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视于2023年8月25日,宣布《中国好声音》暂停播出,消息一出便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各路网友纷纷拍手叫好,甚至一部分明星都为此喜极而泣,高喊“正义之声万岁”,
然而等到8月26日之时,“出尔反尔本常事”“不敢奢望你们能和我继续走下去”这样充满不甘与无奈的话语又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
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正在熟睡做美梦的人身上,惊起一片鸡皮疙瘩,这两份充满希望与不甘言语都出自同一个人——著名歌手甄妮。
面对这发生的一切,难免忍不住会问:为什么她会这样说?这档曾经的连续多年霸榜收视率的《好声音》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了更好的认识整个事件,我们先要回顾一下它的相关发展经历:《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推出的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于2012年7月13日开启首播,
明面上由浙江卫视和灿星文化两家公司共同制作,实际上由星空华文传媒下的子公司灿星文化来全权制作,在节目播出的十一年时间里,出道既是巅峰,
尽管当下的综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但这依旧无法《好声音》的王牌地位,另外星空与灿星的CEO和总裁都是一个叫做田明的人,他之前为某省级综艺总监。
在《好声音》播出后的十年间,其母公司星空华文多次冲击IPO,于2022年成功上市。
正当人们沉浸在《好声音》节目的精彩内容之时,曾经担任该节目嘉宾导师的著名歌手李玟的一段生前为学员争取正当权益抗议节目组的录音以及画面在网络上曝光,
瞬间引爆了整个互联网舆论,然而节目官方面对所谓证据直接发文撇清关系:“录音画面系恶意剪辑,不存在相关问题”,
显然人们并不会为如此敷衍的回答买账,直接的反应既是相关舆论的热潮越不降反升,除了声讨以外,《好声音》节目的相关黑料在一时间纷纷被爆出。
一位曾陪女儿参加《好声音》的父亲说道:“我女儿曾热爱音乐,想通过《好声音》的舞台来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我非常支持她,
然而当我们正式进入到其中时却发现,这个光鲜亮丽舞台背后充满了黑色,在南京赛区的海选赛中,只有在交钱数万之后我女儿才来到了地区的总决赛,
在总决赛某一场关键环节时,我女儿收到了某位评委的短信,要她找他单独辅导,我女儿拒绝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即使观众非常认可,但是评委们却以一些奇观的评审标准来评判,
让她女儿止步于地区决赛,而晋级地区决赛中的选手有些水平却并不高”,此外还有说比赛名次被明码标价,导师转身的椅子能被操控,已经晋级的选手却被直接剪辑去掉。
就连一些导师也能被剪辑忽略掉……,面对诸多纷杂混乱的故事,我们没办法去确认和证明哪些是真相,哪些又是故意抹黑,但相信事发如此绝不可能是空穴来风。
面对诸多真真假假的故事,人们都能以很高的参与感进入到其中,并对此议论不止,而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在互联网平台上人们总上演着卡普曼三角形戏剧,
不断的推动故事的发生,不论是李玟的录音,是那位参赛者的父亲,还是某导师被恶意剪辑,故事里都出现了Victim受害者-rescuer拯救者-Persecutor迫害者这三个角色,
每当一个角色被扮演之后,周围的人为了维护这个三角的平衡,必然会在无意识中转而去扮演相对于的角色,而且在瞬息间即可转换。
就像一些网友在前一刻是安慰寻求正义的rescuer,下一刻可能就会变成攻击网暴的persecutor,同样也可能变成被其他网友欺负的victim,正是它的存在维持和推动了事件的发展与前进。
除此之外,之所以很大一部分人在没有确凿证据前都认为《好声音》有罪,这离不开社会认知一致性的特点,类似于海德的认知结构平衡或是纽科姆的沟通活动理论,
既是个体永远朝着最大限度保持或是恢复认知系统协调一致方向前进,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们更愿意相信它有罪,而不是接受它的清白的辩解,
在广大群众对它讨伐的背后蕴含的是社会认知的归因行为,人们需要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或是社会行为做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做出一定的解释。
为此人们会对其中的某些事物 某人 某特点进行推论,并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这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都会遇到。
所以只有理性思考,冷静发言,我们才能真正的拨云见日,看到事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