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了,没想到风口浪尖的华语乐坛,还是要靠“摇滚”

文|令狐伯光

8月11日晚,《乐队的夏天3》正式播出了(会员),这一季相比前比前两季的话,就从第一期播出来看还是逊色些,大概第一季最为纯粹(以内地摇滚乐为主),第二季音乐风格更为丰富(而且几乎是国内拔尖的)。

第三季第一期国内的土摇乏善可陈,网红乐队橘子海和康士坦的变化球正常完成打歌的任务(很多普通观众听过歌曲,但未必知道乐队具体是谁)。剩下刘恋,钢心虎啸春等表现一般,最为惊艳的还是新乐队柏林护士和压轴的Nova Heart。

有点第二季的白皮书和重塑那味儿了,算是第一期少数的亮点,但它还是差点炸起来。就像改了赛制前期磨合不行,谈话也有点尬的那情况一样。

这里就不分析节目了(网上已经铺天盖地),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几年华语乐坛乏善可陈,哪怕音乐综艺也是一样的,偶像选秀综艺停了,《好声音》《嘻哈》等综艺一直在播,但是并不火爆,歌也不出圈了。

现在《乐夏3》开播,它不仅是当前国内最好的音综,并且又把不少乐队和歌曲带火了。

华语乐坛不行了,华语音乐却更丰富了?这还真的不矛盾

伯光君是80后,也经历了8090年代港台音乐,内地崔健摇滚乐的尾巴,再到周王陶林等音乐人度过了整个童年,少年和青春期时期,明显能感觉到2008年过后,21世纪头10年华语乐坛创新的那股劲儿就没了。

好像这个好听的歌曲没有之前那么多,那么频繁了。

那时不是互联网开始盛行,我逐渐就离开华语音乐去听外国歌曲,所以听歌也不太在意歌词,所以长久听了下来,我就开始格外的喜欢注意“音乐”的本身了。或者说,可能也是因为我本身对音乐更敏感,对词不敏感,所以才最终导致我偏好一首歌曲的曲子、编曲、器乐、和声和制作之类的。

我对于音乐概念是在这种情况下成形的,对于音乐这个抽象实体的概念,我才逐渐的对音乐本身有了更多的兴趣,试着去了解音乐。

由于多年不太听华语音乐,但毕竟在这个环境里也得经常被动听,以前的我也曾瞎比比过华语乐坛的问题。比如华语大众流行音乐的风格单一,题材单一,制作不精,编曲孱弱等等等。

如果要我骂华语乐坛的话,可能比很多人骂得还精深,还难听。

但后来去听了华语独立音乐,特别是内地乐队代表的独立音乐。最终发现内地独立音乐虽然比不上欧美乐坛,也比不上日本乐坛,但是比韩国音乐还是要些一筹的。

这当中尤其是以内地摇滚延伸的各种音乐风格,有大神级别的音乐人,有大量优秀音乐专辑,有大量从技术到人文,从音乐本身到文化表达等等。再包括曲子、歌词、演唱、编曲、制作等等都上乘的作品。

甚至中国摇滚乐队都已经开始反哺台湾,成为新时代华语音乐的代表。

37年了,没想到还是中国摇滚,在支撑着“华语乐坛”

很多人以为中国摇滚是80年代崔健开始的,不是的哈,摇滚脱胎于布鲁斯是常识,中国就有布鲁斯的基础,可以追溯到中国洋务派的新式学堂到上海时代曲。

当时1920年代的上海被作为租借,资源很广,jazz的诞生时间在1880-1898,之后经历了不同风格的Jazz风格到传到中国的时候主要就是大乐队,然后中国当时的Jazz创作主要还是掌握在菲律宾和俄罗斯作曲家和编曲家手中,当然也有少量的中国人搞的Jazz乐队,但是都不温不火的。

1920声音的传播有了新的载体(黑胶和广播)Jazz才真的与中国文化结合,比如上海时代曲里面周璇等当时超级火的音乐人人,然后上海沦陷了流行乐的重心转移的香港,这个时候的台湾就开始本地的民谣歌曲了。

上海时代曲传到台湾就有民歌运动,香港流行乐因为作曲家很少就有一种新的做歌的方式就是借曲填词,但人们已经厌烦这种方式做出了的歌了,接着就是78年大陆的开放,像邓丽君这一堆人的歌传到了大陆被称靡靡之音。

那年代除了科研有所进步,其它方面几乎一干二净,家里有黑胶被查到了就得批“逗”,开放后就有了第一届的新年晚会,搞音乐的费了好大力气才让李谷一上去唱了《乡恋》,这就标志流行又开始了。

然后是进化后的港台流行乐传入内地,声音传播方式又有新的载体磁带,同时欧美本身摇滚,爵士乐也达到巅峰,这才有崔健、魔岩三杰、唐朝乐队,许巍等一帮人开始的中国摇滚巅峰。

中国摇滚之后的发展历史,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也因为市场上也被港台流行打败了。

2000年左右,内地摇滚因为种种原因进入“地下十年时期”,现在回头来看。如果崔健开启中国摇滚是第一阶段,这十年属于从技术到人文表达,开拓音乐风格,为中国摇滚乐更丰富奠定基础的十年。

当时走市场主流还是汪峰,大张伟这一类,普及传播意义很大但突破上不是太大。

而地下代表性音乐人谢天笑,再到民族摇滚杭盖乐队、九宝乐队,后朋乐队重塑、电子乐队超级市场,其它还有死亡核,英伦摇滚等等,因为他们的铺垫才有新裤子、痛仰乐队、后海大鲨鱼,逃跑计划等成为市场热门乐队。

2010年左右,这十年内地独立摇滚乐队,摇滚音乐人在音乐节,livehouse的铺垫下,终于迎来了一波爆发,这个代表性乐队就是万能青年旅店。

与此同时,前十年的摇滚乐队、朋克乐队、后朋乐队、民族摇滚、英伦摇滚、死亡核、沙滩摇滚、爵士乐队、电子乐队等等。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乐队都开始爆发了一波,单论音乐风格远比前十年更多,玩得更花了。

如果前十年因为积累沉淀,在第一波音乐节诞生的热门流行乐队只有那些。

这十年通过前30年的积累和沉淀,爆发的流行乐队就是2015年过后,被滚圈诟病的“网红乐队”了。其实在“疫情”前就全面爆发了。整体水平相比之前有所下降,但数量就太多了,已经能开始满足商业化,市场化的一部分中国流行音乐听众。

这也是近年来音乐节,livehouse市场大幅度增长的原因。对于主流华语乐坛失望的新一代年轻听众拥抱独立音乐,但这玩意儿也是市场化,它就是所谓的流行音乐啊。

当然,其中《乐队的夏天》两季,还有第三季有商业化的作用。那么中国摇滚为何不退反进,反而能开始拯救华语乐坛呢?

这么多年了,没有想到华语乐坛,还是要摇滚来“开启”

拯救谈不上,根据我的了解,通过音乐节等线下发展,摇滚代表的内地独立音乐会烧到主流乐坛,但能否在成为乐坛主流就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了。

但中国摇滚为何能重新崛起呢?而不是像港台乐坛很多音乐风格一样衰落就不行了。

主要原因当然是背后内地经济发展,还有庞大的市场支持了,内地限制的环境又一直有摇滚等反叛的土壤。问题在于就算是反叛精神什么的,其它音乐风格也有,好比嘻哈成天也标志自己反叛。

但嘻哈还有其它什么音乐风格,为什么没有取代摇滚在内地乐坛的地位呢?

我们谈到中国摇滚,整个社会的共识就是“时代之音”,说到嘻哈仍然有严重的刻板印象。这个问题就和脱口秀与相声小品比较一样,同时代内地崛起还有伤痕文学对吧,但同样是“伤痕文学”,当时也有一大批是跟风的反思。

但莫言的小说,陈忠实的《白鹿原》,再到余华,贾平凹,刘震云等等。

反映“时代之殇”的内容现在有很多争议,它是可以讨论的。但如果你稍稍了解中国严肃文学圈就知道,这帮内地作家在学习西方文学,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从写作技法,到语言文字编排,再到文化表达层面。

不管形而上还是形而下都有的巨大突破,最终建立新时代中国严肃文学体系。

如果还不懂,同样的还有第五代以来张艺谋,陈凯歌的文艺片,不管现在他们争议有多大,你能否认早期张艺谋,陈凯歌的电影,电影美学,电影内容,电影表达不深刻?不是近代中国电影的高峰?

你看黄霑,罗大佑等人的作曲体系,现在都还有人学习。相反陶喆,王力宏和周杰伦的RB,说唱音乐,新中国学习的都少了不少。

注意,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影响力不是一回事情。周王陶林的主要受众8090年正值壮年,肯定还会火很久,但是整个华语音乐圈学习他们就变得较少,至少已经不如继承崔健等早期摇滚人,自己创造巅峰的万能青年旅店,这种对于中国乐队,中国摇滚乐,还有独立乐坛影响广泛。

可能很多人会说捧一踩一了,学习万青的著名台湾乐队有一个叫草东,还有老王,包括《乐夏3》第一期拿下第一的康士坦的变化球,其实都是这套摇滚了。

现在的台湾乐坛不能说全是这种摇滚,但从影响内地到被内地摇滚影响,可见华语乐坛发展的变化。

功利也好,推广了也罢?《乐夏》还是给华语乐坛带来点希望

最后,中国摇滚一路走来,从崔健,窦唯,张楚,万青,南京李市民,梅卡德尔,海朋森,苏紫旭等等,好多人觉得摇滚乐自诞生起就带有叛逆的反传统的色彩,但我觉得国摇发展还是不错的。

《乐队的夏天》这节目目前五年诞生三季,有的优秀乐队上来了,有的优秀乐队上不来。

最关键的是,综艺节目嘛始终是娱乐化的,商业化的。你说办这节目就是功利也好,还是这节目大火推广了摇滚和乐队也罢,如果从大环境来看,它终究在这个群魔乱舞的华语乐坛,还带来了大量纯粹的音乐人和音乐。

这就已经够了吧,就像《乐夏3》第一期很多歌曲你欣赏不来,橘子海《夏日漱石》虽然已经是网红歌曲了,但如果能推广一波,这种歌曲就是大众要求的好歌啊!

剧情介绍台湾华语乐坛崔健摇滚乐令狐伯光娱乐

有用 (774)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