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再狠,还是救不了这顶流翻车

网飞今年最贵的电影,终于来了。

总成本1.6亿美元(约11.4亿人民币)。

分上下两部先后上映,肉眼可见的壕气。

导演是扎克·施奈德。

主角有索菲娅·波多拉、查理·汉纳姆、安东尼·霍普金斯、裴斗娜等。

起初,电影的口碑并不太好。

但,了解扎导的都知道,他有个杀手锏——「导演剪辑版」。

之前有好几次,扎导通过导剪版,让自己的作品翻了身。

这次,如法炮制又出了一个导演剪辑版。

时长更长,内容更多,尺度更是从PG-13直接跳到了R级。

到底这回,能不能扳回口碑?

今天,鱼叔就来带大家好好聊聊它——

《月球叛军》导演剪辑版

Rebel Moon - Part 1&2

本片的最大看点,无疑是导演——

扎克·施奈德,人称「扎导」。

早期拍广告和MV出身,后来从低成本R级片到头部商业大作都有涉及。

打造过许多风格化高分片,让他收获了一大批忠实拥趸。

扎导的电影风格,最显著的有两方面。

其一,是暴力美学。

在扎导手中,杀戮死亡司空见惯。

但,不是无节制的血浆和刁钻奇巧的死法。

而是用油画般的美术与浪漫化的慢镜,打造壮美的影像。

早年的《斯巴达300勇士》,就是集大成者。

袒露的肉体呈现出雕塑的美感。

战斗的厮杀爆发出灵魂的震颤。

我们不会觉得杀戮残忍无情,只会感到如艺术品般华丽优雅。

最经典的,当属那些杀死敌人的慢镜头。

放缓的画面定格住生命最后一刻。

精致的构图,让每一帧都可定格成世界名画。

其二,是暗黑画风。

扎导偏好宏大叙事,塑造出主人公的厚重感。

他不拍「爽文」,而是用复杂的故事展现角色的多面性。

就拿被誉为最佳超英电影之一的《守望者》来说。

没有伟光正的超级英雄,反倒个个深陷道德困境,乃至哲学难题。

贯穿全片的叙事者罗夏,是主角,但也是个亦正亦邪的恶棍。

他痛打恶人,但也深陷对自我使命的质疑之中。

这恰恰是超级英雄最真实的模样。

加入DC电影宇宙后,扎导的个人风格得到史无前例的释放。

尽管遭到不少争议,但还是成功让彼时的DC电影烙上了自己的印记。

但与其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相比,他的故事能力却大打折扣。

比如当初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

主题严肃,画风沉郁,逼格满满。

同时,却又情节拖沓,叙事混乱。

两者之间,严重割裂。

又比如后面的《活死人军团》。

没能复刻成名作《活死人黎明》的荣光。

反倒因对画面的过度执着,让电影在故事逻辑和角色塑造上全面崩溃。

如今的扎导,所到之处都充满争议。

不过,他还有个相当鲜明的特点——

靠导剪版翻身。

之前的《守望者》《扎克·施奈德版正义联盟》等都是相似的命运。

前者的导剪版在原版的基础上更加充实细腻。

后者则直接有着跟院线版完全不同的故事和风格。

一举助他再度在粉丝心中封神。

这足够证明他有过硬的实力。

但,也无形间印证了,他在面向大众市场的失衡。

所以,观众对于他的评价,总是两极化。

也正是因此,反而让他的作品更吊人胃口。

这回跟网飞合作的《月球叛军》,依然很有野心。

扎导誓要用两部电影,来讲述一个宏伟的科幻史诗。

本片有着宏大的宇宙观。

银河系被一位暴君统治,成了众人口中的帝国「母星」。

在遥远的银河系边缘,有颗以农业为主的星球。

那里人均农民,生活困顿。

某天,帝国军舰出现在天空,为的就是来征收星球上的粮食。

一边是残暴的帝国,一边是穷苦的百姓。

小村庄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残暴的帝国军队降临之后,不由分说就先打死了村里的长老。

还专门留下一队士兵看守。

村民敢怒不敢言,任由他们作威作福。

唯独一个女孩柯拉有不一样的看法。

她认为必须要奋起反抗。

只有推翻帝国,才能彻底改变民众的生活。

于是,柯拉开始穿越星际寻找同路人组建反抗军。

一路上结识各种高手。

有赏金猎人。

自称投机分子,只想事成后分钱。

有被抓作奴隶的勇士。

一身腱子肉,徒手训鸟兽,有勇有谋。

还有落魄的将军。

身处不见天日的贫民窟,终日困在过去的梦魇中。

最终,一支队伍成型。

而他们一行人要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帝国军队。

眼前的困难,远比预想的要多得多。

本片给人一种《星战》翻版的观感。

同样都有恢弘的宇宙背景观。

残暴的帝国,积怨的人民,反抗的勇士。

同样有个身世成谜的主角。

誓要推翻帝国,穿越宇宙,成为抵抗军中坚力量。

同样有形态各异的宇宙生物。

展现出宇宙宏大生态链的冰山一角。

而让人直呼「太像了」的,是片中的一把武器。

裴斗娜饰演的女武士,手持一对发红光的长剑。

这架势,很难说不是灵感来自于达斯·维达。

达斯维达直呼「专业」

但不同的是,本片比《星球大战》黑暗多了。

整体暗色调,主打复古科幻风。

无论科技多发达,飞船内外永远黑不溜秋、脏乱不堪。

而导剪版确实尺度更大。

极其露骨的床戏,血肉横飞的打杀。

一旦放开尺度,扎导也彻底放飞自我。

正因为导演是扎克·施奈德,所以电影够「黑」也够「美」。

即便是破旧的边远星球,也能上演红色天幕下的岁月静好。

混乱喧杂的战场,士兵冲锋大有舍身就义之感。

主角队伍来到破败小镇,有如英雄降世。

帝国的肆意屠杀有如末日下的疯狂,凸显着独裁者的冷血。

从空镜、景色,到打斗、特写,处处凸显着扎导超强的美学设计。

必须承认,片中许多处画面着实好看。

但可惜,好看的只有画面。

《月球叛军》称得上是扎导集大成之作。

只不过,长短板都发挥到极致。

除了画面美,电影在故事剧情、角色塑造等方面都有很大问题。

就拿故事逻辑来说,两部电影近7小时的体量,愣是没讲明白帝国和叛军的核心矛盾是什么。

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帝国因为收不到粮食而要拼死拼活。

主线故事就如此拉跨,直接导致角色塑造空洞扁平。

比如女主柯拉。

出场不到2分钟,就能看出身份不简单。

要问怎么看出来。

就因为她只差把「我有秘密」几个字写脸上。

之后寻找队友组建队伍的过程更是儿戏。

碰上一个,没什么阻挠就成了。

仿佛流水账一般,宇宙最牛的的队伍就诞生了。

难道是女主身上有什么我们凡人看不到的人格魅力吗。

在大战前夕,扎导还有意制造反转。

但是,「有卧底」的戏码玩得太低级。

几个镜头一切,柯拉就来了一句「感觉不对」。

那边还没啥举动呢。

卧底自己站出来了。

刚得瑟没几秒。

卧底被杀了。

感觉不是在耍角色,而是在戏耍观众。

六个多小时看完,就会发现主角原来什么样,结尾还是什么样。

没有任何成长和变化。

一举一动只是跟着剧本走,毫无逻辑可言。

主角尚且如此,其他角色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每个人都是走马观花,仿佛都是系统自动分配的队友。

有人负责帅,有人负责生气,有人负责面无表情。

往好处想的话,这片子里大家前后人设真是够统一的。

看到底,整个故事就可以一句话概括。

一帮人莫名其妙地要反抗帝国,成功之后发现最大BOSS还没现身。

宏大宇宙背景什么的完全只是背景,人物也完全没有情感。

片中大家集体冷漠,片外我也沉默了。

结尾不忘继续挖坑拍续集,估计悬

另外一大问题,就是扎导美学滥用。

这次的慢镜头实在是太!多!了!

打架,动不动就是慢镜头。

两秒的动作恨不得变成二十秒。

枪战,如此。

数过了,这一步走了 11 秒

肉搏,依然如此。

就连路人死亡也有慢镜头。

好像生怕角色死得不够快。

最让我无语的,是第二部开场有一大段割麦子的戏。

配着扎导喜欢的歌剧版背景音乐,一帮杀人不眨眼的武士齐刷刷下地割麦子。

搓麦子、割麦子、收麦子,都有慢镜头。

四倍速

理解扎导想借此歌颂劳动,歌颂农民。

但割这么长的麦子,还是有点叫人失去耐心。

还是四倍速

大量滥用的慢镜头,直接导致电影节奏拖沓无比。

看多了,自然审美疲劳。

感觉不到扎导所谓的「史诗感」,只觉得磨磨唧唧。

可惜,这次的导剪版没能再度帮他挽救失败的口碑。

相较原版,导剪版并没有对原版有实质上的变动。

只是多了床戏,多了血浆,多了更多无意义的时长。

豆瓣上,两部电影分别只有5.2分和4.9分。

放在扎导生涯里,这已是最差成绩。

不免让人慨叹,当年独树一帜的扎导怎么落得这般田地。

野心勃勃的《月球叛军》就像撕开了扎导的遮羞布。

不受限的创作,泛滥了个人风格,也无限放大了叙事的弱点。

对于一个乏味无趣的故事,那些精美的影像只像是累赘。

扎导仿佛被困在了自己一直追崇的美学之中。

他把剧情、角色等诸多重要的电影元素全部让步于个人美学,也无形间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倘若长久以往,很难说不会变成下一个「烂片之王」。

他的成功,则将永远留在过去。

剧情介绍欧美明星扎克·施月球叛军独立鱼电娱乐

有用 (247)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