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一个北京人在北京》就是我的乡愁

高晓松     近日,在中国移动无线首发的高晓松全新作品集《万物生长》自发行以来受到了媒体和歌迷的强烈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专辑的阵容强大,我们更能从这张作品集中听到高晓松14年来的变化。     正如《青春无悔》中文案中写道:“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已倾斜得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目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你们让我快乐,也让我难过,让我放歌,也让我沉默,别怪我。”而十四年后《万物生长》:上天用岁月和爱情折磨我们,我们用音乐和电影默默抗争。这张唱片不快乐,也不难过,不放歌,也不沉默,别怪我。同样的句式同样陈述,只是心态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26岁的高晓松和40岁的高晓松就是《青春无悔》和《万物生长》这两张作品集最大的不同。26岁的高晓松想要去流浪,40岁的高晓松想到了回家。“不是我的音乐作品发生了改变,而是我们都在默默长大。”《青春无悔》的歌曲是呐喊是“感叹号”,《万物生长》的歌曲是叙述是“逗号”。     《一个北京人在北京》讲述的就是高晓松的乡愁,26岁在北京,40岁在美国。高晓松说:当你走进老院子走进胡同,听到老太太那句:“这不是哪谁家的孩儿。”就感到特别亲切。只有搬到别的地方才会有乡愁。     “德胜门灰色城楼,大栅栏灰色路口,一模一样灰色的楼门牌号都生了锈,麦当劳刚刚开门,肯德基还在打盹,蹬着板车的南城老头墨尔本怎么订电影票也认识这几个英文字儿”—摘选《一个北京人在北京》歌词。

明星专访烧脑电影高晓松|

有用 (7)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