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档评分垫底,票房却一路高歌,喜剧片才是百试不爽的财富秘籍

今年端午档票房,在近十年影史中排列倒数第二,市场成绩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最让人不解的是,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扫黑·决不放弃》《谈判专家》《走走停停》四部新片中,口碑评分最低的纯喜剧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票房成绩一直领先。

节假期间,它有3天拿下日冠,累计票房破1.08亿。

今年端午档电影票房差,有不少网友说是因为没有一部“强片”可以吸引观众去电影院观影。

但是在新上映的几部新片中,有犯罪片、剧情片等几个类型的电影,不管是品质、阵容、还是内核,都优于纯喜剧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但市场票房反馈却是:不管你拍的东西怎么好,当节假日一家老小去电影院,还是最愿意哈哈大乐的纯喜剧娱乐电影。

这不仅是端午档个例,上次的五一档也是由一部《末路狂花钱》冲出重围,但这种凭借类型取胜的“收割”方式,个人认为除了利于影视圈资本圈钱,对中国电影市场没有多少益处。

资本喜欢喜剧片,目的显而易见,首先中国观众就偏爱这个选项,曾经1905电影网,就共发布了一份《中国电影观众观影行为调研报告》,内容显示72.78%的受访者更喜欢喜剧,这个排名远超其他悬疑、文艺、科幻、动作片等类型电影。

而且相对于资本来说,不管是动作片,科幻片、战争片的投资,只要想拍的好,都没办法做太大资金压缩。

而喜剧片因为类型的原因,不管是投资还是制作周期都非常可控,能拉高影片的收益红线,例如《夏洛特烦恼》投资1000万,票房14.4亿,《煎饼侠》投资5000万,票房约11.5。

如果投资人想在各种电影类型中选择一款赚钱的影视剧项目,那么喜剧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投资类型。

还有中国观众这种对喜剧电影的偏爱,已经渗入到观众骨子里和行业内,要知道档期的票房成绩有很多因素,其中就有院线、放映方来决定的电影排片率。

这个问题在前几年观众还不太看得明白,但是这几年网络透明度越来越高,观众也多少有一些了解。

比如档期同样有十部片子,有一部片子的排片率占到30%,就完全挤压了其他几部片子的排片率,再加上排片的时间段给你放在黄金档,片子即便不好,票房也能拱出来。

还有某些电影与院线有合作,其他片子15天左右下档了,这部片子一个月、甚至两个月还在线,它的票房是怎么堆积起来的,咱心中都明白!

而某些我们并不太看好的喜剧片,能在档期中占尽优势,除了观众选择的原因以外,与影院的合作也是投资的一方面。

比如某些没什么大场景,也没什么大咖演员的喜剧电影,号称投资几个亿,如果说电影的某些宣传也算,确实投资比较多。

但个人并不喜欢这种投机取巧式的电影行业发展,首先中国电影市场起步晚,除了“功夫片”外,对外没有多少文化标签,而“功夫片”的标签现在也因为演员、主创没落,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有没落一点不夸张。

也就是说对外,中国电影几乎没有一个典型的类型可以输出,而目前我们国家在全世界人眼中,属于强国之列,但偏偏文娱类的电影没有太多建树,这个时候,我们关起门来一味的以喜剧自嗨,怕是不太合适。

其实,大部分观众对于这种畸形的票房成绩也很反感,比如说能拿几十亿票房的某喜剧片,良心说这电影确实用了心,但它也确实与几十亿票房没办法画等号。

问题这部电影树起了这类典型,那些只看钱的投资商,会将侧重点放在这些电影项目上面。

而一般的制作团队自身又没有制作精良电影的水准,只能靠大量的段子堆砌来完成整个故事情节。

这一点在近几年“开心麻花”电影中经常遇见,也是这几年大众对这个厂牌越来越不喜欢的主要原因。

相对于市场和大部分观众的麻木,个人很喜欢去年暑期档《封神》电影的营销之战,这个拍片子很有想法的乌导,在宣传方面实在是不太灵光。

但他的诚心被观众看见,最终以“自来水”的能力逆转了市场,将这部《封神》推到了应有的高度。

这一战让观众意识到我们需要保护那些用心制作的电影,如果行业内人始终在喜剧片类型中划水,最终的电影市场该是多么可怕。

影视动态戏剧中国电影我才不要最爱酷电娱乐

有用 (376)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