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白玉兰颁奖,终于结束了。
从提名到获奖名单公布,真是一路腥风血雨。
哪怕如今奖项已定,质疑声仍未停止。
其中炮火最猛的,还是围绕电视剧《追风者》的闹剧。
月初,各大奖项入围名单公布。
该剧主演王一博粉丝不满提名人选,质疑其中不公,掀起声讨大战。
从撕演员王阳,质疑其本是配角却越番报奖、拿资历压人。
到撕剧集导演、制片利用王一博流量之后却不承认其主演身份,实属过河拆桥。
而后剧方、爱奇艺平台方、白玉兰奖举办方,也都无一逃过攻伐。
战火一路烧到白玉兰颁奖当天的直播。
不少粉丝涌入,以致主办方关闭了评论区。
紧接着,演员王阳出席参加典礼又激起粉丝不满。
「男配报男主,居然还有脸出席啊」
加之《追风者》此次五项入围却颗粒无收,再被群嘲。
一切都成了粉丝眼中举办方和剧方「做贼心虚」的不公证据。
闹剧闹到现在,着实有些可笑了。
奖项受质疑、演员被攻击、创作者被讨伐、所有人都被搅入骂战中。
最冤的,其实还是早已被硝烟掩埋的剧集本身。
而这部剧能聊的,远不止闹剧——
实不相瞒,鱼叔没想到这次的闹剧竟然能持续这么久。
不仅没有任何平息的迹象,反而发酵月余,还逐渐走向失控。
到底何以至此,背后的内娱式荒谬显然不止一处。
比如,失控的粉丝。
平心而论,鱼叔一开始能够理解粉丝的不满来由。
王一博好不容易有了演技口碑好转的趋势,粉丝针对报奖疑点合理追问也在情理之中。
平台方与剧方制片在随后作出了回应,到这还算正常。
谁知,牵扯到的各方很快都被骂到关评。
王阳倒是没关,但画风惨烈。
质疑追问慢慢演变成单纯的情绪宣泄、人身攻击、和针对政治立场的荒谬质疑。
P黑图挖黑料,即便颁奖典礼结束,也依然在继续。
粉丝疯狂的侧面,是无力的偶像。
战火蔓延,王一博也曾发布声明。
官方措辞确实不得罪任何一方,但含混的立场也无益于缓解事态。
甚至还反虐到粉,更替其心疼委屈,助燃粉丝情绪。
写到这鱼叔甚至怀疑,期待如今的偶像对粉丝起到正向引导作用是不是已经成了过分要求。
还有,风口上的平台方。
视频平台竞争激烈,爱奇艺上半年成绩失意。
仅一部《追风者》热度破万,背后与流量的相互缠绕可想而知。
但也正是如此,平台方早早亮明态度。
就报奖问题给出回应,顶着雷揽责。
但请神容易送神难,失控乱流中的小小声明到底杯水车薪。
「为每位主演都做了提报以争取荣誉」
而势单力薄的回应,碰上沉默的主办方更是孤掌难鸣。
白玉兰奖的相关质疑本就积压,因此事再次甚嚣尘上。
但相关评奖说明细则基本全由粉丝挖出,主办方失去主动解释权。
最近的一次回应,是本届白玉兰评委会主席闫建钢聊评奖标准。
「没有绝对公平的评奖,十个作品都具备获奖品相,满足一个必然有另外九个的不满足,没有让大家都满意的可能性。我们的评奖选择,首先是作品综合的专业呈现度,第二是得奖剧会不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可想而知,相关字眼在质疑声遍地的时候只会起到反效果。
「没有绝对的公平」在粉丝眼中反而坐实了不公平,进一步加剧了事态。
而后但凡有媒体不管是对此事梳理还是表态,也都会波及。
夹缝之中,也成了战场。
事到如今粉丝已经「杀疯了」,似乎所有人都有罪没有人不被骂。
连作品颗粒无收也成了活该。
毕竟王一博不来,「其他的也不配,要死一起死」。
离近看,处处荒谬。
演员认真演戏,导演正常接戏,甚至是制片职责说明内都不包括报奖事宜。
大家专注本职工作,作品也得到认可,甚至王一博也凭此剧演技口碑有所好转。
本该皆大欢喜,为什么骂成这样?
「流量原罪」的委屈,成了给别人定罪的火力。
撕到现在,谁又真的得到了什么呢?
但说到底,最冤的还是作品本身。
似乎全在骂战,已经无人在意剧集品质。
那这部剧到底拍得如何,值不值得撕成这样?
鱼叔私心觉得,确实可以推荐。
这么说吧,这甚至是王一博担纲主演的影视作品里评分最高的一部。
即便是很多看不惯骂战的路人,也无法否认剧集本身的质量。
而王一博的演技口碑之所以有所好转,也是得益于设计合理让人物角色鲜活生动。
这也恰恰是《追风者》做得好的地方。
举个例子,就拿王一博饰演的魏若来一角来说。
他是一个出身底层的金融天才,无奈家境贫寒。
住老弄堂,打好几份工,才勉强过活。
创作者在细节上毫不偷懒,用镜头信息代替台词呈现人物的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更真实直接。
好在三十年代的上海,动荡与机遇共存。
魏若来的人生也随着他抓住机会进入国民党中央银行而改变。
他本就怀揣青年热血,想以所学报效国家。
得到身为央行高级顾问的伯乐沈图南(王阳 饰)赏识后。
二人亦师亦友,于磨难之中扶摇而上。
想要携手稳固以上海为核心的全国金融局势,重振国民经济,达到救国目的。
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小人物的个人成长与大时代变化紧密结合的作品。
编剧笔下原本剧情更倾向于一个天才大开金手指的爽文故事。
但经过调整,单魏若来的成长就分成多方面来做。
一方面,扩充他的职场部分。
既有披荆斩棘的爽感,又更能体现出人物多维度的性格习惯,让角色更鲜活。
角色意识形态的转变,又用一个接一个具体的情节去推动。
假币案,魏若来眼见无辜的车夫被当成大人物的替罪羊。
债券案,自己身边的邻里朋友全被国民政府的经济手段玩弄到家破人亡。
意识到国民政府的腐败,他从疑惑、动摇、挣扎、到最终因愤怒而坚定。
人物弧光完整自然,让走向共产主义的选择更具说服力。
剧作扎实,也让观众更易进入故事产生共情。
而作为魏若来「改变」的互文,沈图南被设置为一个颇有对照意义的角色。
因为更多时候,沈图南是抗拒改变的。
他身处庙堂,有地位有权力,也怀揣救国理想。
但面对同样腐败的国民政府,他的转变带着更多挣扎与顾虑。
为保证亲人以及魏若来的安危,他需要一个能力挽危局的地位。
出于对三民主义的最初愿景,他对国民政府仍残存信任。
但正是他挣扎着「不变」做负隅顽抗,才对比出青年魏若来的干脆与活力。
也让沈图南最后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更添一抹坚定。
最终,沈图南弃暗投明,化名「孤雁」与魏若来并肩作战。
主要角色刻画之外,剧集群像塑造也十分灵动。
就像剧集对生活细节和邻居互动的着墨,让魏若来居住的七宝街烟火气十足。
心软的周姨、义气的阿文、传奇的爷叔.......
邻里个个有温度有故事,有情亦有义,构成了更具象化的时代众生相。
而作为大时代微缩呈现的七宝街的崩塌,又在魏若来的选择上起到推动作用。
结构紧密,鲜有费笔。
连反派林樵松,也因多维度刻画难以激起观众纯粹的恨意。
他追击地下党人无所不用其极。
但当外敌来犯,他在监狱里也要请命上阵。
人物因最朴素真实的情感而生动,刻板的观感自然也跟着消失。
可以说,剧中人人皆活人,汇聚成了时代。
再借助一家银行发展构建起的金融视角,开辟出一扇回望近代的新窗口。
谍战的惊险、小人物逆袭的爽感,还有信仰的感染力、历史的温度、甚至是金融学科的普及,都借助剧集传递。
创作者在国剧题材和人物塑造上下的苦工让作品本身已有分量,入围也已是实打实的肯定。
也就更让人惋惜,好剧变闹剧的无奈收场。
其实,围观这次撕叉骂战也让鱼叔思考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以前总以为作品本身品质在,嘈杂的一切不必解释太多,观众自然懂。
这种想法在流量时代是不是老派过时了?
看着这次骂战中的创作团队态度,不甩锅也不辩解。
低调做戏,深雕品质。
就像前文提到的展现魏若来生活环境的镜头,在剧本里原本只是一句简短的话。
创作团队让演员置身具体的情境中,让其更有发挥余地。
促成演员和剧集的互相尊重、信任、与成就。
或许同样基于这种信任,剧中甚至设计了这样一段对话。
当时魏若来第一次去央行应聘,却因失踪已久的哥哥疑似地下党身份,受到牵连而被拒之门外。
挫败的魏若来回到七宝街,深藏不露的爷叔开解他道:
「你身上的价值要是够了,即便你是颗手雷,他们也要咬紧牙关把你捧在手心」
接着,魏若来便醍醐灌顶,创造更多利他价值顺利入职。
剧情之外结合演员经历,几乎是在给出慰藉与肯定。
但这一切在骂战中都被忽略。
导演接受四味毒叔的采访,被粉丝拿来歪解,恶意造谣诽谤剧集存在剪辑问题。
体面的不回击,和基于专业性的人物塑造,在粉丝眼里都成了做贼心虚。
而总监制陈祉希的回应,又被粉丝曲解成了恶意包庇王阳的佐证。
她的微博也成了粉丝攻击的又一阵地。
爱奇艺副总裁戴莹和王阳一起出席白玉兰奖颁奖盛典,粉丝又掉转方向去骂戴莹,说她滥用职权。
更无耻的是,造两个人的黄谣。
回不回应都是血雨腥风,只想用作品说话也难以如愿。
用心做剧是否只是徒劳无功,毕竟闹剧总比好剧热。
无论如何,鱼叔还是愿意对此保持乐观。
大家心知肚明,流量也会流去,闹剧总会退场。
可笑的狂热退烧,那时作品依然会在。
内娱的赢家是长跑选手,看的是耐力和实力。
最终,时间会证明对错,有作品有实力的人才真正能够留下来,持久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