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10年,他依然是喜剧演员天花板

好像是一转眼,我们就都到了告别的年纪。

小时候喜欢的明星艺人,都渐渐老去。

其中一些还会在突然间曝出噩耗,令人唏嘘喟叹。

光是这两年,离开我们的明星就有,郑佩佩、周海媚、李玟、吴耀汉、马修·派瑞、坂本龙一……

而这几天,鱼叔又突然间想起了一位已经离开我们十年的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

8月11日,正是他逝世十周年。

罗宾的许多电影,都是我的人生挚爱。

《死亡诗社》里,是文学老师基汀。

启迪、唤醒,将理想的种子播撒进学生心里。

「Oh Captain, My Captain!」

《心灵捕手》里,是心理医生肖恩。

温柔耐心,吹散天才心头的阴雨。

《机器管家》里,是变身机器人安德鲁。

花费百年,用情感赋予冰冷的机器以肉身的温度。

《心灵点滴》里,是积极乐观的医生亚当。

用一生探索「医人先医心」的医学与人性双命题。

《勇敢者的游戏》里,是穿梭于危险棋盘的艾伦。

光阴辗转,学会勇敢。

当然,他还是《博物馆奇妙夜》里威严而风趣的罗斯福总统蜡像;

《无语问苍天》里充满善意的神经科医生;

《阿拉丁》里顽皮可爱的神灯精灵……

作为天才级的喜剧大师,罗宾有太多经典之作。

而今天,鱼叔特别想回顾一部温馨欢乐的老电影。

很多国内观众,可能都是通过这部电影最早认识他的。

不仅好笑又温情,而且主题放在当下也不过时。

特殊的时间,咱们一起来回味这份特殊的温暖笑意——

《窈窕奶爸》

Mrs. Doubtfire

自1980年踏足电影届,罗宾佳作不断,奖项傲人。

但真说起来,《窈窕奶爸》也算其中比较特殊的一部。

一方面,当年这部小成本商业片一经上映,意外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

不仅被引进内地循环播放,成了很多观众认识罗宾的契机。

相似的桥段,还在香港电影《大富之家》中出现。

另一方面,这是罗宾极少数反串表演。

大众印象里,他似乎总以成熟深邃的「心灵导师」形象出现。

但这部电影中,他的人设却有些丧——

一个14年婚姻失败,被迫与妻子离婚的男人丹尼尔。

片中的反串形象,是丹尼尔乔装而来。

为了能在离婚后还能陪伴孩子,他改头换面成一位年迈老太来应聘保姆。

该片拿下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化妆大奖

男扮女装的过程中笑点拉满,也几乎炫技式地展现了罗宾的喜剧天赋。

要知道,反串时角色的语气、体态、动作、表情,个个是关卡。

但罗宾的表演令人惊艳。

他声线多变、模仿传神、眼神细节到位、节奏把控精准。

电影一开场就用一段配音表演大秀他的能力。

罗宾一人塑造多角,在口音、声调、唱念间任意切换,可见功力。

让人不禁联想到现实里,他也曾为动画电影《阿拉丁》配音。

但即便反串看似天衣无缝,仍挡不住意外频发,闹出许多笑料。

像是丹尼尔以前在家不会做饭。

导致第一天做女人进厨房,就成了火辣老奶。

每天做巴士返家,意外迎来一段辣眼的黄昏恋。

还有,眼见前妻再遇当年初恋,直接给丹尼尔气出了表情包。

更多时候,保姆计划还差点露馅。

因为人变老奶心未变,眼神总是难以自控地流连辣妹,场面十分诡异。

很多习惯也没来得及改,差点给孩子吓出童年阴影。

尤其是片中两处惊险刺激的极限变装。

观众与角色一起在生死时速之间应对突发保守秘密。

奇观与笑点一起,成就了电影的轻松观感。

时隔多年再看这个片子,确实很难不感慨。

即便成本有限,但电影硬件表现竟还未过时。

尤其在罗宾的演技加持下,妆造哪怕放在今天看都依旧有信服力。

笑点设置上也自然多样,故事结构完整流畅。

另外,虽然是温馨家庭题材作品,但这部电影的内核未落俗套。

它用另类的性转视角设定,超前地揭示了婚姻与家庭的真相,探讨了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电影里,丹尼尔之所以无奈乔装见孩子,是因没工作没住处,离婚后未拿到抚养权。

作为父亲,他确实深爱三个孩子。

儿女成长里,丹尼尔也从未缺席。

接送放学、带玩哄睡、心理辅导、无微不至。

孩子们对父亲的喜爱也溢于言表。

或许有人会问,这么尽责,丹尼尔的婚姻又何至于此呢?

事实上,他虽然是个好父亲,却很难称得上一位好丈夫。

这是一个「女强男弱」的家庭,妻子米兰达工作养家。

爱情伊始,丹尼尔热情浪漫的性格让米兰达有种超脱规则束缚的放松。

但这份跳脱到了婚姻里,就难免让人疲累。

丹尼尔只管及时行乐,不做任何长远打算。

工作不行就辞,孩子要啥就给,后果却都由米兰达承担。

大到房子车子的经济支撑,小到带孩子玩乐之外所有的家务,米兰达要不断收拾残局。

仅是如此还不至于离婚。

毕竟婚姻磕磕绊绊是常态,重要的是及时沟通。

可无奈,米兰达的每次沟通都被丹尼尔玩笑带过,做不到认真深入探讨。

久而久之,米兰达愈发疲累抓狂,成了孩子眼中凶神恶煞的妈妈。

在婚姻中变得面目全非,让米兰达自我怀疑。

然而这些问题,丹尼尔成为保姆后才做到耐心倾听,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这时的米兰达,比起一个丈夫,似乎更需要一个保姆式的「贤内助」。

说白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

当婚姻被默认为双系抚育、分工合作的人生项目。

若二人意识不到沟通互助的重要性,一旦双方责任失衡就很难不出问题,不论性别。

而这样的「问题」其实很难分出对错,似乎更多是婚姻磨合失败。

也更说明了婚姻的经营是门复杂学问,并不能以单一、标签化、是非对错去简单的理解和批判。

所以直到结尾,二人也都没有破镜重圆。

为电影在逗乐之外增添了一丝现实感。

好在,现实性的背后还有一抹留给孩子们的温情。

那就是,婚姻关系与亲子关系其实是两个话题。

父母之爱并不会随着爱情的消失,而跟着陨灭。

就像,不管是丹尼尔费尽周折扮保姆,还是米兰达拼命工作保障收入,都是为了给三个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但要让孩子知道这点而不至失去安全感,就需要更平等地沟通,更有责任感的引导才能做到。

写到这,鱼叔不由得想起咱们这「高考后的离婚热」。

中式父母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统一默认一起忍到高考结束后,于是形成了一波「考离潮」。

但这种行为近年来质疑声渐大,似乎也能让人重新思考这份二十年前的电影主题。

看得出来,这部片子之所以不过时,是因为不刻板。

角色不完美,重逢并未合家欢,性转也不为所谓「悔悟」。

连最后关于家庭的论述,也没有拘泥于单一的形式。

正因以现实做基底,简单的温情才更显珍贵。

从电影中的温暖中抽离,回到演员罗宾。

回望他作品里一以贯之的治愈、温暖、希望,他的离开愈发令人心碎。

十年前,罗宾结束了自己生命。

时至今日,许多人仍将他的自杀归咎于抑郁折磨。

事实上,罗宾并非死于抑郁症或其他药物问题,而是路易体失智症。

在2020年上线的纪录片《罗宾的愿望》中。

创作者借由多方视角回顾了罗宾人生与事业,同时也揭秘了他的死亡真相。

「一组在临床和病理表现上重叠于帕金森病与阿尔兹海默症之间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和帕金森综合征为临床特点,以路易体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

临床诊断必备条件包括: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影响社会及工作能力;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注意力和警觉障碍波动最明显;反复发作的视幻觉;同时或之后发生帕金森综合征。支持DLB诊断条件:反复跌倒;晕厥;短暂意识丧失;对安定剂敏感;其他形式的幻觉。」

晚年患病之后 ,罗宾确实备受折磨。

因为曾经的他,是天才型的喜剧创作者。

表演脱口秀时,临场反应速度惊人。

「比他的嘴更快的,是他的脑子」

「妄想打败他之前,先要跟上他」

而且罗宾对于喜剧事业有着极大的狂热与激情。

每次脱口秀表演,都在过程中获得了难以描述的满足与快乐。

快乐的不确定性让他为之沉迷,成了他即便每次下台后都精疲力尽也不愿放弃的事情。

作为电影演员,他也常常即兴发挥,为电影增添亮眼之笔。

就像《心灵捕手》中肖恩与威尔的一段对话。

一个让演员和摄影师双双笑喷的例子,就是罗宾的现场发挥。

完美辅助情节,成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

确实很难想象,这样敏锐的创作者感知到自己的身体一步步失控时的恐惧。

拍摄最后一部作品《博物馆奇妙夜3》时,罗宾已经记不住台词,时常精神崩溃。

导演肖恩曾一晚上接到他三次来电,听这位影帝级的演员询问「我的表现是不是很糟」。

那种不可控的恐惧冲击挫败着一个高敏感认知者,让人想到《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里让一个天才眼睁睁看着自身天分被收回时的残忍。

相关资料里提到,罗宾上吊去世的遗体中被发现残留过量抗抑郁药物,他为自己的死亡做了双重保险。

很显然,这份残忍再难忍受。

所幸的是,罗宾的一生已经为这个世界留下太多的经典影像与美好时光。

直到今天,新老观众们仍然能在他的作品里感受无尽的欢乐与治愈。

罗宾生前曾说:

「自我离开,自我道别。你意识到有很多令人惊叹的人值得我们感激。除此之外,祝你好运。这就是人生。」

绝望之时都不发绝望之语。

有此人生,足矣。

剧情介绍欧美明星罗宾丹尼尔离婚米兰达独立鱼电娱乐

有用 (91)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