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走封面
张婧是个标准的文艺青年,也许这个词在某些人眼中并非褒义,但你又不得不承认,有关文艺的情节在许多人心里总会悠然响起,他们推动了分众概念,让曾经的小众变成了现在的大众,让曾经那些庸俗的声音只有支援二三线小城的能力。
当然,当她被定义为一个文艺青年之后,免不了要和另外三个已经成功的文艺女歌手相提并论,其实你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她们之间的不同。和陈绮贞相比,她的歌词没有那么多私人情节,不用刻意强调的真实感受去赢得别人对诚恳的信任。和张悬比起来,她身上又没有那种因为家庭背景所导致的知识分子情节,不需要解释,你就能明白她歌词当中传达的感受。和曹方相比,她又不是那种一个人把玩生活的宅女,而是看遍大千世界之后,一张一弛,收放自如。如果真的找一个人和她对比,我倒是觉得许巍更加相像,彼此类似的不是文笔,而是意境,不是题材,而是纯粹。
这样一来,免不了又有人说她的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在题材上的创造,与那些正在香港流行的谢安琪和王菀之无法比拟,但你只要稍微仔细地留意每首歌当中的词句,就会发现,当中流露的不仅仅是精辟。比如《一直走》里面的“喜欢离开一个地方,又没到达哪个地方”,《你在哪里》里面的“城市灯火慢慢清晰,就像模糊的记忆,拉出深刻的痕迹”,《梦里的声2019内地电影音》“世界越闹越要安静听自己,梦里的声音,像勇气”,《我不了解》里面的“伸手画了个范围,和你的世界不再重叠”,虽然这些词句的背景都是一个又一个的爱情故事,但却能在哲学的层次上找到相关依据,同时,她若只是一个执著于爱情故事的人,也绝对无法把这些歌词唱出应有的韵味。
关于她的演唱,有一种说法称之为水晶嗓,虽然我只听说过水晶奖,弄不懂水晶嗓,但这仍然不妨碍我听她唱歌时想起一些过去美好的聆听经历,比如第一次听到戴佩妮的《怎样》,或是抛开媚俗的因素之后,再听孙燕姿的《遇见》。这些歌的编曲也许并不复杂,不那么强调配器的多元与后期的修饰,但却无一例外地让你难忘,听过一遍之后就能在不经意间轻轻哼唱。在一个听专辑只听主打,听主打只听副歌的年代,没有刻意为之的她,刚好符合这种莫名其妙的需求。
但这种做法绝对没有网络歌曲制造商的投机,而有一种在整体上运筹帷幄的逻辑,就连唱片封面的设计也被纳入了这个整体当中。要知道,如今的唱片已经不再作为主要盈利手段,因此许多人忽略了唱片内页的设计,印上白底黑字的歌词,放上棚拍褪底的照片,就以为大功告成。但在这张专辑里,却能看到设计的元素,尤其是煞费苦心的排版,没有用简约主义的幌子敷衍了事,而是像《i-D》或《Casa Brutus》的内页那样,将图文不动声色地融为一体,不知不觉中结合得完美无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连同张婧的歌声,都有一种逆流而上的倔强,就像她歌词中写道的那样,“世界越闹越要安静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