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青
编辑 | 9527喵咕君
前有亚当千里迢迢,亲手淘汰争议最大的海来阿木,后有海来阿木卷土重来,战胜黄宣。
《歌手》的突围赛才上线,观众的质疑虽迟但到。
此前轰轰烈烈地打了10期节目,结果到了第11期的突围赛就是把之前已经淘汰的歌手再找回来,再来一次竞演。
来来回回就这几个歌手,结果就这几位歌手竞赛结果都能让观众吐槽不断。
第11期突围赛,就是8进3的赛制,孙楠拿下第一,谭维维稳居第二,海来阿木回归拿下第三,三位歌手成功突围,而被淘汰的其他五位中黄宣、袁娅维、张钰琪、许钧都是玩独立音乐,且音乐能力很强的实力派。
这样一期节目下来,《歌手》喜提新热搜,“歌手 审美倒退”成了这期节目之后最受热议的话题,点开话题热搜,就是网友的一致辣评。
有网友吐槽“以小看大,华语乐坛的审美一直在倒退,有创新、风格前卫的音乐只有少数人支持”,更有网友吐槽“今年的决赛名单几乎是歌手史上最不具风格多元性的,节目进程中淘汰了几乎所有曲风上能带来不一样审美和风格的音乐人”。
很明显,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档《歌手》,就呈现出了华语音乐的问题。
问题1:歌手的普遍实力倒退,从《歌手2024》上线以来,各种话题都围绕着格莱美、金曲奖、草莓音乐节、农村大舞台展开,很多歌手,尤其是以汪苏泷为首的歌手,本身就是创作型的歌手,而且偏科非常严重。
不针对歌手本人,欧美市场的音乐人虽然也有创作型和技巧型的区分,但没有哪位爆红的流量歌手,会在现场有明显的短板,霉霉也是流行乐歌手,也依赖于创作质量,但是霉霉的现场很炸裂,不论是音色还是技巧,都撑得起作品。
相比之下,我们的创作型歌手,好像只有在唱小甜歌的时候,才能拿得出手。
问题2:学院派和流行派的严重割裂,为什么观众都能在凡希亚和香缇莫的歌声中感受到巧妙的技巧,震撼人心的感情。却在孙楠和袁娅维的歌声中,常常听出全是技巧没有感情的炫技感?
其本质就是流行乐和学院派的严重割裂。在欧美音乐市场,美声等专业的唱腔其实已经和流行乐磨合得很融洽了,但是在华语乐坛,学院派还没有走进流行乐的市场,我们很难找男高音、女高音去演唱一些流行乐曲。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萨顶顶唱不了“和我一起学猫叫”,张信哲也没办法唱好网络歌曲《悬溺》。
华语乐坛审美倒退,从一味追逐流量开始
而这些歌曲存在的本质,就是华语乐坛审美的倒退。早些年的很多流行歌曲都有堪称金曲的编曲创作,这些歌曲不是单一的和弦,也有一定的演唱难度,但现在的流行歌曲C和弦编万物,实在不行就把许嵩的歌曲融一融。
市场环境造就了流量时代的到来,在这个被短视频充斥的时代,好的创作更容易被埋没,东拼西凑的口水歌,越简单越能在网络平台以野火之势蔓延。
海来阿木一路走来,的确不容易,但我还是要说,让海来阿木,二手玫瑰,杨丞琳、汪苏泷和亚当、凡希亚、香缇莫这样的歌手出现在一个舞台,就是不公平的。
《歌手2024》的定位是殿堂级音乐人的PK,一些唱功不佳的歌手就不该出现在这个舞台上,当《歌手》这档节目降低门槛,它殿堂级的定位,音乐人专业的PK赛制,都没有了意义。
而《歌手2024》真正应该做的,是把会玩音乐的独立音乐人留在这个舞台。
袁娅维、黄宣、新生代歌手张钰琪等等,他们或许偶尔会出现唱法抽象,观众get不到的时候,但是他们的能力和实力,才是音乐交流的真谛。
这档节目存在的意义就该是让小众音乐得到大众关注,就该是让学院派唱法和流行乐往互相成就的方向发展。
其实欧美音乐如今也遇到了自己的瓶颈期,但是相较于国内流量时代的迅速发展,欧美的流行音乐出现的窘况还在可控范围内。但华语音乐就不同了,连号称殿堂级的专业舞台,都开始向网络歌曲,草根音乐低头,那只会加剧更多的音乐人放弃用心创作,研究爆款公式的局面。
如今再看,当年杨坤所说的并不是危言耸听,他直言“这个时代在进步,可是音乐至少倒退了十年,昨天,我忽视发现我错了,说得太保守了”。
杨坤在很早之前就对于粗制滥造的音乐充满鄙视,他反对歌手以在网络上发布几百块钱的音乐小样,小火之后就被捧为专业歌手的现象。
不是草根歌手不好,不是口水歌就该消失,而是太多的音乐人把低级的音乐审美看作主流。
当然,专业歌手的原则,使命,即便被小众化也在努力坚持的音乐追求很重要,可《歌手2024》如今呈现的局面,不正说明了某种低头吗?天后、金曲王和网络歌手同台,美其名曰音乐碰撞,其实是逼着观众二选其一。
流量时代有好有坏,但不只是华语乐坛,整个文娱圈都在流量时代的冲击下,门槛降低,审美倒退,网红成为演员歌手的例子太多,观众迫不得已在实力和流量间艰难选择。
但好像所有人都忘了,早期不论是演员还是歌手,都是全能型的。技巧和创作缺一不可,实力和魅力同时兼具。
这才是健康的演艺圈生态,也应该是华语音乐在进步而非倒退的表现。可惜,我们如今才反应过来,观众和听众的选择越来越少,越来越有局限性,难怪会有网友感慨“整个娱乐行业还有哪个不倒退的”。
最后,你对《歌手2024》最新一期的比赛结果有什么看法?如何看待华语乐坛审美倒退的这一说法?在评论区参与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