个。这些差错的具体分布是:《文化苦旅》65个,《山居笔记》56个,《霜冷长河》4个,《智者的声音》1个。
“首富”事件
2006年12月20日余秋雨在博客上贴出《我对“全国作家财富榜”的回复》对“中国作家富豪榜”做出回应。他认为1400万元的版税错把伪书和盗版书收益计算在内,但这也证明了自己拥有强大的购买号召力。此举遭到作家郑渊洁的抨击,认为余秋雨“想让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一个赚钱最少、书又卖得最好的作家”,这是中国文人的一种虚伪。
是非青歌赛
2006年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作为评委的余秋雨因将“仁者乐山”中的“乐”“yao”字读成“le”音,将“杯水车薪”的“车”(che)误读成“ju”,遭到观众的短信挑错。
2008年网友总结了余秋雨在青歌赛中的三大口误。
(1)“鲁国太弱小,所以不属于战国七雄”——针对 “哪个不属于战国七雄”的选择题,余秋雨在点评时对“鲁国”这个答案的解释是“它太弱小”。 随后有观众在网上纠正说:“鲁国之所以未列战国七雄,不是因为弱小,而是因为它已经不存在了。”
(2)“孔子是战国后期人”——在点评一个流行组合的回答时,余秋雨评委发出一连串提问:“孔子,字什么?名什么?”答题者没答出孔子字仲尼,是儒家创始人,余秋雨在点评时突然冒出了一句“孔子是战国后期的人”。随后,有观众在网上发帖纠正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人,生于公元前551年,而战国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当时孔子刚刚去世。
(3)“但丁不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余秋雨问一位选手:“请说出一位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选手答“但丁”。余秋雨却认为不对。有观
明星专访澳大利亚余秋雨
有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