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重新爆红,我发现和tfboys十周年演唱会,竟然是一回事

文|令狐伯光

今天还是写写刀郎吧,前面两篇文章主要的表达。那就是因为中国发展的关系,城市化率的问题。刀郎的音乐,那英汪峰的音乐,哪怕最近引起热议的tfboys十周年演唱会,这都是发展问题。

这些音乐人不是一挂的,更是都不是一个时代,但如果用发展眼光看问题,都很容易看清楚问题。

为何和港台音乐相比,内地音乐一直“有点土”?

港台乐坛为何代表了华语乐坛?人家70年代就是亚洲四小龙了,内地经济发展相信不用讲了吧,前三十年打基础,78年开放,到2022年城市化率66.22%,但我们仍然很难说得上是发达国家对吧。

单独到内地音乐的发展来讲,之前也写过大概有这几个区别。

一是体制内官方音乐,主要是“文艺三改”到前三十年奠定的,在十年时期文艺是受压制的,到放开后也随着市场化迎来了一波大爆发。

这个时代背景爆发的不止音乐,当时内地的莫言余华等严肃文学、张艺谋代表的第五代大导演的电影、上美厂代表的动画,再到央视《四大名著》的电视剧等等,是否都迎来爆发。

李娜、腾格尔、韩红、韩磊、刘欢、毛阿敏、张也、祖海等等,像《青藏高原》《天堂》《天路》等大量歌曲都没有大家想象的老。

我一直以为广西的《大地飞歌》跟《刘三姐》一样是老歌,结果这首歌是2000年的。

二是崔健开创的摇滚歌曲,高晓松和老狼开创的内地民谣。它们就是内地最先市场化的,商业化的音乐(有港台背景,摇滚是台湾唱片捧的,民谣是学的台湾民谣)

崔健、魔岩三杰、唐朝乐队、黑豹乐队、许巍、汪峰——内地摇滚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汪峰出道是在90年代末。因为种种原因摇滚进入地下10年发展时期,生存非常困难,和大张伟主动市场化,并且是最成功的音乐人。

留在地下发展的内地音乐人有很多,他们奠定了内地独立音乐的基础。谢天笑成为了内地新摇滚教父,同时大把音乐人,一直到2010年的万能青年旅店爆发。

内地民谣基本和摇滚同步,从独立音乐到爆发主流的代表音乐人。我认为就是“麻油叶”的宋胖子,宋胖子在内地新民谣的地位和影响力,其实并不输万青。

三是学习港台商业音乐的内地音乐人,前期代表音乐人就是王菲,内地摇滚圈,香港乐坛再到台湾乐坛(台湾没正式发展),最后很早就退隐成了传奇,那英就是走的王菲路子。

她直接走的是台湾乐坛,早期还唱内地民歌,模仿苏芮说自己是苏丙呢。

90年代中后期,她通过台湾乐坛的包装发了专辑《白天不懂夜的黑》,然后摇身一变成为内地情歌天后,音乐风格就是港台都市POP情歌,她是早期学习港台城市化的内地城市化流行女歌手。

杨坤嘛,可以看作内地自己诞生的流行POP音乐人之一。

四是90年代开始内地体制音乐人民间化,也就是市场化和商业化,刀郎其实是这一挂的。

内地音乐和港台音乐相比,为什么一直有点土?现在回头去看,除了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摇滚乐,体制音乐肯定不土,但本来就是戏曲,民族和流行民歌。而王菲那英就是港台派,她们自然觉得自己是城市化音乐。

一边传唱度高,一边说土与俗?我们该怎么看刀郎的歌曲

刀郎,那英和汪峰等人音乐上的争论,在我看来就是后内地30年的乡土化流行民歌(直接继承前30年内地民歌),与早期内地城市化音乐一次碰撞(一个学习港台商业音乐,一个直接学习的英美摇滚)。

汪峰早期歌曲可看作城市化转型阵痛代表,不阵痛你《飞得更高》干嘛?你在《北京北京》很痛苦吗?你的《信仰在空中飘扬》你不要命了?

那英和杨坤就是都市流行pop,只不过一个男音乐人,一个只是女歌手(不懂创作)。

如果从音乐专业性上出发,他们音乐的编曲、器乐和制作等等上面,客观讲确实更好些。因为成熟的唱片工艺和商业的流程,先进的生产力更能保证商业音乐,在各方面都更成熟一些。

这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直到今天内地乐坛都很少有音乐人花钱请专业人去拍MV。而20年前全世界就是影音传播的时代,专业好看的MV更容易流传,现在短视频时代更是如此,音乐已经是用眼睛看了。

那英早期拍《山沟沟》到闪电《雾里看花》还很土很雷,但是你再看《白天不懂夜的黑》的MV,这就很台湾,就很台湾都市商业音乐风格,因为人家就是这嘎达包装的。

刀郎早期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等等,是不是连个正儿八经的MV都没有。

肯定有人会说说歌就说歌别说MV,它其实是相通的,刀郎的歌曲是属于明显的民歌流行化.实话实说,和体制内人民艺术家创作的歌曲相比;人家的歌曲在曲子、编曲、制作、歌词和艺术性等上面,至少专业性上要高得多。

特别是新中国前30年过来的人民艺术家,他们能创作“大音希声”的音乐艺术。

那就是既通俗易懂(都能传唱),音乐上面又有极高的水准(专业性和艺术性极强)

比如86版《西游记》许镜清创作的所有歌曲,像片头《云宫迅音》不管音乐元素丰富(西方和中国都有),同时音乐风格的突破(电音),编曲和制作厉害极了,真的是放到今天都不过时。

90年代初民间音乐人创作的流行民歌,虽然充满了野性,虽然生命力蓬勃,但在音乐专业性上确实比较粗糙。

比如《九妹》《九月九的酒》《九九女儿红》《傻妹妹》,包括火凤的《大花轿》《抱一抱》等等,真的充满当时内地乡村化流行民歌的气质。

刀郎和凤凰传奇是2000年后出现的,其实歌曲是一个生产模式,市场化的内地流行民歌。

如果从音乐专业性上讲,我认为旋律问题并不大,唱功也很厉害,刀郎更是天赋异禀,这是罗大佑说刀郎唱歌像说话般自然的原因。但歌词(有的直白),编曲,制作和器乐上面(多数过于的粗陋了)。

我从“刀郎爆红”的争论,看到的是华语乐坛的“转型阵痛”

当然,我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讲上面内容不重要,因为审美习惯从小就这么听的。而且形成了偏见,觉得这是城里人听的,那是下里巴人听的。映衬自己的某个时刻的心境,促使自己回忆起某个片段,抒发某时的情绪。

20年以前的中老年人,以及现在青年自认没啥眼界,但如果用发展眼光看问题。

1、早期乡村化的转型也好,现在城市化的阵痛也罢。它的意义是这样的观众是最多的,这才是大众,才是主流,这才是中国音乐应该服务的消费者。

之前也说过,哪怕已经城市化的内地年轻人。现在内地主流观众是8090后,他们关于城市化的华语商业音乐审美,仍然停留在周王陶林一代,年龄更大的观众就不提了。而95后,00后年轻观众的主流音乐嘛。

前几天西安TFBOYS十周年演唱会才基础,一群小姑娘疯狂的冲锋。我相信这些观众里不会有多少8090后一群中年人,年纪更大老年人更不用说了。

这些多数还在学校的年轻人是为了缅怀情怀冲锋,而中老年歌迷拿刀郎《罗刹海市》抨击主流,这多符合阶级叙事。前者多数还在象牙塔,后者已经受生活打磨够了,更现实。

你要问很多年轻人也拿《罗刹海市》歌词批判啊,这不就更符合现在的发展叙事了。

2、文化从来和娱乐是正相关的,艺术和娱乐的边界很难界定。刀郎就是符合这20年中国大众的歌曲,凤凰传奇也很符合啊。

这是他们能火20多年的原因,何况从音乐专业性和音乐艺术角度分析。以前还有人嫌他们土,现在才发现和《学猫叫》《惊雷》比起来,他们简直是这20多年中国大众音乐艺术的代表啊。

大众也能唱的开心,听得喜欢,如今的中老年人已经是啥都见识过了,也没了鄙视链的偏见,现在吵吵闹闹的音乐已经不太喜欢了(何况主流乐坛还那么烂)。

来来去去的短视频口水歌,或者不知所谓的说唱+流量明星+古风戏腔+各种照搬外国音乐(连歌词都唱英文)。

啥啥啥啥?这都叫啥华语音乐啊?

从刀郎爆红,再到tfboys演唱会被骂?你们关心的从来不是“华语乐坛”

我一直在说,刀郎也好,那英汪峰也罢,主流大众其实早就不听了。

有人会说明明刀郎现在很火啊,《罗刹海市》短暂带来的高光而已,就跟汪峰上头条的梗一样。不信到2023年底看每周,每月,每年华语乐坛十大热歌,仍会是一片骂声的各种短视频神曲,流量歌曲。

2020年以来,刀郎发了4张新专辑了,除了《罗刹海市》歌词,三四十首歌曲还有哪首火了?哪首有像以前的大众传唱度了?

原因就是刀郎干的是独立音乐人的事,三四张专辑都算是比较先锋的,是西方乐曲和传统音乐结合,试图把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突破华语音乐风格,开拓国内音乐人的思路。

以前一大帮音乐人这样干过,这次刀郎的融合其实不算很成功。

大众眼中上一次华语音乐革新代表是周王陶林,陶喆革新华语R&B,周杰伦王力宏也革新R&B,但他们还有华语说唱,再到新中国风(王力宏叫chinked-out),那都是大众意义的爆红过,至今都有传唱度与影响力。

2020年以来,刀郎的三四张新专辑,并没有做到这种影响力和传唱度对吧。

我是觉得刀郎的新专辑有点“尬”,这次《罗刹海市》全网好像几十亿次播放,可是看来看去大家好像都在骂人,都是在解读歌词背后的内涵,歌词的意义大于歌曲本身的意义,大家关注马户,又鸟骂的是谁。

网络和舆论给了大家批判精英提供了一个宣泄口,可整张专辑自身中国风的编曲,多种乐器的复合使用没啥人提,歌曲的大众传唱度也不高。

你们关心啥刀郎,关心啥俗与雅,关心啥华语乐坛,只是关心借此“骂人”吧。

影视动态台湾演唱会TFBOYS刀郎令狐伯光娱乐

有用 (566)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