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李劭晟:肩负起新时代作曲家的使命担当副标题

近日,作为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爱我中华·系列演出”曲目之一,由作曲家李劭晟作曲、中国香港词作家叶静桐作词、广西交响乐团演出的交响组曲《向海之路》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首演,沪上观众在千年“海上丝路画卷”的乐曲声中心驰神往。

▲ 李劭晟 受访者供图

《向海之路》展“海丝”荣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交响组曲《向海之路》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而作。李劭晟介绍,这部作品通过《伟业千秋》《美丽壮乡》《花香八桂》《朔浪凌波》《江河畅想》《鼎沸港湾》《向海之路》《大同世界》8个部分,讲述秦汉时期开凿灵渠,开辟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经济贸易、友好往来的历史和平陆运河的开凿打通陆海大通道,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再现荣光,扬帆远行的伟业,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敢奋进的民族精神和与各国人民和睦相处的友好品德,以及在向海之路上走向世界、走向未来、送去和平,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贡献。

《向海之路》除常规的双管编制乐队之外,还运用竹笛、芦笙等传统民族乐器,将广西民族特色乐器与交响组曲融合,别具一格。全曲运用丰富美妙的音乐元素以及高超娴熟的艺术技巧,音调丰富、节奏鲜明,史与诗相结合,奏响了新时代恢宏壮丽的乐章,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建设的无穷魅力。

事实上,这并非《向海之路》首次亮相。今年4月21日,在国家大剧院的重点艺术品牌“中国交响乐之春”系列演出中,广西交响乐团曾在指挥家汤沐海的率领下演过这部作品的前半部。而此次上海的演出,则是《向海之路》完整版的首演。

李劭晟透露,交响组曲《向海之路》是他近年来规划创作的“中华文明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由南京民族乐团委约他创作的民族交响诗《扬子江》,第三部《中华长歌》目前还在创作中。《扬子江》主要以长江文化来表达如何融合多元文化,形成大一统的中华文化格局;《向海之路》表现了中国人开通岭南、开拓向海之路的伟大壮举以及人们走向大海的热切期盼;《中华长歌》将以不同朝代为时间线,是一部大历史观作品。

如愿走上作曲之路

李劭晟系中国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无锡交响乐团音乐指导、广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理事。李劭晟自幼在音乐方面天赋异禀,对钢琴、合唱都有异乎寻常的兴趣。他6岁时参加大连电视台为儿童举办的集体生日会节目,主持人逐个问小朋友,长大后要做什么?李劭晟的回答是:“我要当作曲家。”主持人好奇地追问:“作曲家有很多种,你想当哪种?”李劭晟不假思索地说:“我要当交响乐的作曲家。”

或许正是由于这种与生俱来的热爱,使李劭晟如愿走上了专业作曲之路,并迅速在业界展露峥嵘。他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中央音乐学院、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及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堪萨斯分校,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建院后第一位考入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作为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优秀青年代表,李劭晟的创作涵盖交响乐、室内乐、歌剧等门类,题材丰富多样,曾先后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歌曲征集首奖,美国芝加哥“长城杯”作曲比赛第一名等奖项;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项目,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项目等。

鲜明个人风格备受瞩目

李劭晟的代表作有歌剧《马可·波罗》、大型交响乐《向海之路》《山河》《青年中国随想曲》、大型民族管弦乐《扬子江》《一城永定》、大型混编交响乐《壮美之约》等,室内乐作品有《令狐》《月明天涯》等。《月明天涯》《丝绸路》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十四行—夜晚的月亮》《延安,延安》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李劭晟的音乐作品以鲜明的个人风格、融汇中西的音乐语言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等特质备受中外乐坛瞩目,其作品曾在卡内基中国音乐节、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澳大利亚中国音乐节、冰岛现代音乐节等上演,被国内外众多乐团广泛演出,包括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纽约当代乐团、立陶宛国家交响乐团、冰岛国家交响乐团等。李劭晟具有出色的艺术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他同时担任中国—东盟音乐之声音乐总监、北京现代音乐节项目总监、青岛海洋国际音乐季执行总监等,其担任音乐总监的《王者荣耀》交响乐音乐会成为2019年中国交响乐的大事件,引发热烈反响。

叶静桐与李劭晟有过多次默契的合作,她为《向海之路》创作的歌词诗意盎然,古韵悠长,赢得观众赞誉。她创作的歌词兼具恢宏气势与无穷想象空间,与李劭晟的作曲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叶静桐感慨道,她与李劭晟的创作堪称心意相通,她对这位年轻作曲家的才华极为欣赏,她说:“音乐才是文词真正的灵魂,它使得文字充盈了向往的力量。”

希望音乐能给人力量

谈及当代音乐创作问题,李劭晟毫不讳言:“现在创作最大的问题是‘两张皮’。其一,有的作曲家自己和自己是‘两张皮’,没有忠于自己内心。其二,有的作曲家和其所处时代是‘两张皮’,没有真正描绘这个时代。一些作品创作主题很宏大,看名字都是写给大众听的,但大众为什么不喜欢呢?就是因为这些作品以大众之名行小众之实。”

展望作曲专业的发展,李劭晟说:“我觉得‘两头’特别重要,一头是要出大师,一头是基础教育。真正的大师目前很稀缺,唯有大师级的人物,才能像灯塔一样照亮前路,推动所在领域向前发展。另外一个就是要做好基础教育,所谓基础教育就是最开始的教育,甚至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教育。”

多年来,李劭晟始终用一种体验式、沉浸式的方式在作曲。“作曲于我的正向反馈,并非来自某个奖项或者某一小圈子的认可,我们这一代作曲家,已经不像上一代人,过于追求国际化的音乐语言,而是更专注于很纯粹的艺术直觉,把对社会的思考融入自己的作品,形成新的音乐范式。”李劭晟十分推崇“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境界,这也是他一贯对创作的要求。他说:“我一直都是这样的,在什么环境里就可以成为什么形状,没有不适应的问题。”作为新生代作曲家代表,李劭晟的创作以速度快著称,与此相对,他并不以高产为追求,“一个人能够创作的不重复的作品是有限的”。音乐的深度才是他最为看重的,因此,他尽可能多地涉猎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入创作。

除了“中华文明三部曲”,李劭晟透露,未来他将创作“生命”系列组曲,探索人和世界、人和宇宙的关系,关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命——鸟兽鱼虫等,“‘生命’系列作品,创作的想象空间更广,我将会眷注更多情感。”

之所以能保持对作曲的热忱,李劭晟坦言:“第一,作曲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作曲是抒发我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载体。音符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更在意音符的表达以及音乐能够传递给人的力量。”

责编:武玥

影视资讯音乐节交响乐文旅中国文化

有用 (150)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