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动作片都在凋零,《敢死队》系列也难逃此定律。
动作演员的断代,故事被拍的所剩无几,观众审美的变化,都让动作片日薄西山,不胜唏嘘,也颇为感慨。
所以当《敢死队4:最终章》上映后,冲着情怀和青春也得去一探究竟,因为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动作片不多了。
《敢死队4》是一次告别,这在一开场就看出来了。
史泰龙不再像前三部那样搏命演出,而是把个人秀交给了更年轻的杰森·斯坦森,告诉他自己背部有伤,只露了一手过肩摔。
史泰龙的选择很聪明,知道自己已经快80了,身手早就大不如前,无法再担当《敢死队》系列的动作招牌,为了好看得服老。
所以审时度势,在片中以一个光辉的形象退场,并让戏剧冲突在那一刻趋向白热化,剧情从执行任务变为复仇,承上为情怀,启下为故事。
这本来是一个加分项,大家好聚好散,彼此都有好印象。
但是最后史泰龙的复活让好感滑向谷底,成为了狗血,强行happy ending,与前作呼应,完成一次完美的谢幕。
实则充满了讨巧不得好的松散,没有半点吸引力,史泰龙亲手打破了这份遗憾式美好,与家人侠堪称卧龙凤雏。
既然在角色设定上美中不足,那么《敢死队》系列引以为傲的动作呢?
片中一共有两场大的动作戏,第一场是开场二十多分钟的反派抢引爆器与敢死队奉命夺引爆器。
两方人马你方唱罢我登场,飙车、近战、枪战,不停的砰砰砰和炸炸炸,遵循爽片的逻辑,不用动脑,观影轻松。
第二场是为替史泰龙报仇并夺走引爆器,敢死队闯入大反派的船上,却不料团队中有内奸,情报被泄露,导致他们成了瓮中之鳖。
而因救史泰龙让任务和救人双重失败的斯坦森被开除,但与史泰龙的兄弟情使他不愿袖手旁观,便施计上船,与托尼·贾一同大杀四方。
这场动作戏依旧延续着第一场的特点,导演舍得枪支弹药,也舍得用杰森·斯坦森,让56岁的他从头打到尾,一刻不停歇。
只是有些时候不是努力就够了,虽然能看出来《敢死队4》在尽力做好,但依旧逃不脱老气横秋的观感。
如同满头白发的史泰龙一样,对于动作片来说,打不动了将是致命的,那就意味着观众无法再忽略剧情的重复跟低幼。
然而故事恰恰是《敢死队4》的弱项,与北美版相比,内地版少了两分钟。
但这片子,完整版与删减版区别不大,都是无聊乏味一马当先,昏昏欲睡接二连三,文戏又臭又长,动作戏食之无味。
《敢死队4》的剧本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以前好莱坞的经典模式。
戏剧冲突、完整结构,大团圆结局,脸谱化角色以及连续性剪辑,工业流水线的产物。
这种好莱坞拍了几十年的公式电影,按理说应该手到擒来,可《敢死队4》作为成熟的商业片,作为系列电影的最终章竟然做不到及格。
反派过于弱化,正邪对立也就精彩不起来。
整部电影只出现了一个反派,那就是拉马特,而他又是受雇于人,正好敢死队内有内奸,其他人都不同意斯坦森被踢出小队,谁是最大的反派不言而喻。
这两个反派都是被渲染很厉害,好像穷极世界之力都不一定能动得了他们半根毫毛,可真正打起来却只剩嘴炮,被斯坦森和史泰龙轻而易举地消灭。
没有了势均力敌或高出一筹的反派,正派们的对抗似乎都成了虚空索敌,失去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畅快感与相持不下的紧张感,电影自然就差点意思了。
女性角色连花瓶都不是,彻底沦为凑时长的鸡肋。
梅根·福克斯的加盟并没有令《敢死队4》锦上添花,反而有她的戏份都可以直接删除,丝毫不影响剧情发展。
史泰龙牺牲,她被提拔为队长,可过不了三秒,斯坦森就接替了队长的职位,梅根可有可无,唯一的作用就是带定位器的工具人。
这还不算《敢死队4》的无力感最惋惜的地方。
最让人惋惜的是,曾经的硬汉们钢筋铁骨,单凭过瘾的动作就能席卷全球。
但现在为了票房却要蹭女性主义的热度,给斯坦森加了一段完全没必要,与主线脱节的桥段。
斯坦森被除名,应征当网红的私人安保,为他举办的泳池派对保驾护航。
当网红直播时,口中尽是物化女性的词汇,什么女人就该怎样,我会对她们怎样,斯坦森出言让他尊重女性。
但网红非但不听劝,还变本加厉,于是斯坦森一套组合拳,打得网红面目全非,丢了工作,赢得了弹幕一片好评。
从中可知,在流行政治正确的好莱坞,就连动作片也未能幸免,《敢死队4》真到了日暮途穷的时候了。
所幸第四部是完结篇,不然真的会晚节不保,因为老爷子们的眼中都没有了往日杀气腾腾的激情,余下尽是淡然的沧桑。
江河日下,时代落幕,英雄不死,他们只是相继远去,纵然有再多的不舍,也该说再见了,即使有再多情怀,也的说一句平淡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