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环》2.0?邱礼涛终于拍了一部能看的电影

现在的港片已与邱礼涛划上了等号。

香港电影可以没有警匪片,但不能少了邱礼涛,在拍了那么多味同嚼蜡的港片,终于拍了一部能看的主旋律。

《绝地追击》让人看到了90年代的邱礼涛的气质。

不屈服于市场,追随喜剧的潮流,不盲从于观众,发挥功利主义,而是钟情于cult思维表现思想。

《伊波拉病毒》用病毒隐喻政治。

癫狂、疯批、另类,满身的混不吝,过瘾的邪典味。

《八仙饭店》则是一气呵成、一cult到底、一黑到底,黑到观影过程中都开始同情犯人了,而这种情绪不可取。

因为当你与敌人共情时,你的是非观已经扭曲了,这就是邱礼涛的能力,让你喜欢cult,但又让你拒绝暴力犯罪。

到了《的士判官》,邱礼涛大变样,让观众看到了他不是一个纯为猎奇的cult导演。

他的电影有社会责任,也有现实主义,正是这些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让人可以忽略《的士判官》中的刻意。

这种思考性,邱礼涛也放到了《绝地追击》当中。

其实说《绝地追击》是主旋律也不准确,邱礼涛是用港式警匪片的逻辑在拍主旋律,但又把主旋律拍成了灾难片。

片中有几组镜头特别阴阳怪气,以对比来表现,如上一秒迎家属欢庆建队,下一秒紧急出任务让家属目送诀别;

上一秒泥石流水淹官兵,下一秒家属排队接受住宿安排;上一秒领导打电话给老婆报平安说儿子长大了,下一秒牺牲官兵的家长只能在电视新闻看到孙儿的消息。

这类镜头的排列组合可以看出邱礼涛不甘心只拍一部歌功颂德的样板片‘

而是想借助主旋律的外壳突出“反动”二字,并以此来引发思考,有些牺牲到底值不值得,牺牲的人为什么总是普通人居多。

但邱礼涛是聪明的,如果明面上大肆渲染这种极左的情绪,在审核上肯定命途多舛。

所以他选择了掩耳盗铃,看起来是在红线之内,实则处处都是指桑骂槐,将8077队员们的牺牲大都替换成了天灾,没提一点人祸。

被水淹,被泥石流埋,被地雷炸,好像都是意外,可暗含的却是满满的讽刺,上头只顾任务完成的满意度。

不管天气如何肆虐,将他人的生命当成上升之路的垫脚石,8077的殒命说是天灾,实际上是行动失策的结果,明褒暗贬。

为了尽可能的消解这层意思,邱礼涛在节奏上下了功夫。

故事的每一处进展几乎都在意料之外,100多分的故事,都在打破观众的预想,与传统的神兵天降,化险为夷的主旋律截然不同。

主角们根本没有光环,与大自然的威力相比,与穷凶极恶的亡命徒相比,他们的死亡来的太突然,却符合逻辑,紧接着又是一场灾难降临。

紧张的叙事,让观众的悲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直跟着电影的进展而紧绷神经,来不及去想其他东西,等到电影结束,才会咀嚼片中的那些寓意。

如果从头到尾都按照这样的节奏行进,《绝地追击》不失为一部好片。

怎奈邱礼涛偏偏要在片中加入画蛇添足的感情戏,本是一场大无畏的壮烈,最后成了小情侣之间的选择。

做一场泰坦尼克号式的“you jump i jump”,硬生生的削弱了影片的深度,沦为四不像的类型片。

然而《绝地追击》的浅显不止于此,邱礼涛在回避审核,可又在努力靠近《高山下的花环》。

但畏畏缩缩的束手束脚让《绝地追击》失去了不少可延展性,所有的问题变成了外部原因,与内部无关。

尽管安插了一个领导的儿子上前线,但也属于隔靴搔痒,不像《高山下的花环》那样,有振聋发聩的“走后门走到流血牺牲的战场上。”

《绝地追击》在领导的叙事空间上几无笔墨。

仅是轻描淡写的用传呼机一笔带过,甚至连工具人都不如,这就让可以引发思索的角色沦为了可有可无的符号。

既没有说领导动用特权,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也没有说官二代因自己的身份而自傲,轻描淡写的提到,浅入浅出的谈及,冲击力大大减弱。

《高山下的花环》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最好的战争片,是因为它不仅剖析问题,自我检讨,也在寄予希望,继续前进。

梁三喜的发问“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靳开来的感叹“战前赏了个送死的官”,以及迄今为止最发人深省的台词“干了这杯酒,烈士陵园见”,雷震的“gcd的字典里没有功臣两个字。”

他们的这些热爱与奉献在战场上与战后论功行赏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梁三喜为了保护走后门的赵蒙生而牺牲,雷震唯一的儿子小北京因臭弹未发而身亡。

靳开来为了给战友们弄甘蔗而牺牲,可发勋章时却因为他平时看不惯那些尸位素餐的人,说话比较直得罪领导人而没有任何一等功勋章,

看似绝望的黑暗,谢晋在无助、无奈中又让阳光照了进来。

赵蒙生在梁三喜的感染下摒弃了以往的少爷脾气,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可以当战友坚实的后盾,也不再趾高气扬,变得能够明辨是非,敢于力争,从特权出来,经历战与火的洗礼,又回到了人民中。

雷震对那些穿小鞋的领导深恶痛绝。

与赵蒙生一起为靳开来平反,并说“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难容”,但他们不止嘴上说说,还用实际行动去改变阶层固化、居功自傲、小肚鸡肠的习以为常。

梁三喜的家属在赶来后也没有哭天喊地,保持着朴素的价值观。

梁三喜的牺牲是值得的,因为她看到了许多像梁三喜这样的战士,中国的未来会好的。

上层发现了问题并积极改正,人民意识到不足,但未曾失望,特权看到自己忘了初心及时站过来。

《高山下的花环》以一种愤怒但不嗔怨的态度提出问题,给出方法,报以希望,而《绝地追击》缺少的就是后两点。

《绝地追击》中有《高山下的花环》里的家属来到驻地却是生死离别,有领导的儿子被派到了战场,有班长以身作则。

可《绝地追击》只是浅尝辄止,所有的探讨都停留在表面,揭露了许多但也只是揭露,并没有可延展性,就像照猫画了虎,仅是一只纸老虎,空有威没有力。

也许,邱礼涛也没打算把《绝地追击》拍成第二部《高山下的花环》,只是想借着主旋律的名头过一把cult的瘾,或者就是想阴阳一下。

毕竟80年代的创作环境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意识形态的变化也让《绝地追击》的主题不可能复制《高山下的花环》,哪怕靠近一些的可能性都不大。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绝地追击》绝对不是烂片。

如今的邱礼涛依然有拍好片的能力,只不过港片的无限单一与流水线让他必须重复和图快,一旦陷入到这种困境中,也就不存在电车难题了。

因为邱礼涛没有选择,只能为赶工而烂,烂的不由自己。

这也是整个国产电影的通病,不止是港片,唯票房论,让市场长期处于发烧的恶性循环,终有一天自食其果,该降降温了。

剧情介绍邱礼涛高山下的绝地追击Idlemovi娱乐

有用 (150)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