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期待,《繁花》登场。
王家卫的第一部电视剧,一拍就是三年,又有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等众多国民度极高的演员主演,人人都想看看《繁花》究竟是何“仙品”。
开播首日,不负众望,直接扔下一对王炸:单集收视率破2.5,站内热度破2300,空降热搜榜第一,王菲的插曲、唐嫣的造型、马伊琍的上海话、胡歌的腔调统统登上热搜,恰如宣传语所言:“炸裂开年”,真的好不热闹。抛开华丽的包装和喧嚣的舆论,当番茄君沉下心来看了《繁花》,除了惊叹于王家卫镜头下的辛芷蕾如此惊艳、讲上海话的马伊琍真的够腔调外,对于剧集本身,我还有很多话想说。一、多少人误把《繁花》当民国剧一直到《繁花》开播,都还有很多人抱着看民国剧的心态来围观这部剧。原因无它,因为整部剧从场景到造型都不像90年代的上海。王家卫把他最得心应手,也最具个人印记的光影色彩搬进了《繁花》,霓虹闪烁的十里洋场、透着贵气的回旋木梯、充满暖色调的各种场景,都给人穷奢极欲的感觉。
再看人物造型,胡歌穿的是合身且时尚的西服。而90年代哪怕是大老板更多的也是穿偏宽松款式的西装。辛芷蕾的波浪卷发和烈焰红唇,马伊琍的齐耳短发,同样透着精致感。而当时的女孩子,最时髦的却是略微蓬松的羊毛卷,时髦中透着一股质朴感。剧中更是把酒楼女老板描述成了需要周旋于客人之间,要陪聊陪酒,这种文化别说90年代的上海,即便是现在,在中国也不盛行。二、看剧也有门槛?王家卫的尴尬折射出一个现实有些观众在看完前几集后都表示不知所云,其实故事并不高深,前几集一共只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胡歌饰演的上海滩风头最盛的金融新秀阿宝出了车祸。车祸的后果并不严重,却是一个引子,引出了形形色色的各类角色和盘根交错的复杂关系。在警察的审讯室里,人生导师、红粉知己、生意伙伴、生死之交悉数登场。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逐渐拼凑出一个冉冉升起,在上海股市呼风唤雨的宝总。第二件事,则是辛芷蕾饰演的李李在上海滩黄河路开了一家最豪华的酒楼,为了打响名头,广邀上海各界为其捧场。而在上海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宝总,更是宾客名单上的第一人。李李算盘打得精,想借宝总为自己的酒楼造势,宝总一个成天和金钱打交道的人也是个人精,不乐于白白给人撑场面,于是双方就开始了斗法。李李找来了宝总做外贸生意时最大的供应商范总(董勇 饰),以他为饵,试图将他约到自家酒楼谈生意,但宝总自恃甚高,宁肯换一个供应商也不愿就范,腔调端得稳稳当当。两件事,不算复杂,那为什么会让观众看不懂呢?因为导演运用了大量闪回、倒叙的拍摄手法。胡歌被撞后,才通过众人的供词来回溯他的发家史,随着屏幕上出现一行年份,时间立马开始倒退。辛芷蕾开店,先拍摄开店镜头,然后才通过酒店对门小卖铺老板的一句“还是我介绍她在这里开店的”开始描述她开店的镜头,同样是倒叙。阿宝和李李斗法,也是讲着讲着,屏幕上突然出现了“十二小时前”的字样,开始倒着讲故事。与此同时,剧里还充满了大量的碎片化叙事,王家卫显然不喜欢单刀直入地描写一件事,而是更喜欢旁敲侧击,借他人口来烘托气氛。在剧里,对于阿宝的风头,对于414股票事件的猜测,还有对于新旧楼的繁荣,统统都是通过悠悠众口来描述的,每个人都只描述事件的一部分,不完整、不连贯,需要观众自己去拼凑。众所周知,电视剧向来追求的就是没有门槛,要让观众能轻松看懂,《繁花》如此频繁的倒叙、闪回和碎片化叙事,不仅容易让观众产生疲累感,同时也打断了剧情的连贯性,导致有部分观众直言不知所谓。电视剧是没有门槛的艺术,所以王家卫的尴尬折射出一个现实,他看似“下凡”了,却仍端着架子,给《繁花》设置了看剧门槛,让人直呼太玄乎看不懂,属实有些水土不服。三、电视剧从此多了一个新剧种——文艺剧如果一个故事的主线是抗战,大家会叫它抗战片;如果讲的是婆媳夫妻那些事,这种被称之为家庭片;小年轻打情骂俏、分分合合,叫爱情片;而当一部电影缺乏主线,让人复述不出它到底在讲什么时,人们往往称其为文艺片。恐怕从今往后,电视剧也要多一个新剧种——文艺剧了。
如果你问番茄君:看了前几集的《繁花》,它究竟想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对不起,我真的有点答不上来。就目前的剧情而言,《繁花》绝不是一部小人物成长史,因为阿宝的发家史已经在众人的几句供词里讲述完了。它也不是一部商战剧,有利益冲突才有战斗,而目前来看,阿宝和李李,纯粹是为了面子在斗争,谈不上商战。同时,这也不是一部爱情片。虽然阿宝身边不乏红粉佳人,既有马伊琍饰演的风情万种老板娘玲子,也有唐嫣饰演的风风火火外贸员汪小姐,但导演在阿宝和她们的关系上着墨不多。《繁花》其实也可以叫“迷雾”,因为前面几集,它像迷雾一样神秘,缺乏推动故事发展的一条主线。没有主线的电影,大家看光影、听音效,或许还能坚持看两小时,但缺乏主线的电视剧,真的没法让观众坚持下去。四、辛芷蕾惊艳、马伊琍够味、游本昌诠释了真正的腔调如果要说《繁花》优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它拍出了演员们最美的样子。其中最惊艳的莫过于辛芷蕾,她饰演酒店的老板娘,所以很多戏份都是盛装打扮游走在客人之间,因此辛芷蕾的造型在一众女演员里是特别华丽精致的。
而导演显然也偏爱她,给出了很多其他女演员未能享受到的“美人视角”。例如胡歌站在二楼往下望,而辛芷蕾若有所察,抬头回望的一幕,姣好的面庞搭配璀璨的灯光,真的是万分惊艳。类似的镜头在剧里还不少,怼脸杀、侧颜杀、回头杀、仰视杀,总之剧里最有氛围感的镜头都用在了辛芷蕾身上。不过有些女演员,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性感的外表,而在通身气场,比如马伊琍。马伊琍在剧里要朴素得多,她的装扮就是短发配夹克,但说着一口上海话的她,其魅力丝毫不输辛芷蕾。番茄君对上海话的印象是嗲,但马伊琍却让我对上海话有了新的认识。她面对警察时,媚眼如丝,一口上海的撒娇意味甚浓。而面对阿宝,她的上海话又从嗲变成了娇,带着点泼辣和骄矜,更有风情万种的感觉。有意思的是,在《我的前半生》里,还没离婚的罗子君也是一口上海话,但当时马伊琍的上海话听起来就是骄纵、做作的感觉,和《繁花》里的上海话仿若是两种语言。同一种语言演绎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气质,也是马伊琍好演技的见证。不过同为上海演员,胡歌和唐嫣讲起上海话来,就不如马伊琍那般有韵味。胡歌在《繁花》里同样帅出了新高度,尤其是第一集里宛如变身一般的定制西装、做新发型的剧情,改头换面后举着酒杯朝着镜头举杯邪魅一笑的画面,估计能迷倒一大票女性观众。胡歌时不时也会飙两句上海话释放魅力,但效果远不及马伊琍。番茄君思索了半天,觉得问题出在表演的松弛感上。马伊琍把自己当成了剧中人,一颦一笑、嬉笑怒骂都自然而然,她身上的上海腔调不是演出来的,是浑然天成的;而胡歌则略微有点“装腔”,给人的感觉拿腔拿调,一种帅且自知的耍帅感。反倒是90岁的游本昌,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腔调。尤其是带着胡歌去裁缝处量体裁衣的那场戏,游本昌把一个有讲究、有品位、有格调的老克嘞演绎得入木三分。最绝的还是胡歌形象升级后,转头向游本昌隔空敬酒那一幕。身为过来人的游本昌看到胡歌的模样眼里情绪万千,仿佛透过胡歌看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动容、感慨和追忆,短短几秒的镜头,却好似让人看到了他的一生。其他人或帅或美,唐嫣则有点吃亏,因为她饰演的汪小姐性子咋呼,有点傻白甜的感觉,所以和氛围感、腔调完全不沾边。造型上不仅顶着一头蓬松卷发,而且还驾着一副眼镜,压住了唐嫣的灵气。五、电影人下凡为何频频跌落神坛近几年,电影圈不管是演员还是导演,都频繁“下凡”拍电视剧,但结果都不理想。章子怡的《大秦赋》让她的演技口碑被质疑;周冬雨的《千古诀尘》同样暴露了演技短板;冯小刚拍了不少电视剧,诸如《南辕北辙》《回响》也都播得悄无声息;再到如今,《繁花》开播,王家卫也有被拽下神坛的风险。
为什么他们拍的电影都很好,但拍电视剧观众就不买账了呢?番茄君觉得主要是他们没有改变心态。电视剧和电影虽然都是演戏,却有着明显区别,电影讲究质感和腔调,要求画面语言高大上,而电视剧则讲究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如果这些电影人演电视剧时还抱着拍电影那一套,拍出来的东西自然不被观众接受。看看电影电视都很吃得开的张译、周迅等人,他们在大小银幕上就会做调整,大银幕上会更注重微表情演绎,而演电视时则会把自己气质变得更平民化,更注重表演的连贯性。《繁花》的一把好牌目前来看,没有打出相应的效果,电视剧和电影不只是时长的区别,风格也大相径庭,真想跨界拍摄,就该适应新环境,不能墨守成规。(电影烂番茄编辑部: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