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影评《走走停停,一部尽力去走、适当停休、学会自洽的生活轻喜剧》,总觉得意犹未尽,似乎遗漏了重要内容。
细想发现,影片还有十分重要的隐藏部分,一条未曾表露的暗线,那就是吴迪和冯柳柳的感情线。
被北京女友分手的男主吴迪,返乡就遇到老同学、离婚的女主冯柳柳,可谓时机刚好,之后两人一起拍纪录片、研讨剧本、拍电影,一起聊天、散步、吃面,两人爱好相投,言谈甚欢,又是单身,可是结局时,为何没有在一起?
开始,吴迪在北京的女友要分手,他问为什么,她说以前认为他是潜力股。仅此,两人都无需再说什么。接着他安静的送她走,没有激动,没有争执,因为他明白、理解她的离开,不管他是否同意、是否难过,都只能接受。
吴迪回到老家后,大街上的药店送鸡蛋,他和一群老人一起排队,正好碰到冯柳柳在旁边做节目。
她非常欣喜,上前打招呼,临别时主动加他微信,回去后,还问他有没空聊一聊。之后两人聊天中,他无意发现,她还记得他的生日。
正好电视台在做专访,她就大力向领导推荐,以吴迪为代表,做一期返乡人员的专访。
她还和他一起研究剧本,联系摄像的同事,带来各种专业工具,一起无偿帮他拍电影《似是故人来》,他是导演兼编剧,这是他一直的心愿。再看电影名,又是多么的应和二人此情此景,就是分别十年的故人,从北京回来了啊。
以上,毫无疑问,她肯定是喜欢他的。
只是这十年,他去了北京闯荡,而她在老家结婚生子。
再看她嫁的人,是昔日他们的同学,那人上学时就喜欢看大胸妹,吴迪还给他起过外号。这样的人,她看中哪一点?猜测一下,应该是现实条件或者物质方面,在当地不错吧。而这样的人,往往难以安分,所以离婚也是很自然的事。
那么,如果二婚,她会选怎样的人呢?在两人言谈中,她说过,男人过了四十混不出来,以后就那样了。她在谈论以往同学的时候,还专门提过某人已经是基金公司副总了,颇有羡慕之意。
以上言语,再加上她30多岁离婚、有个孩子要养的现实情况,二婚的选择已经比较明显了,肯定要是个已经混出来的,这才是关键点,而不是艺术啊、电影啊。
她的全力帮忙,让他拍成了电影,在一个没啥名气的热浪电影节里拿了个小奖,可不足以改变他的人生。这个小奖就像热浪里的一朵浪花,很快就消散于无形。看着浪花就这么消散了,他俩应该都是惆怅甚至失望的吧。
他还想写剧本、拍电影,可是没有资金、人脉,只有一腔梦想。生活挥舞着大棒,终究让他接过他妹的出租车,在老家做起了出租车司机。
她辛苦拍制的纪录片也获奖了,但是被领导冠名抢功,而且未经她同意,为博眼球,恶意剪接、扭曲事实,让她愤怒却无力。
而此时,或者更早,北京有人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他的电影就像浪花消散,生活仍然照旧;单位领导和体制让人愤怒,不愿再做下去;北京有机会,她的年龄和情况不能再耽误了,这三件事让她做出了决定,放下老家,放下吴迪,去北京。
多年来他很努力,只是事与愿违,春种未必有秋收,这些她都知道。
可现实就是现实,他一个人想怎么躺都行,但两个人还带个孩子,生活不能一直在破旧、拥挤、黑暗的房间看剧本,也不能一直趴在马路边的小塑料凳子上吃小面,那是学生时期爱吃的面馆,再美好的回忆只能是回忆,现在成人有成人的生活,何况她还有个孩子要养。
现在他仍未放弃梦想,还在写剧本,但未来如何,不知道,只知道已经年近四十,一辈子估计也就那样了。
她和他告别,两人漫步在他家边的小路,天台上昔日他母亲养的小花,盛开得姹紫嫣红,朝气蓬勃。可是,他俩已过半生,尤其对冯柳柳来说,不能再耽误了,这次北京之行,也就是下半生工作生活的归宿了。
他淡然,平静,没有挽留,就像他的北京女友和他分手告别时一样。他们都清楚,这次再分开,那就是一生。
他能说什么呢?只能客气一句,有什么要帮忙的你就说,她也就客气的应了一声,评录官这里再残忍的补一刀,你又能帮什么呢?
对他来说,返乡后,她如此拼力的帮他,两人爱好如此契合,相处如此愉快,他难道就不想两人在一起吗。
但是,他没有说过进一步的话,他从和她的聊天,从她嫁的第一个人,从自己的现况,知道就算说什么,也没有用。与其这样,不如不说。
事实上,无论他们一起拍片还是单独吃饭散步,他对她始终就像对普通同学、朋友,用他妈谈论之前和那个放爵士乐人的话来说,“发乎情,止乎礼”。
两人都想在一起,但生活让他们不可能走到一起。
3年后,吴迪在老家开出租载客时,发现她和一个孩子在旁边一个男人开的车上。显然,她这趟回来,没有告知吴迪,只是路上恰好碰上。
物是人非事事休,这辈子,就这样了,这些,在她决定去北京时已经注定。
两人在两辆车里,走走停停,彼此相视无言,最终消失在喧嚣马路上,消失在彼此人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