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电影《寒战》的出现,是一个标志。
从这个时候开始,对香港电影而言,香港市场正式变得形同鸡肋,电影的商业成绩怎么样,只需要看内地票房,就可以定论。
而香港电影,也借助内地市场的爆发,步入了“后黄金年代”的十年。
迄今而论,刚好十二年之期,或可做一个阶段总结。
那么哪些电影,能进前十?
需要考量的要素,大略有票房、奖项、观影口碑和电影本身品质这么几条,也或因不同群体的偏好,这个名单也可以不一样。
是故,各人各见。
第十位,《叶问4:完结篇》。
叶伟信与甄子丹联手开创的“叶问”系列,算是港式功夫电影的经典,而叶问这个角色,也算得港影史上经典之一。
但随着故事的后续发展,在首作中让人惊艳的家国情怀和武者侠情,递变为“升级打怪”的枯燥闯关模式,比如《叶问2:宗师传奇》打英国人、《叶问3》打泰森、打张天志,而到了这部《叶问4:完结篇》,更是飘洋过海,打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
“叶问”这个人物的余韵,最终也在系列电影中,被消耗殆尽。
是故,尽管该系列终章,斩获了11.81亿的票房,却也仅能勉强列入本榜最末。
而片方另一个操作,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继“完结篇”之后,时隔数年,又公布了《叶问5》的立项。
用甄子丹的话来说,自己去到好莱坞,发现外国人对“叶问”系列故事很感兴趣,故而计划重拾该系列。
然无论因由如何,这始终是“出尔反尔”之举。
且感觉前景堪忧。
第九位,《扫毒》。
这部电影经常被提及,也被很多影迷所喜欢。
而它的突出之处,或在“情义两难”的设计和突出上,也即主角马昊天“怎么选都是错”的核心概念。
整体上来看,刘青云缺爆发力,表现中规中矩,古天乐力有未逮,基本上,幸而有张家辉,几乎凭着一己之力,以教科书式的表演,强化了电影的悲情、冲突与热血触感,才令得电影在当年,颇有“异军突起”之像。
不过让人很难理解的是,当年金像奖影帝提名,这部电影占了两个名额,却恰好漏掉了最“好戏”的张家辉。
此外,文隽的编剧虽好,却有“过火”设计与“强行”推动的嫌疑。
比如阿伟中枪掉入鳄鱼潭,却竟能险死还生,又如片末,他被斩掉一只手,转眼间又单手持枪,与兄弟们一起冲锋陷阵,似乎毫无痛楚。
略有常理冲突,而港片的“英雄主义”传统,或被过度放大。
这反倒令电影空悬起来,进而耐不住更细致地推敲。
故列第九。
第八位,《拆弹专家2》。
把这部电影放在第八,估计会引来不少演员拥趸的反对。
毕竟迄今为止,《拆弹专家2》仍然以13.14亿的票房成绩,雄踞港片内地票房榜的亚军位置,也暂时尚不能看到,这个纪录被打破的时间点。
但有一说一,电影的优缺点同样明显。
投入巨资搭建实景,而后一一炸毁,再加上特效手段的辅助,其爆炸场面的设计和恢弘程度,几可被列为港影第一,主角被“用完即弃”的反传统设计剧情,也为很多人所称道,与之同时,以“失忆”为导引,埋下了反转的伏笔。
这些都是优点。
对应的一面,则是表演的浅浮,主角的失忆与觉醒、认同和转折,皆缺乏层次感和严密逻辑性,且电影后半程的叙事,隐有失控的表现。
而邱礼涛的这个问题,其实已经算是老生常谈。
第七位,《一代宗师》。
很巧合,这部电影,又是“叶问”。
王家卫召集了梁朝伟、章子怡、张震、宋慧乔、张晋、赵本山和小沈阳等大批演员,借“一代宗师”叶问和“宫二”的故事,构建了一个自己心中“武林”与“江湖”。
电影对演员要求很高。
比如梁朝伟在开机前,便随叶问的关门弟子梁绍鸿苦练功夫,并为这部电影推掉了不少片约,张震苦练了三年八极拳,还包括章子怡和宋慧乔二人,同样接受了大量动作方面的训练,其他人也无一例外,都曾经饱受“折磨”。
但这部电影,并不及王家卫的其他电影那般“圆融”。
那些带哲理的意象,当然令人着迷,但过分风格化的处理,令电影产生了些微的错愕、突兀和破碎之感。
这当然是一种遗憾。
第六位,《怒火·重案》。
这部电影,以13.29亿的票房成绩,夺得了港片内地票房冠军的头衔。
主要的缘由,或在“双”动作招牌,也即陈木胜和甄子丹的加持,二人的合力,令电影的动作场面和视觉风格,都呈现出了足够的压迫力和质感。
“陈木胜遗作”这五个字,虽为港影憾事,却在无形中,令电影的商业成绩更进了一步。
此外,更有一个不可不见的事实,同档期内,几乎没有遇到任何一个强势的对手。
至于不少谢霆锋的拥趸,认为他够酷、够炫、够拽,进而将这部电影的成绩的大部,统揽到他的身上,个人以为,并不妥当。
谢霆锋当然是中生代演员中的佼佼者,但《怒火·重案》即便不考虑动作招牌的问题,剧情核心也毫无疑问在甄子丹身上。
而这部电影,在警匪电影的壳下,也主要侧重了动作一面。
若复盘而观,或在剧情深度上有所差池,也无论是表演还是主旨升华层面,都挖掘不够,故而谈不上更高的层次。
可作商业佳片,却难成经典。
甚为可惜。
本拟一文同叙。
然一路写下来,忽然发觉,字数或已太多,故仅先行列出,这十二年来,位列第六到第十的港式商业电影。
余下五部,另文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