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敦奥运开幕式看张艺谋为什么无缘奥斯卡

甲壳虫、齐柏林、性手枪、皇后乐队、阿黛尔、U2、酷玩、绿洲、滚石,如果把这些名字放在一起,或许更多人会认为这是一场音乐盛典或颁奖典礼。2012年7月28日凌晨,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英国首府伦敦揭幕。早有2008年张艺谋执导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辉煌大气在先,本届伦敦奥运会导演丹尼-博伊尔会以何等方式呈现出大不列颠王国文化和历史,无疑是最吸引了全世界关注主要原因。 其实,无论是张艺谋执导的北京奥运会,还是丹尼-博伊尔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最重要的核心无疑是体现主办国的历史、文化等特色元素。而相对北京奥运会的奢华光鲜,本届伦敦奥运会更重要的内涵则是体现出国际化与国际影响力的高度与多元。 击缶、水墨、京剧、书简、活字等中华元素成为张艺谋执导的2008北京奥运会的重要亮点。整场开幕式大气磅礴、雍容华美,透露出一种文明古国的霸气与震撼。然而在自身文化表现上,摄影专业出身的张艺谋依旧如同其影片一般,过度重视颜色和视觉表达,主观姿态高高在上,然而演出所表达出的内在或许并不能引起国际范围的理解或共鸣。这种学院派的态度也正是张艺谋电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个人艺术态度的张扬与普世价值的忽视,也恰恰导致了其作品的“不接地气”问题的所在。 反过来,曾经凭借《平民窟的百万富翁》夺下奥斯卡的丹尼-博伊尔则秉承了欧美电影中叙事大于艺术的做派风格。整个演出围绕着英国的近代史,通过工业革命、互联网诞生、社交网络兴起等改变时代进程的节点入手,配合大量的流行文化元素,所展现出的是英国在时代进程中所带来的影响与改变。甚至,开幕式场馆“拆迁户”和建设者们都邀请进入开幕式内场,这无疑不是体现出伦敦奥委会对于公众情绪和国际形象的注重,一句“你们所做的一切牺牲,奥林匹克不会忘记。”所带来的热度,可能要远远高于歌舞、明星所带来的惊喜和尖叫更深入人心。 同样是大型的演出活动,伦敦人所表现出来的是欧洲式的粗狂随意,现场拉圈不圆,站队不直,或许在看惯了中国式大型演出的人眼中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然而,在这种随意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演出者的笑容、观众的放松和整场开幕式中类似于PARTY的快乐和亲切。反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力拔山兮气盖世、众志成城万民一心,对于这种类似于大型体操表演的综合性演出,相信除去邻邦朝鲜外全球无国匹敌。然而在这种气势背后,所表达出来的是机械式、执行力、组织力的强悍,场面之大看上去很美,然而间接中透露出来的压迫感和紧张情绪着实难以让人愉悦。其实这种差别并不意外,通过两位导演的作品风格就不难看出,《平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原因在于,丹尼-博伊尔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印度,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贫民窟的卑贱且离奇的圆梦之旅,影片复杂纠结的剪辑技巧之下所表达出来的却是全世界人都可以接受和领悟的普世价值观,而相比之下张艺谋无论以《十面西班牙电影埋伏》冲击奥运,形式大过内在,太注重艺术和视觉的表现,而影片所表达出的价值观过分倾向于中国文化传统中诚、义、忠、舍等深刻的禅修哲理,或许放在国内比较亲民,然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这种修养和思考很难得到共鸣。 简单点概括,张艺谋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于观众来说,他们的反应应该是“啊!中国是这样的!”而丹尼-博伊尔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观众的反应或许应该是“呵呵,英国就是这样的!”这个“啊”和“呵呵”的不同,无疑就是开幕式“接地气”与否的表现。上边提到过,张艺谋在奥运会开幕式元素的处理上,选择了很多外国人不了解甚至中国人也不是全都了解的古典元素,而在本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丹尼-博伊尔展现给我们的英国是电影、摇滚乐、工业等充满现代英伦气息和代表性的流行元素。007、憨豆、哈利波特、皮特-潘这些影视作品深得全球影迷的追捧,滚石乐队、甲壳虫乐队、皇后乐队则是音乐领域划时代的经典团体,《猜火车》、《火战车》、《跳出我天地》的片段的出现无疑能引发了解和关注英国文艺文化产业的全球影迷的巨大共鸣。而同样在这些本国特有元素的处理上,张艺谋则是用一种通过视觉的冲击力向观众灌输中华文化特色,缺少共鸣之余,全球观众能否主观的接受这种灌输则不置可否。而这种“填鸭式”文化传播方式不仅仅是奥运开幕式,而是涵盖了当今中国在电影、电视、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弊病。 通过电影概括奥运会开幕式后,再来反推为什么丹尼-博伊尔能拿到奥斯卡奖,为什么张艺谋拿不到奥斯卡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仿佛是张艺谋对观众说“缶,你得知道!书简,你也得知道!京剧,你必须得知道!因为这就是中国!”主观判断和价值的强加并不是友好的,况且即便是在这些元素的发源地中国。当今公众对于这些的了解也未

电影影评我们电影张艺谋

有用 (29)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