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电影 《花木兰》终于结束了冗长的宣传期,畅快地杀入了十二月的贺岁档。虽然目前还很难预计最终票房,但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当初的豪言壮语未必纸上谈兵,当然,这也要看老谋子的“枪”打的准不准,还有某些黑手的打压狠不狠了……
原本以为上映之后的花木兰会偃旗息鼓,起码不会像上映前一样采用地毯式的宣传攻势,让人喘不过气来,不过各路影评人的圈圈点点难免会起到物极必反的作用,褒贬不一的评论也最终引发了几股势力的混战,一时间好不热闹。不过最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当花木兰正在厮杀同档期的好莱坞大片时,作为后方的内地舆论却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上映之前还被推为民族英雄,上映之后就已经开始疯狂打压了!这样看来还真同花木兰在片中被上司晃点的厄运如出一辙,颇具戏剧色彩。
并非我个人造谣生事。这两天看似平静的国内影坛,背地里其实暗藏杀机。以往只听说过买东西的时候有“托儿”,谁想到现如今竟然也有了以顶贴灌水为营生的“影托儿”,而且还是一群极其顽固的“黑势力”,专门以黑人作品为主!要不是在SNS网站工作的哥们义愤填膺的声讨这些人,这么新兴的词汇我还真是很难接触到。虽然这种私下打压过河拆桥的事情并不新鲜,而且还出现在利益至上的娱乐圈,但在某些高举民主旗号的SNS网站和论坛中,针对一部作品的口径出奇统一就比较少见了,而且其中的负面帖还能创造数天不被顶下来,一直雄踞首要位置的奇迹,不得不令人啧啧称奇!难怪民主道路如此艰难,能不艰难吗?!
也许是激怒了内地某些彪悍的粉丝群体,《花木兰》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中,媒体曾几次以“薇哥”来形容赵薇在片中的成功演绎,也许就是因为这么不经意的噱头,以至于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如果真的是这样,国人的神经也未免太过脆弱,不过是一句戏言,一种调侃,况且舆论并没有映射谁的意思,何必没事捡骂自讨没趣呢!
不管怎么说,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内地影视业而言,闭关自守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况且咱追求的也是和谐共处、共同进步,同室操戈在现阶段是绝对要不得的!面对被好莱坞培养起来的中国电影市场,摆在中国影人面前的课题依旧严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