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陷入家暴丑闻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家庭与孩子只是他研究中美教育的“实验品”,并反问“小白鼠不就是拿来实验的吗”。此话一出,即被评价为“太疯狂”。
日前,陷入家暴丑闻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家庭与孩子只是他研究中美教育的“实验品”,并反问“小白鼠不就是拿来实验的吗”。此话一出,即被评价为“太疯狂”。(9月26日中央电视台)
在外界重压下,李阳道歉了,还自称“负面教材”,愿推动反家暴的立法。可他的些许辩解性的话语,无法抚慰人心,却分明让人更加不安:他并不爱妻子,跟她在一块是“为了做家庭教育的实验”;在他眼里,子女只不过是“实验品”。
可将孩中国比较出名的电影子等同于“实验品”,本质上是无视人的尊严,将其矮化为“物”。它的逻辑悖谬,不言而喻:其一,亲情伦理是家庭关系的内核,若亲情关怀“荒漠化”,人际关系冰冷,那家庭也就徒具躯壳,失去了情感依托。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指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呈现“差序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照与自己距离的远近划分亲疏”,家庭往往是最亲密的关系圈。其二,在家庭中,孩子也有独立人格,而不是家长的附庸物,他们的尊严不容抹杀,应获得对等的尊重。
“实验品说”,把孩子变成实用思维下的“可利用物”,罔顾了他们的人格特征。这种实验,抽空了“亲情”的人文内涵,消泯了人际平等对话的空间。一不小心,孩子还可能沦为失败实验的“殉葬品”,后果何其可怕!
对此,李阳玩起了“类比推演”:小白鼠不就是拿来实验的吗?这番解释,暴露了他的冷血寡义——拿小白鼠做实验,本来就存在道德上的争论;将孩子跟小白鼠画等号,忽略了孩子的内在尊严,也践踏了生命的价值。纵使是为人父亲,都无权剥夺孩子的人格。无知之言,凸显了李阳的家庭威权主义的严重。
说到底,李阳的家庭观、教育观,掺杂了太多的封建残渣:过于迷信家长制中的主宰权,培养孩子的服从性人格,而非权利平等的意识。规训式的养育,像是专制主义在家庭的微观投射,而未承载起亲情的分量。不幸的是,如此残酷的教育模式,正被无数家庭、学校承袭。李阳们顺势而起,以“智者”姿态指点众生,叫嚣着“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无助于公民意识的成长,反而掣肘文明的进步。
孩子不是“实验品”,应是底线性的伦理共识。理性的教育观,当涵盖对孩子人格的对等尊重;将孩子“物化”,只会阉割他们的独立意志,增添人伦的污点。
明星专访电影最to李阳
有用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