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剧历来是重灾区。
8分9分佳作,拍成4分5分的笑话,一抓一大把;
连形似都做不到,何谈神似?
医疗剧,也历来是难点。
要么拍成狗血夸张合集,要么专业错误频出。
这一次的《非凡医者》,凭什么敢“脚踩两大雷区”?
电影导演陆川操刀,顶着芒果季风剧场的不错口碑,搞得有点意思。
来,简单聊聊《非凡医者》前四集观感。
一,天才和障碍的两极:先验矛盾模式和有效紧张感
陈辉(张晚意饰)异于常人,一极是众人无法企及的天才“超能力”,另一极则是严重的沟通障碍。
剧作矛盾基于这先验两极展开,一条线是他试图传递有效信息救人的困难,另一条线则是关于接纳陈辉与否医院内部的分歧,以及围绕这一水面之上的纷争、暗涌起的人事派系斗争波澜。
相较于频繁启动生硬巧合的模式,《非凡医者》在设定层面先行铺排好轴心矛盾运转机制,让戏剧冲突更有必然性、也更有根源性和合理性。
陈辉往往能一眼看破问题,比如通过“她的呕吐物呈喷射状”等表征,结合“眼睛看东西模糊”等现象,判断出孕妇子痫前期,他的“人肉诊断”甚至比一系列测试结果更早一步。
但陈辉又完全不通人情世故,他甚至无法明白“告诉老妇人她肝癌这个事实会吓到她”这样浅显的人情人性人心。
至于他的行为对其他医生而言是否会砸场子,这种办公室人情局对陈辉而言显然更是他无法理解的高端玩法。
所以你看,天才陈辉,主打“一集气死一个主任”(bushi)
剧作围绕陈辉的典型特性展开,让戏剧冲突相对更有根有源。
另一方面,呈现手法、节奏模块上也相对高能紧凑,充分拉紧有效紧张感。
第一集男主路边开胸救小男孩,你知道故事的走向一定是他营救成功。
看过原版《良医》自然知道近乎一比一复制的后续发展,纵使没看过原版也很容易猜:这是电视剧,男主第一集路边救人不成救死了还咋整?
尽管都在高度可预期的套路框架之内,但是看陈辉反复无效重复念叨“心超”、一而再再而三被视为无关人员驱逐、多次尝试闯入而不得其法,依旧很焦急。
医疗题材的生死抢救也好,卧底类型的命悬一线也罢,情节上的虚拟的假设的“危急”,是否能真正营造出情绪上的感官上的接收端的“实感”式紧张,松紧张弛差异很大,看质感看叙事能力看节奏氛围,而《非凡医者》效果显然不错。
第一集就让人沉浸式着急:哎呀妈呀可太让人着急了,到底能不能来个人做心超啊。
挺喜欢张晚意的表演。
小半年里播了三部男主剧,《长相思》《父辈的荣耀》《非凡医者》,一个是古偶少年帝王,一个是大山中三分温情三分委屈三分担当的“土”气少年,一个是智商超群但沟通障碍的自闭医生,跨度极大的不同角色,但完成度都很高。
演什么是什么,信念感很强,执行带入的细节也都很落地、有真实细腻的颗粒感。
二,众生和个案
王耀庆这次不演舅舅演爸爸,有点犹豫有点拉扯的那种。
儿子遭遇车祸命悬一线,肝脏因外伤破损、只能更换为人工肝,而人工肝至多支撑三十多小时。
短时间内无法获取其他有效肝源,生父老罗是儿子唯一的救命可能,但老罗遮遮掩掩吞吞吐吐犹犹豫豫。
陈辉一路奇奇怪怪黏黏糊糊尾随老罗去妇产科,发现老罗现任妻子即将临盆,不同意他给和前任生的儿子捐肝,老罗几番犹豫之后终于瞒着现任为儿子捐肝。
很狗血的一段伦理困境,但剧作呈现挺有可看性。
原版《良医》开局也出现了捐肝内容,医生侧的重点是两位年轻医生一路护肝不断突发意外、见招拆招;而病人侧的重点是亲情/法理/救人伦理的困境,病人在女儿毕业典礼上接过孩子递过来的香槟喝了一口,违反了捐赠相关机构“六个月不能喝酒”的规定,被调到等待名单的最后一位(形同等死)。
女儿深感愧疚,对医生说:(如果我父亲被踢出名单),就等于是我杀了我父亲。
情况不同,上述内容不可能一比一翻拍,《非凡医者》依旧讲捐肝,但换了一种打开方式讲治病救人的医学伦理、父子家人的亲情伦理。
值得说的是剧作做到了“生死血色关头不乏看点泪点和笑点”。
王耀庆自带“我很贵”和“挺好笑”基色。
前有陈辉让吴主任觉得颜面尽失,导致吴主任大声呵斥“你一个外科医生,跑到妇产科来裹什么乱”;后有老罗不满“吴主任干什么吃的”,将他的话掉个头原样奉还陈辉“你就应该呆在妇产科,去外科裹什么乱”。
再比如,老罗扶起被患者家属胖揍的陈辉,“不知道为什么,心情有股莫名的舒畅”,画风谐谑好笑,同时也将老罗对陈辉敬佩信任中夹杂一点点“想翻白眼想揍一顿”的复杂情绪,表达得清晰到位。
老罗做手术之前,和现任妻子絮絮叨叨黏黏糊糊叮嘱,形同立flag,甚至和前任“一笑解恩仇”。
当时我没觉得老罗会死,白眼翻上天:儿子立等着救命、分分钟都很珍贵,你们煽情改个时间好不啦?还和前任说“我不欠你了”是什么逻辑?救的是自己儿子,谈得上欠不欠前任吗?
结果手术之后,老罗在ICU病床上一口鲜血喷出,嘎嘣一下人就没了。
这急转而下的凶猛节奏,有点狠。
血,本是医疗题材里最直观的元素。
一口鲜血喷出,ICU主任甚至连擦去脸上血的功夫都没有,特别直接特别有效表现出“和死神抢时间”。
医疗故事的性质,注定了病人大多是单元模块形式。
目前《非凡医者》病人单元模块刚展开,老罗其人,个性浓烈,生来死去唏嘘质感很有余韵。
三,相对落地的群像
众所周知翻拍不易,稍有不慎就是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奇葩。
悬挂着舶来的奇怪外壳,移植着没能生根发芽的无根枝丫,徒留尴尬。
但《非凡医者》本土化做得很不错。
院长副院长、外科医生群像,都挺落地。
如果单看这一部分,甚至看不出什么翻拍痕迹。
我个人不认为“和原版是否相似”是唯一评断标准,原版新版的故事逻辑如何、呈现质感如何,谁更好都很有探讨空间。
只是,大多数时候翻拍能做到狗尾续貂就算烧高香,更遑论“超越原版”。
惯性之下,“是否相似”就变成了考评优劣的铁律。
《非凡医者》前四集也看不出超越原版的意思,但落地改编的本土化方向挺接地气,有点意思。
郑云龙饰演的贺同,和张晚意饰演的陈辉,显然是对照组。
一个情商高但业务能力有疏漏,一个智商极高但连基本沟通都很费劲。
一个热情一个寡淡,一个外露一个内敛,一正一油、一呆板一洒脱,很互补,也很有共同进步的空间。
剧中两位一个找材料被困杂物间、一个练习基础操作心结难解的桥段,交叉剪辑的质感不错。
背景音乐如怨如慕,孤独的恐惧的努力的,都在奋力以肉身相搏、以精神相斗,都汹涌都稚嫩。
都痛苦,也都充满希望。
再比如老罗死后,陈辉受刺激狂奔、贺同和袁野找到他,三个失魂落魄的年轻人在大街上相拥。
因为一同经历过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大生大死,因为一同奋力战斗过、又一同又被命运劈头盖脸狠狠削下,所以并不矫情。
年轻、落败、彷徨,真诚又动人。
外科主任投票两难、发信息让人“捞我”,有点可爱;行事稳重利落干脆,对孩子有渴望又有恐惧等等,三两下便立起典型角色。
利落又温暖的白纯医生,以及全科室最油滑的老王,都很有意思。
老王让徒弟替自己太太去产科找主任排队,越界且自私;
老王感慨“他怕的不是病,是自己倒下了一家五六口怎么怕”,以及感同身受的“我怕的也是这个”,都让人很唏嘘。
老王的角色很典型,万丈红尘人情世故里扑腾的普通人,没有年轻勇敢的梦想,翅膀上绑着一家人的吃喝拉撒。
剧是讲医疗没错,但核心永远是人,群像立住了、地基主体就稳了。
四,一比一结构中的差异
医疗体系不同、具体情况不同,《良医》(第一季)和《非凡医者》前四集中的医疗个案,除却第一集里手工制作单向阀救助被玻璃重创的男童之外,几乎没有完全对标的患者故事,四舍五入算“保留原设定另起炉灶”。
只有第一集几乎是“一比一式翻拍”。
多说几句第一集。
细节和设定层面,《良医》版意外发生在机场,男主去安检处向工作人员索要旅客们未被允许带入的管制刀具。
被拒绝之后他抓起一把便跑。
翻拍版地点更换成便利店,追出来的便利店小哥身形甚至都有几分酷似原版里阻拦男主的路人甲。
对比原版和翻拍版,剧作对男主的沟通能力天才能力有明显调整,从前四集来看放大了天才程度、也增强了沟通困难程度。
情绪价值承载模式中,最大的改动是“你为何要当医生”的回答,《非凡医者》中陈辉说出姐姐二字之后,抬手宣誓背诵了一段医者宣言。
《良医》中男主将往事:那天下雨空气闻起来像冰淇淋,我的兔子去了天堂、就死在我眼前;那天空气闻起来像生锈的锅炉,我弟弟也去了天堂、就死在我眼前。他们都该长大成人但都没有,我希望其他人能长大成人好好拥有人生(大意)。
对比这两段内容,一段是格式化上价值背诵宣言,一段是不着四六(形容空气像冰淇淋)讲述自己的故事。
前者是制度化规章化的,后者是个人化情绪化的,前者抽象后者具体。
作为观众,我个人相对更容易接受直观具体的表达模式。
这段之后《良医》男主开玩笑:我要挣很多钱,买一个电视。
《良医》中男主和弟弟被父母嫌弃为累赘,弟弟带着他住在废弃校车中,他问“我们没有电视吗”,弟弟回答没有,他继续追问,弟弟说“因为我们很穷”。
翻拍版做了诸多细节调整,没有小兔子(陈辉家条件不适合出现小兔子),也没有电视这个“我要赚很多钱买电视”的强力情绪载体。
《良医》里男主有一把塑料手术刀,同样是很重要的情绪实体承载物,不太明白翻拍删除类似物件的考量是什么。
目前看来《非凡医者》情绪支点足够,隐患或许在于:进一步强化处理的“天才”和“障碍”两极,是否有夸张变形处。
舒心结语
当我们看医院的故事时,本质在看什么?
看起死回生的奇迹,看生死关头人心人性的冷暖寒凉,看和死神赛跑的紧张刺激?都有吧。
在别人的生离死别中、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完成情感宣泄或“恐惧净化”。
寂寂黑夜、窄窄长廊,明晃晃的灯光、殷红的鲜血,摇摇欲坠的恐惧中,陈辉让人印象深刻,因为他很脆弱。
时常停机一般进入往日回忆时空里,年幼时孤独负重,独自寒凉,凄楚艰难长大。
但同时,他又很强大。
手中有悬壶济世的一把刀,一根管,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