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礼帽、一身蓝色西服、一根领带、一双黑皮鞋,近日出现在澳门举行的第2电影大片排行榜6届华鼎奖上,84岁高龄的牛犇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气度不凡,一点都不输给现场的年轻演员。在群星云集的颁奖现场,这位获奖无数、有口皆碑的表演艺术家荣获了中国电视剧终身成就奖这一荣誉。当时,全体观众起立,掌声雷动,大家都发自内心的祝贺84岁的牛犇捧回这一大奖。当他慢慢地走上舞台,手持奖杯的牛犇热泪盈眶、几度哽咽:“澳门回归20周年前夕,在澳门拿到这个大奖,非常骄傲!我从开始拍戏到现在,我的前辈老师梦想着有这么一个奖励,他们的贡献比我大,但是走了!我今天拿着这个奖杯还可以继续工作,我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为我们的中国电影,继续努力! ”
牛犇是谁?
也许有些小伙伴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在如今流量为王的时代,诸多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老戏骨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下面就随我们一起走进84岁牛犇的艺术人生!
牛犇,原名张学景,祖籍天津。11岁入行,从拍首部电影《圣城记》至今,73年来演出了上百部影视作品,参演过《龙须沟》《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虽然几乎都是配角,但兢兢业业的精神和高尚的艺德有口皆碑。牛犇儿时父母双亡、孤苦无着。偶然的机会,谢添、沈浮等电影人慧眼识珠,鼓励这个孩子走上银幕。牛犇小的时候机灵勤快,也常常帮他们跑腿。1946年,沈浮导演的抗日影片《圣城记》,需要一位饰演村童的小演员,在片中饰演金神父的谢添遂向沈浮推荐牛犇。牛犇也因为在片中的出色表现,让大家记住他曾经演过一个“小牛子”的角色。也正因为这个角色“小牛子”演得出色,导演谢添给他起了“牛犇”这么个艺名,而后他演起戏来还真时常有牛的倔强。
自从出演了《圣城记》里的“小牛子”一角后,牛犇的演艺之路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塑造了一大批经典、接地气的配角小人物形象。牛犇曾自嘲自己因为长得小,演的都是配角、小角色。从《红色娘子军》里的小庞、《泉水叮咚》里的大刘到为他赢得金鸡奖和百花奖两大最佳男配角奖的《牧马人》中的牧民、以及今年的爆款剧《老酒馆》中的老二两……很多人物连个完整的姓名都没有,但他甘当一辈子“绿叶”,毫无怨言,却又硕果累累。在牛犇看来,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即便都是配角,他也百分百投入自己的心血,为角色全力以赴,放出大光彩。
为角色全力以赴,牛犇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拍《红色娘子军》的时候,一条狼狗没有驯化好,对着牛犇扑过来把他骨头都咬碎了;拍《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时候正值三九严寒天,牛犇掉进两丈深的水池,不仅冻得休克,还摔成骨折;而拍摄《梨园生死情》时,62岁的牛犇因为骑的毛驴受惊将他掀翻在地,牛犇一头栽在地上当场休克。经诊断,牛犇胸骨错位,肋骨断了两根,医生嘱咐两个月内必须卧床休息,而老牛为了不影响拍戏进程,以惊人的毅力,让人用担架把他抬到现场,3天拍完了几十个镜头……这样的演出幕后故事数不胜数,用精湛演技来说话的牛犇始终认为,“既然你干了演员这个行当,你就承担了这份责任。在拍戏的过程中受点皮肉之苦、冒点危险,这些付出,都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演员,让观众真正记住这个角色。”
的确,在一个个经典角色、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背后,是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牛犇高尚的情操和强大的感召力,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竖起伟大人格的标杆。
近年来,虽然已是杖朝之年,牛犇仍然活跃在荧屏上。上综艺、拍电视剧、做电影监制……虽然戏份都不多,但他演技炸裂,依然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并多次强调,自己接戏会更强调社会责任,“如果有价值的戏,没钱也演,有一些没有意义的戏,再多钱也不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3岁的牛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自己梦想成为一名党员的夙愿。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还给当时党龄还不足一个月的演员牛犇写了一封信。信中,习总书记勉励他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为广大文艺工作者作表率。
岁月荏苒,光阴如歌!改革开放40年来,涌现了众多有口皆碑的表演艺术家。他们不炒作、扎根演技,用出神入化的演技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们每个角色都深入人心,是名副其实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作为众多表演艺术家其中的一位,牛犇此次荣获第26届华鼎奖终身成就就实至名归。
影视是演艺人的工作,也是老百姓生活的记录。牛犇演了一辈子的小人物,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演艺事业,不过在演艺的道路上,他仍然不忘初心,一路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牛犇的信中所写:“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