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无极》那时我挺真实 就是不该戴墨镜

 陈凯歌     南都娱乐周刊讯 不等你动手,陈凯歌的宣传团队就自己来开涮,将陈凯歌拍戏时的各种手舞足蹈搭配了新一代“神曲”《最炫民族风》病毒式散播在网络各处。这很容易让人想起2005年年底针对《无极》的那场集体狂欢式的嘲弄,陈凯歌就是那一刻从大师变成不可调戏的气急败坏者,遗留下的阴影直到今日仍未消散。但这场被动到主动的网络攻防,真标志着态度的转变么?谁能真正了解真相?这是陈凯歌在遭遇疯狂搜索和走进《搜索》后的感慨,这一次,他想努力打破那些环绕在他身上的迷思。  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黄土地》、《霸王别姬》,《搜索》是陈凯歌导演从影以来第一次拍“女人戏”,并在戏里展现了“五个女性”在面对逆境时的“二次成长”。  陈凯歌关键词:无极 娱乐精神 媒体 理想  “我愿意当‘这么’一个大师”  不过两年前,陈凯歌做的是捍卫礼崩乐坏的道德人心的《赵氏孤儿》,我们的85后记者写了篇人物观察,他说,采访时导演手书了两大页类似“回答要领”之类的东西,江湖段子也一再传说陈凯歌对电子设备无感,而他对导演的认知是网络时代的传统士大夫,那么究竟是什么驱动陈凯歌从芜杂的网络切入,拍了一部“接地气”的作品,转变,其实有迹可寻,对了,这一次,导演没按提纲来。  南都娱乐:很多人觉得你选择“搜索”这个题材是想拉近你跟85后的距离?  陈凯歌:没有,我就是看了这个故事,觉得还可以。而且当下我是特别想拍这个现代题材。因为别人的事儿我也管不了,嗯,可是我又是别人中间的一部分。是吧?中国电影……是有外国人跟我说,让我有触动,他们就说,过去这十多年,你看你们中国也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可是怎么从你们的电影中间一点都没看出来啊?我说那成,我就聚焦一次吧,就把焦点调实了。他们老说美国是强权大国,我们从美国的电影里看到美国人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怎么从你中国电影就看不出来,看不见中国人。言外之意无非就是没有当下的题材。  南都娱乐:但当下有很多题材嘛,您选这个切入点真不是想证明您其实挺潮的?  陈凯歌:其实不潮啊,就跟现在说这个人会开车,哎,挺了不起,我感觉跟他当年骑自行车是一样的。换句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红地毯话说,什么时代都有什么的生活方式。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决定了你会做什么,所以我不觉得特别潮,就正常。它给我提供方便。我有一个好朋友,叫薛蛮子,人在瑞士呢,我拿微信跟他说话,摁住说完话一会儿他就回信了,我觉得挺好。所以我觉得你们对我有一误解,就觉得我是一生活在古代,穿那个长袍马褂的人,其实太不是了。  南都娱乐:现在更多的人是说导演终于接地气了?  陈凯歌:嗯,过去说我是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我说就我这社会地位,还能称为高高在上?太不能了。  南都娱乐:有!以前都觉得您是大师,第五代的标杆嘛。  陈凯歌:榜样?嗯,那这确实是一种误读,对我的误读。  南都娱乐:但网络时代又把你消解不少。  陈凯歌:别消解,把我当成大师多好。(笑)我愿意当这么一个大师。  南都娱乐:或者这么说吧,网络是否拉近了您跟观众的距离?  陈凯歌:他其实不是刻意拉近,是还了我一真相。比如说你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最炫民族风》恶搞视频),它肯定不是有意拍的,它也不是为了宣传上的想法拍的,它就是生活中我们纪录片组,“哎,导演在这儿,跟那一群人在这儿玩”,他就拍下来了。拍下来了他今天觉得能用上了,他就给拿出来了,放上网。其实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有很多人告诉我特别喜欢《无极》”  不管陈凯歌如何解读,拍摄《搜索》这样的电影,注定要被人联想到当年网络对《无极》的那场大规模恶评,自《无极》后,陈凯歌这个名字,从神坛跌入人间,而且用了一种不甚美妙的姿态。昨日因今日果,电影是最好的宣泄出口。但有趣的是,相较于原著小说的暗黑系,陈凯歌把电影尽可能光明化了,人肉搜索更多只是一个缘起,但他依然坚持,过去的批评更多针对的是他的个人态度,而非电影本身。  南都娱乐:您会去网络搜索自己的名字吗?  陈凯歌:基本不会。因为我努力地告诉自己人要学会自嘲,不要学会自恋。  南都娱乐:但问题是搜索出来不见得都是好的啊?  陈凯歌:不见得都好。好的坏的都无所谓,对于我来说,我并不需要了解别人怎么看我,这个是我的看法。我只有在我的电影上演之前有这么一段短暂的时间跟媒体跟记者朋友接触,让大家了解我,或者让大家误解我,都没关系。但是我觉得最好的感觉是大家聊了一会儿天,就行了,所以我不太在意。我真不会搜,我知道有人特搜。搜出来

焦点新闻上海国际陈凯歌

有用 (80)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