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了20年,它依然是国产剧颜值巅峰

古装剧,已经是内娱审美降级的重灾区。

最近播出的《花轿喜事》,尽管一比一复刻原版《上错花轿嫁对郎》,求生欲极强。

但还是大翻车。

男主被吐槽是古偶丑男。

「扬州第一美人」杜冰雁的人选,也比较牵强。

这让许多观众都开始怀念老剧。

而在二十年前,曾有一部剧堪称国产剧颜值巅峰。

集齐了郝蕾、杨蓉、霍思燕、潘虹、何赛飞,不同年龄段的美人。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这颗遗珠。

在鱼叔心目中,它绝对不止豆瓣8.7分——

《少年天子》

几年前,《少年天子》也被复刻过一次。

在综艺《我就是演员》第三季中,陈德容和张檬出演了其中的一幕。

却只演出了抓马感,没有厚重感。

被网友评价是降级成了普通宫斗剧,没有以前的味道。

身为评委的郝蕾,一针见血道破:

「我不相信你们是贵族。」

因为演员们的头饰和耳环一直晃来晃去。

动作大开大合,却忽略了耳环不只是美观,还是为了限制行动,保持角色的贵族仪态。

这归根结底,并非只是颜值的高低。

而是古典美的缺失。

古典美不是要完全遵循古礼古法,进行还原。

而是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审美标准,达到一种和谐、理想的气质。

《少年天子》就将古典美展示得淋漓尽致。

它讲述了顺治帝福临从14岁亲政,到24岁去世之间的故事。

虽然以皇帝的视角展开,但在剧中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后宫的女性角色们。

霍思燕饰演的董鄂妃,是知书达理的才女。

温婉清秀,总是低眉顺眼。

就连笑,都是慢慢展颜。

凭借自己的家世和学识,她不缺出头之地。

但却对皇上一见钟情,注定要在后宫磋磨半生。

杨蓉饰演的佟妃,娇丽明艳。

一席大红色的衣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成了人群中第一个脱颖而出的秀女。

家里人为了让她顺利得宠,早早就训练她适应了宫里的所有规矩礼节。

即便是流泪,也没有夸张的表情。

受了委屈,只是眼里含泪,注视着对方。

别说皇上了,观众看了也会于心不忍。

潘虹饰演的孝庄太后,不怒自威。

近年来,潘虹在国产剧里总是以「恶婆婆」形象示人。

某种程度上,孝庄之于顺治帝的嫔妃也是一个「恶婆婆」。

但剧中并没有拍出刻板印象之感。

相反,着重于孝庄操控全局的智慧与胆识。

何赛飞饰演的太妃,堪称剧中城府最深的角色。

一方面,她是爱子心切的母亲。

但另一方面,她又深谙人心,暗中策动着后宫的争斗。

何赛飞神采飞扬之间,勾勒出了人物的精明算计,让人又爱又恨。

而这部剧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当属郝蕾饰演的静妃。

嫁给福临前,她是科尔沁草原上的明珠。

蒙古族的公主,孝庄太后的亲侄女。

身上总是流转着张扬艳丽的气质。

她是嫔妃中最「叛逆」的一位。

因为不愿联姻,在送给福临的靴子里藏了针,导致他受伤。

坐上皇后之位后,她又在太妃的暗示下屡次出手伤人。

把佟妃推进池塘。

还害死了董鄂妃的孩子。

最终,被降为静妃,成了深宫中的疯女人。

也是清朝唯一一个废后。

历史上,她的生卒死因,皆无记载。

《少年天子》原著中篇幅也极少。

关于其人,可考据的只有顺治帝的评价:奢,妒。

但郝蕾却凭着演技,让刘恒导演主动为她加了不少戏。

为这个隐入历史长河的女性赋予了全新的生命。

成就了国剧史上,将悲剧美演绎到极致的角色之一。

她的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伤害福临。

由于对联姻的抗拒,她对福临带有先天的不满和敌意。

尤其是见到对方软弱、害怕杀生时。

身为蒙古族人的静妃,直接冷嘲热讽。

甚至对他骂出了胆小如鼠、不像皇帝这样的形容。

事后,她只穿着里衣,冲进暴雨中。

脸上的泪水既有伤心,又带着一种逾越规矩后的亢奋感。

仿佛在向老天炫耀,她羞辱了皇上。

第二个阶段,伤害嫔妃。

静妃将怀有身孕的佟妃推进池塘。

还害死了福临挚爱的董鄂妃的孩子。

但当福临前来劝她承认罪行时。

她却顾左右而言他,不认为自己做错了。

她不在乎佟妃的死活。

反倒觉得,这是用来吸引皇上注意力的方式。

郝蕾提到,拍这场戏时,导演刘恒觉得她表现得不够恐惧。

但她拒绝了重拍,用自己的想法说服了导演。

恐惧意味着静妃知道自己做错了,害怕被惩罚。

而在郝蕾看来,坏人不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是坏的。

相反,她「纯洁」地做着邪恶的事情。

这才更能令人感到皇权对人的异化。

最后阶段,是自我伤害。

静妃因自己的罪行,被贬至冷宫。

她被所有人抛弃,变成了冷宫中游荡的一个幽灵。

原本爱干净的她,变得蓬头垢面。

说自己和刺猬寻欢作乐,还怀上了孩子。

而原本高傲的她,甚至在福临来看望她时,跪在地上,卑微地仰视。

拉着他的手,乞求他摸一摸自己的脸。

「我的脸只有我自己在摸,我摸着它像摸一块墙皮。您摸摸我的脸,皇上。您告诉我它不是墙皮,它是女人的脸。」

这可以说是全剧最令人心痛的一场戏。

静妃失去了她全部的尊严,被榨干了所有的生命力。

不再向往自由。

她还活着,但已经是个死人了。

拍摄《少年天子》时,郝蕾只有24岁,她的表演还可见明显的话剧痕迹。

却已经足以作为古装剧演技教科书。

静妃虽然被称为疯子。

但郝蕾并不靠瞪眼式演技。

她演的是角色内心的高傲和孤独。

高傲,随时都呈现在郝蕾的脸上。

就算被废,她也依旧昂着头。

如雪山一般伫立在佟妃面前,震起一阵寒气:

「我以废后的名义告诉你,我住过的地方,你住不进去了。」

福临来侧宫看她,她可以头也不回地磕着瓜子,目空一切。

而孤独,则体现在她的两段情感关系中。

和福临的婚姻里,没有存在过爱情。

其实,二人本来是同病相怜的。

他们天性不属于皇宫。

身为君主,福临过于仁慈。

抗拒杀生,怀疑武力。甚至看到死人都会受惊。

也因此备受大臣和皇亲国戚质疑。

作为权力塔尖上的人,他的理想却是去山水间安身立命。

当挚爱董鄂妃病逝后,他万念俱灰,渴望遁入佛门也被太后阻挠。

可以说,福临本身就是封建皇权的受害者。

但在皇权的结构中,福临必须成为压迫者。

静妃的破坏欲,不是出于对这个人的恨意,更不是争风吃醋,而是对皇权的仇恨。

恨到她对宫里的一切都厌恶至极,连刷门框的漆都能闻出血味。

所以他们注定彼此折磨,各自孤独。

令人感慨的是,直到剧集尾声,两人某种程度上都成了皇权的弃子后。

才第一次「好好说话」。

「你身上的种种好处只是睡着了,总有一天,它们会一一醒来,让你成为完全不同的人。」

可惜为时已晚。

静妃和宫女花束子的羁绊,被不少人解读为爱情。

花束子本是静妃的贴身侍女,获宠幸后封为贵人。

随着佟妃和董鄂妃得宠,两人彻底失势。

正像郝蕾另一部电影里所说:真正的爱情恰恰就是在孤单和痛苦时才会出现。

静妃被废后,花束子主动提出和她一同共住在侧宫。

相互取暖的一段时光,是两人生命中最后的温情。

但就算在这段感情里,静妃依然摆脱不掉孤独的底色。

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禁忌之情必然不得善终。

更何况,静妃害死了董鄂妃的孩子,花束子替她揽下罪责。

花束子被带走的那一刻,是静妃最无助的时候。

在她生命的末尾,一份真挚感情的得到和失去,终于将她重新还原为一个活人。

可惜,静妃心死,不久便去世了。

郝蕾说,演疯子,要演「出处」。

《少年天子》中,她的确用自己的表演,诠释了问题的答案。

静妃为什么疯?

从广袤草原来到压抑的紫禁城,皇室婚姻剥夺了她的自由。

从桀骜不驯的公主到与人争宠的皇后,后宫压抑了她的天性。

她被迫去适应那些她无法认同的规则,去讨好她并不喜欢的人。

做了别人告诉她该做的事,却忘记了那是恶行。

无论如何都挣脱不了这样的命运。

清醒的人比麻木的人更难以苟活。

所以她疯了。

或者用剧里的话来说,紫禁城里全都是疯子。

静妃的故事不仅讲述了封建社会如何制造出一个疯女人。

更是一个体制外的人,被体制同化、异化、毁灭的过程。

清宫剧的命题无外乎如此。

但呈现的深度和感染力,却有高低之分。

郝蕾演绎的静妃,称得上一座高峰。

一部剧的经典,当然也离不开整个剧组的用心。

现在的内娱爱拿服化道的精致度说事。

而《少年天子》早在精致之上,力求服饰与人物心境的相辅相成。

静妃为皇后时,穿着雍容端庄,但显然并不适合她。

甚至像小孩被迫穿上大人的衣服。

贬为静妃后,服饰更简约淡雅,反而衬出她的清丽灵动。

而角色暴露脆弱的一面时,服装都为非正式的里衣,长发也披散下来。

那是她为数不多放纵自在的时候。

文本方面,《少年天子》则是一次成功的影视化改编。

同名原著获得茅盾文学奖。

凌力兼具清史学者和女作家身份,视角具有独到之处,大量意识流的心理描写带有对人物的强烈共情。

剧版总导演刘恒,本身就是编剧出身,写出过《菊豆》《秋菊打官司》等代表作,文学功底深厚。

更难得的是,刘恒大胆启用新人,没有被名利左右。

为了让邓超出演皇上,还拒绝了当时已有名气的黄磊和周杰。

他也愿意给好演员展示的机会。

原本只让郝蕾在剧中饰演一个戏份不多的侍女,但之后却让郝蕾饰演静妃。

还特地为郝蕾加戏,没有浪费演员的气质和演技。

郝蕾曾经被问到,现在的观众对老剧是否带着时代滤镜。

她的回答是,没有。

好作品就是好作品,它能够超越时代得到体认。

《少年天子》就是这样一部剧。

不需时代滤镜,任何时候看,都能够被其中的古典美、悲剧美打动。

而好的表演,自然也不会被时光冲淡。

它们既是时代的,更是当下的。

再过二十年,也依然能找到属于它的观众。

电影资讯郝蕾国产剧董鄂妃少年天子独立鱼电娱乐

有用 (779)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