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 松栗
编辑 | 铁铁
《再见,李可乐》的两位“败笔演员”,换掉他们,这部片就近乎完美
看完《再见,李可乐》,几乎影厅中的每位观众都流下了眼泪。
或是片中吴京的遗憾下线,或是闫妮与谭松韵间的母女情打动人心,又或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总之,这个温暖又治愈的情感故事,为寒冬添上一抹专属于亲情的色彩。
至亲之人的离开,让思念和不舍化作自责和执念,母女俩日益激烈的矛盾是很多“中式家庭”的缩影,当父亲的爱化作可乐的陪伴,让母女俩撕开隔阂,很多观众哽咽不止。
毫无意外,“亲情”这张牌什么时候都好使,《再见,李可乐》上映五天,斩获1.10亿票房,吊打前一天上映的《热搜》。
而《再见,李可乐》中的秘密武器,当属其中的演员阵容——
吴京、闫妮首次搭档,演绎“中国式”父母先说吴京。
说实在的,没看影片时,我真想象不到吴京这样的硬汉,这么会演一个女儿奴的父亲。
片中,吴京饰演的李博宇开场即下线,几乎是活在回忆中的人,但,就是这些零零散散的片段,吴京演出了父亲对女儿和妻子真挚的爱。
看向女儿时,他的眼中有着满满的宠爱,说话的声音不自觉的“夹”了起来,连表情都更夸张了,摸着女儿的脑袋,畅想着未来的生活。
女儿过生日时脸上被抹奶油,一点都不生气,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此刻吴京的身上,一点都看不到“战狼”的影子。
同样的,吴京饰演的李博宇在面对妻子时,也很温柔。
修理好电器之后,手电筒还没来得及收,回头咧嘴一笑,得意的小表情像是求表扬一般,给人十足的踏实感。
吴京在片中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温柔和慈祥,让角色更加遗憾,也为母女之间的隔阂做了铺垫。
再说闫妮。
闫妮绝对是全片中的演技担当。
故事的开始,丈夫生命垂危,闫妮饰演的潘雁秋不想让丈夫痛苦的活在世上,成为浑身插满管子的“机器人”,她决定放弃治疗。
可真到了签字的那一刻,她浑身颤抖到站不稳,强撑着身体写下自己的名字,立马瘫倒在桌子上,她哭了,是“断送”丈夫生命的内疚,是阴阳两隔遗憾。
但,最戳中我泪点的却是这两场戏。
第一场,潘雁秋扇女儿的那一巴掌。
听到女儿不高考不读书后,她气到发抖,毫不犹豫的给了她一巴掌,观众能感受到潘雁秋内心的愤怒,但却是那种极为克制的愤怒。
而在打完之后,她依旧咬紧牙关,眼中噙泪,后悔自己的冲动。
第二场,潘雁秋送女儿出嫁。
潘雁秋把给女儿准备的嫁妆摆好,念着提前准备好的“场面话”,语气平缓温柔,含着泪水,喜悦之中又带着心酸。
丈夫离去后,她一人默默照顾全家,无法诉说的委屈在此刻终于在女儿出嫁时放下,没有刻意的爆发,但一种莫名的心酸涌上心头。
闫妮饰演的母亲角色,严肃、理智但又充满情感,精湛的表演让银幕前的观众泪水止不住的流。
除此之外,蒋龙的表演依旧幽默自然,该正经时又正经,将大男孩的羞涩和成年之后的踏实演绎的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谭松韵表现不达预期,赵小棠出戏但,在一众叫好声中,也有一些差评——
“赵小棠不会演戏可以,一群素颜学生衬她一个大浓妆”“33岁的谭松韵演高中生”“到大荧幕上恶心我”“为什么都要演少女”“赵小棠用力过猛”
而这些差评的原因同样出在演员身上。
第一位,谭松韵。
不得不说,谭松韵这张娃娃脸演高中生不违和,但一想到她已经33岁了,观众立马就出戏了。
但,谭松韵在大银幕上的演技,确实没发挥出来。
当父亲变成植物人,母亲无奈之下签署了放弃治疗的协议,谭松韵饰演的李妍接受不了父亲的离去,站在原地放声大哭。
问题就在这,谭松韵“光打雷不下雨”,声音挺大但哭不出来啊。
尤其是对闫妮同框时,她也接不住闫妮的戏,看着妈妈拿出嫁妆,劝她放下过去,此时她和母亲之间的隔阂终于化解,心中全是对自己多年来行为的歉意和对母亲的心疼。
但谭松韵只是抿了抿嘴,不知怎么开口说话,该有的情绪起伏一点都没有表达出来。
这场戏本应该是整部影片的高潮,只可惜闫妮好不容易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又被谭松韵拉了下来。
第二位,赵小棠。
当赵小棠出来的那一刻,影厅内的观众都发出了疑问?
一种是认识赵小棠的观众:赵小棠不好好唱跳,怎么来混电影圈了?
另一种是不认识赵小棠的观众:这样浓妆艳抹的样子是学生?
确实,赵小棠脸上妆感很重,在一众学生中显得非常突兀,而且与谭松韵同框时,完全看不出她的实际年龄比谭松韵还要小7岁。
如果给赵小棠安排一个校园中“小太妹”的角色,观众会更有代入感。
结语:如果换掉这两位“败笔演员”,《再见,李可乐》就近乎完美了。
谭松韵的观众缘一直不错,演技也能吊打一众流量演员,但在《再见,李可乐》中表演始终差口气,不能让观众完全代入角色。
赵小棠当爱豆被嘲唱歌难听,挤进电影圈演技差就算了,还放不下架子,在影片中非常违和,不如别演电影了。
除去演技上的缺点,《再见,李可乐》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影片,用独特的宠物视角将一个家庭的缩影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感受那份温情治愈。
你觉得影片中还有谁的演技打动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