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乐队与合成器搭配,在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怎样应用

合成器在编曲中的应用

合成器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电子技术大发展的代表性事件之一。

自合成器在第一本音乐专辑中出现开始,愈来愈多的作曲家热衷于这个盒子的神奇效果并将它应用于创作实践中。

80年代MIDI技术的诞生意味着数字编码得到全球的统一,这样一来,为更多音色开发提供了便利通道。传统的乐队在为音乐剧塑造音乐氛围时显得单薄了许多。传统乐队与合成器搭配成了音乐剧音频技术的一大趋势。

作品中所需效果在电脑上制作出来,演出时与乐队的演奏进行同步回放。甚至提前将音乐各场景录制完成直接进行回放,这样不但大大节省了舞台空间和人力资源,还收获了不错的演出效果。

另外,对于某些特定音响,合成器也发挥了巨大作用。音响是指效果音色,其作用是增强氛围的真实性,体现表演的临在感。如,流行歌曲《听海》,音乐开始之前听到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仿佛把听众带到了海边,给人无限遐想。

使得作品极富艺术感染力。这就是效果音色的功劳。又如在音乐剧中各种背景氛围的铺垫,音效手段的运用更是屡见不鲜。特定音响还包括音乐中所需的某种音响由于舞台上某些局限性无法达到。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女主人公结婚场景需要把教堂布景带到舞台上,音乐中则唯有管风琴音色最为合适。

但是由于乐器体积巨大,不便移动。这时选择MIDI技术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虚拟乐器的加入不仅使得剧目更具流动性,也节省了演出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常有优势的。而这些由科学技术带来的音乐元素的扩充与发展是始料未及的。

传统音响

MIDI技术的伟大之处在于发明了虚拟音色,用虚拟乐器代替传统乐队的实际演奏一方面节省了制作成本,另一方面虚拟音色通过变形,滤波等多种效果器手段调制还可以创造出许多传统管弦乐队很难甚至无法完成的音色效果。

虚拟弦乐背景: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第39’08’’处,合成器运用弦乐音区较高的长音通过半音下行方式结合低音的鼓声。弦乐声部象征女主人公

的惊诧与恐惧,而低声部的鼓声则预示着不幸的来临。这种过渡方式是合成器常用的方式,起到了转换场景氛围的作用。

同样的背景在127’14’’男女主人公殉情与两家人痛哭的段落处再次用于被采用,不同的是增加了教堂的钟声作为场景说明。这样的悲剧对于两家来说都是场灾难,从39’08’’两人结识处便有了预示,因此这段过渡性背景音乐也起到了贯穿剧情作用。古钢琴音色

在《J'saisPlus我再也不知道》中,牧师唱段的伴奏中有古钢琴织体,用意是将教堂场景通过伴奏乐器体现出来。采用合成器古钢琴音色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乐器问题。Pad宇宙铺底音

在《Unjour总有一天》中罗密欧的唱段伴奏由木吉他和Pad宇宙音构成,这样增添了伴奏的丰满度,也增添了浪漫气氛。这样的音色在《.Lepoéte诗人》唱段也有明显体现。

此外,一些传统色彩乐器如键盘类、世界乐器类、以及特殊的合成鼓等都是经过合成器调制或者变形完成的。可见合成器音色丰富气势恢宏,达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特定音响方面

例如:在剧中的118’10’’音乐中的风声,是通过MIDI技术采样的特定音响,一方面是对场景的描述,这风声交代了罗密欧被流放的环境之恶劣,另一方面,罗密欧得知自己心爱的妻子朱丽叶死亡的消息,风声是对是对其心里状态的描述,并且,死神在这风中截取了朱丽叶假死的消息,并在风中撕毁信件,也表现出二人被命运捉弄的凄惨现实。

风声的处理手段是从左声道逐渐扩展到右声道,立体声又过渡到左声道。如此调整声音效果的用意是灾难渐渐逼近。风声由立体声开始渐渐消失在左声道,之后引出罗密欧回到朱丽叶身边痛苦唱段,是场景切换的需要。

127’14’’的钟声也是特定音响,其用意是塑造教堂的地点场景。

后期电子技术处理

近年来,在乐谱制作以及后期方面,创作已经不单单局限在书写乐谱,音乐制作工业化,一首作品从构思到制作、录音、混缩、母带处理处处体现电子技术带来的变革。音乐人既对传统作曲方法谙熟于心,又熟练掌握制作过程中的电子技术。科学技术改变了创作。

电子技术体现在MIDI方面的还有更多,在后期处理和声方面,一首作品由制作人写作完毕或通过录音技术记录完毕并不能说这首作品已经大功告成,大量的后期工作在这时才刚刚开始,后期处理手段丰富多样,具体分为动态类效果(单段\多段效果、门效果、限制等)频率调节类效果(滤波、均衡)和空间类效果(混响、延迟、声场控制类效果)三大类。后期处理中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调制。

如《罗密欧朱丽叶》中主人公在教堂结婚场景中,混响效果需要调制到与教堂空间一致的空间效果。犹如重现了真实的故事场景。

扩声方面,为了适应多种表演环境,增强剧目的流动性,制作人必须考虑扩声。有些演员声音比较细腻,运用扩声技术此类问题就迎刃而解。制作人根据演员表演场景特点可为其量身选择传声器全指向或心型指向,并对每路传声器进行相应处理,这样便可获得完美的音质。

对人声技术处理

唱与说是音乐剧剧情发展的直接方式,因此,对人声的处理就尤为重要了。在本部音乐剧中,创作者同样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人声技术的处理上。

例如在《LesRoisDuMonde》(《权利》)与《LesBeaux,LesLaids》(《美与丑》)乐段中,由于表演气氛活跃,参演人数多,且演员需要在演唱的同时伴随着较多的舞蹈动作。

为了获得好的演出效果,音响师给每一路传声器一个通道,并通过动态和均衡类效果设备调制出每一通道的最佳音质,这样收到了极佳的演出效果。

例如在《Lepoéte》(《诗人》)《LeBalcon》(《阳台》)《ParAmour》(《因为爱》)等独唱段落,由于演员的音质偏细腻柔和,却无法达到理想的音量。然而此类问题只要采用扩声技术进行扩声便很容易得到解决。

在此例中,饰演朱丽叶的角色音色就比较细腻柔和,这样的音色正是适合剧目要求的少女音色。但由于演出的剧场较大,只有通过扩声才能使得后排观众也能轻松地听到演员唱词与对白。

对音乐本体的处理

音乐本体的后期处理是音乐工程完成的重要步骤。后期的混缩直接影响着演出的效果,可见电子技术对音乐创作、制作的影响是很深入的。无论音乐形式是管弦乐还是流行乐或者是集管弦与流行乐队为一体。后期对音乐的处理主要以音高频段,音色明暗为主要参考。

例如《EtVoilaQu'elleAime》(《她正坠入爱河》),这首歌曲采用现代典型的创作方式,融合古典交响音乐特点乐与流行乐特点于一身。

在后期混缩时,风格既不能过于摇滚,也不能过于古严肃。首先通过动态类效果器限制某些不需要的频段。

采用频率类效果器调节出合理搭配的频率,在一切细微的部分调节完毕之后,根据剧情内容与歌曲风格调节混响,如需添加其他声场效果再进行补充。

在以前古典音乐创作中,科技还不够发达,作曲者对声音的具体频段分析无法达到现如今的精确程度。多靠积累的听觉习惯。

这就要求其必须具备高超的听觉技术,需要大量听觉训练完成。如今的电子技术带来的神话就是即便混音师不必听到声音,只凭分析其频谱,便可大致划分声部位置,当然这个例子有些绝对,眼耳并用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但是这个例子足以证明科技给古典音乐带来的革命性发展。

整体空间类处理

演出空间场合也是以前的古典音乐乐队无法改变的。因此才有了编制的不同。在现代技术中采用调整混响参数与类型设置各种场景的空间效果,并通过声道的调制,在声场中划分出左前、右前、左后、右后、中确表达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剧中117’52’’。维洛纳城传来朱丽叶的死讯。为了塑造氛围,采用了三个层次的空间技术手段。

远处呼啸的风声——宇宙声与弦乐铺底——钢琴、木管乐器的伴奏织体声。这三个层次分别采用的混响值是渐小的,声响技术也非常值得推敲,远处的风声从左后到左前再到弥漫至右前右后直至覆盖前景中的弦乐与钢琴,又渐渐远去。

细腻地刻画了噩耗从远处传来的场景。男主角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的情绪崩溃。也是对情节的氛围烘托。可见音乐已经成为剧情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另外,扩声设备日益高端,给古典音乐演奏空间方面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变化。

剧情介绍音乐剧古典音乐罗密欧与教堂铭桉看国国际

有用 (19)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