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特效部分占到总预算的三分之二。 当你为被喻为“史上最强大催泪弹”的感人故事哭红双眼时,当你在享受剧组与IMAX合作打造的超强特效时,你不可不知道的还有台前幕后付出的那些笑与泪,以及
《唐山大地震》特效部分占到总预算的三分之二。
当你为被喻为“史上最强大催泪弹”的感人故事哭红双眼时,当你在享受剧组与IMAX合作打造的超强特效时,你不可不知道的还有台前幕后付出的那些笑与泪,以及隐藏在大银幕后的那些趣事和囧事。看完影片台前幕后的那些事,相信你将对这部片的了解在感动之外又会多了很多……
起点·缘起篇
拍摄计划酝酿多年,一度被搁置
《新快报》报道,原名《余震》的《唐山大地震》是国家广电总局酝酿多年的项目,而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前,冯小刚就有了拍摄计划,原因在于“这个故事很感人,我和十拨朋友讲过这个故事,每一次都能把所有的人讲哭了。”
回忆起影片酝酿之初的情况,冯小刚说:“很多年前我看过作家张翎写的一部小说,小说的名字叫《余震》,看完以后我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一个冲动,想把它搬上银幕。但是制作这样一部电影,它需要巨资的投入,钱少了拍不了,所以当时没敢碰这个题材,但这个小说深埋在我心里头。2007年秋天,唐山想拍一部纪念唐山大地震的影片,为这个事找到我。这样这部小说在我心里又复活了。然后我向唐山推荐了这部小说,得到了他们的响应,他们也觉得这部小说非常好,就促成了这件事。所以我很幸运发现了张翎的小说,同时也很幸运我们有唐山提供雄厚的资金。”
虽然是酝酿好些年的片子,但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华谊兄弟一度计划暂停这个项目,避免跟风嫌疑。不过,冯小刚认为现在还是需要这样一部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作品,多方商讨后,终于才坚持了下来。
亮点·特效篇
冯小刚为影片挑选最贵特效
对于影片特效,冯小刚坦言是当导演以来的最大挑战,“拍《集结号》的时候,脑子里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东西,但拍‘大地震’,之前设想了很多,结果拍的时候,这个需要钱,那个也需要钱,老觉得钱不够,头疼!”但最后,冯导还是挑选了最贵的特效。
冯小刚认为,地震要拍得不像故事就不成立,所以一定不能拍成《2012》那样的,“好莱坞的人跟我讲,特效分两种,一种是《2012》那样的,一看就能看出特效来,另一种像《拯救大兵瑞恩》,是观众看不出来的。我就说那我要后面那种,结果人家说这种的贵,震前搭一条街2000万元,地震特效3000万元,再加上道具,这一部分已占到总预算的三分之二了。”[page_break]
《唐山大地震》中用到的道具。
水点·花絮篇
拍摄两大难:“雨水”和“外国顾问”
冯小刚拍的是灾难片,但在影片拍摄过程中,让他哭笑不得就是“天灾”和“人祸”——连绵不断的雨水和意见不和的外国顾问。
在拍摄地震戏份时,原本是不需要雨水的,可拍摄期间经常下雨,剧组在等待过程中成本急剧上升。首先是租用机器的费用,剧组拍摄租用了英国产名为“Motion Controle(摄影机运动控制)”的机器,一天租金3万多元,两名操作的英国助手工资一天12018院线电影清单000美元。剧组原计划租5天,由于下雨耽搁了近6天,20多万元就打了水漂。此外,雨水还让冯导提心吊胆了很久。据悉,为求真实,投资方在两三百米长的街道旁搭建了十多栋楼房作为实景,盖的楼房其实是半布景、半真楼,既没浇筑也不挖地基。但在拍摄中,上百名演员和工作人员、机器设备全部要上去,再加上秋季多雨,大大增加了楼房垮塌的危险。为此,冯导可是每天忐忑不安啊。
另一个让冯导头疼的是言语不通的外国顾问。对于拍摄地震,剧组特意邀请了欧美和韩国的技术顾问协助,但双方时常争吵,有时发火了还会威胁冯小刚,说要是用对方的建议就撂挑子,冯导只能两头劝,耐心当起了“和事佬”。
热点·道具篇
剧组网上征集“四大件”
为真实还原30多年前的社会风貌,2009年3月,冯小刚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出道具“紧急动员令”,不久后剧组更在网上建成“《唐山大地震》道具在线征集”网站,面向全国征集自行车、旧电视等“旧物”。原
影视资讯经济犯罪冯小刚|
有用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