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拍这部片子你后悔吗?

一般情况下,片方对电影非常有信心,才会选择点映。

用点映引爆口碑来抢排片,最后获得巨大的商业回报,近几年成功的例子就有《我不是药神》《孤注一掷》等。

而最近有这么一部片子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甚至很多人在看完预告后评价这是一部妥妥的冲奖电影。

可就在点映后,电影竟然掀起了轩然大波。

或者说,一部讴歌女性,激励女性的电影,变成一部侮辱女性的电影,简直史无前例——

《我本是高山》

哪怕你没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也不会对“张桂梅”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张桂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

12年时间里,从毅然投身深度贫困山区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到坚守在西南边陲的教师岗位上化不可能为可能,让1800余名女生走出大山上大学。

在她身上,一名共产党员坚守初心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

电影刚官宣立项初,网上还是一片叫好声。

不论是为了给当地教育做宣传,让更多人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还是书写伟大女性的史诗,让更多人关注女性互助的力量;这样的故事都是值得被看见的。

但没想到的是,影片上映后,口碑急转直下差评如潮。

主创亲自下场与网友的言语交锋更是激怒了网友。

缘为何故?

因为罔顾事实的胡乱改编。

电影选取的,是张桂梅从创校到第一届学生顺利参加高考毕业的这段人生经历。

女高初建,所有的条件,用一个“差”字足以概括:基础设施差,生源质量差,家长和领导的态度差。

至于生源质量为什么差,女生为什么上不了学,片中给出的答案是:

因为她们喜欢逛街泡网吧当街溜子。

08年的背景,片中的孩子一个个穷的响叮当,却突然逃课去逛夜市泡网吧?

大山女孩是因为现实原因失学,到影片里却成了她们厌学。真是好小众的人设啊。

或许主创优越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完全不了解山村生活,所以创造出了如此啼笑皆非的情节。

山沟里的农村女孩,尤其是重男轻女家庭情况下的女孩,家里都不让读书了,冬天穿凉鞋的孩子,哪里来的钱去网吧去逛街去做美甲?

女学生的求学困境是重男轻女的旧思想,是落后的经济,所以她们迫不得已,身不由己。

有女孩子逛网吧,但绝不会是拼命想逃离大山的女娃娃们。

事实是,为了以后走出大山拼博,她们对每一秒都非常珍视。

故事往下,关关难过的大环境,过程的艰难外加自身的疾病困扰,张桂梅一度想要放弃这件事。

但是一次又一次给予其温暖支撑的,便是她与亡夫的回忆。

性命垂危之时,张桂梅恍惚又看到已故爱人,想上前握住他的手追随而去。

确实,根据过往的纪录片,张桂梅校长最初因为给亡夫治病花光了积蓄,自己又患病没钱医治,是当地组织跟村民给她几块几十块的捐钱救了她的命。

但故事的后面是,她无以为报便将后半生献给了教育事业,这是信仰的力量,而非闪灵。

可是在电影里,这个穷苦出身的人民教师,在辛苦办学被诬陷之后,居然在幻境里岁月致柔和老公跳了一段华尔兹,荒谬又可笑。

影片完全弱化了她对党的信仰,留给观众的只是一遍又一遍出镜的亡夫。

或者换句话说,能把张桂梅校长对党的信仰改成对男人的思念,说明这部电影既不想尊重原型客观阐述事实,也不想通过电影给这种培养女孩走出深山的学校更多关注和支持。

当然,除了这些不合理的剧情外,争议最大的还有一处:农妇酗酒。

观众们认为酗酒母亲的设计不合理,而官方的回复里,这个情节的铺垫是为了电影后续的温情,即张校长不仅拯救了女孩儿,还拯救了这位母亲。

但一个客观事实是:乡镇社会中的女性酗酒的比例极低极低。

什么才是真正的农妇生活呢?

农村女性的真实生活,她们每天忙着伺候一家老小吃喝、喂猪、喂鸡、下地、缝制衣服棉被、带幼小的孩子,从早忙到晚忙得脚不沾地。

有人伺候着喝酒吃肉这件事,怕是压根想都不敢想。

我本是高山,旨在用这句话鼓励女孩们,保护女孩们的自尊。

而这个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却用高傲自负的鼻孔,让这句话脱离了现实,脱离了故事原型。

毫无信念感的人无法理解信念的力量,更不相信这世上有些人可以靠信念活着就可以活的简单纯粹,光芒万丈。

都告诉你了,我本就是高山,却还要溯源归因,走错方向。

深山里的村民是穷,但绝不是穷山恶水里出的刁民,女孩们是没见过什么世面,走出大山更多的是唯唯诺诺的胆怯。

但她们之所以有被记录的意义就在于,这是一个相互奔赴的美好故事。

女孩们说:我想学,张校长说:我能教。

深山村民说:我们穷,孩子求学无门,张校长说:我来想办法解决,开学校。

张校长说:我要办女高,政府说:我全力支持。

她们之间的故事,不需要为了所谓的艺术而制造冲突,只需要平平淡淡的把每一个真实的故事说出来就能够让人热泪盈眶了。

他们携手逾越过一座座高山才让我们看见他们的故事。

依靠别人讨生活的人不会明白,创业者的信念和艰苦会给他们换来拥有主体性的未来。

被小圈子里的鲜花和掌声蒙蔽双眼的人不会明白,不是单凭一时半刻的灵感就可以完成一场成功的跨界。

把别人当资源的人不会明白,他者的苦难不是自己文艺创作的素材。

活在快乐梦幻泡影里的人更不会明白,没有个人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个人。

张桂梅校长本是高山,却在一部本应该是赞扬她的电影里被矮化。

或许有的创作者夹带私货只是想抓个社会热点挣一笔罢了。但在想挣钱的同时都不肯给原型人物最基本的尊重,他们知道这部电影的票房将主要来自女性观众却不肯尊重女性,那这部电影就活该扑街。其心可诛。

影视资讯海清网吧张桂梅电影杂志电视剧

有用 (20)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