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我想聊聊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说那些电影经典呢?我也不清楚,就像有人问余华“你怎么看《活着》豆瓣评分9.4?”

他说“我也不知道那0.6去哪儿了,网友打的,那它就只有9.4。”

今天看到这样一句话:“电影和文学,是软实力。”

有些电影,就像有些书,一时还看不懂,但印在脑子里了,就有一天,当你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时,那些主题就一下明白了。

那我觉得这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开窍”了,前提应该是以前看过很多不痛不痒的东西,再等很多年,突然就又痛又痒,顿悟了。好神奇!

这部电影呢,有这么一个场景:

兰彻(主人公)和他两个好朋友坐在台阶上聊天,其他两人不理解为什么他不怎么学,每次考试都能拿第一,而自己就是垫底(倒数第一、第二)。

兰彻回答说:“因为我喜欢机器呀,我就觉得自己应该是个工程师。”

“你(法涵),喜欢的不是这个,而是摄影,你应该把这封信寄出去(兰彻把法涵书包的信翻出来,那是五年前法涵写给一位著名摄影师的,想和他学摄影,但父亲让他学机器相关专业,就一直没寄)”

“你(来俱),喜欢这个专业,但你手上的戒指比手指还多,这个手指你父亲卧病在床,这个手指你母亲强势,这个手指你姐姐出嫁要嫁妆,每天想着明天怎么办,今天怎么学?”

一语中的,句句戳心……

我的总结就是(其实也是电影的总结):不喜欢、有负担,和热爱且无负担,效率是不一样的。

所以,现在每个人压力都那么大,环境也不是特别好,那我们慢一点就好了。

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当下不觉得遗憾就好。

兰彻是想:要法涵选择自己喜欢的,要来俱把所有时间与精力放在当下。

结果,兰彻的工程师文凭,却是给老板儿子代替拿(学)的,他是管家儿子,就爱学习,然后老板儿子又不爱学。

就这样他用管家儿子身份学习,给别人“读书”……

所以,可能这就是电影“取名”他们仨“三傻”的原因之一(我猜的),但也不是真“傻”,可能主要指面对很多不如意时的“无所谓”吧。

我觉得有些东西不理解的时候,觉得真是没用还占内存。

但,有一天它就自己蹦出来了,这种感觉是很棒的。

好像觉得啥事要懂吧,可能真的是需要有个正确的时机(时期),脑子迟钝都变得灵光又好使了。

影视资讯聊聊三傻大闹遇见小媛情感

有用 (809)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