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曾经是某些所谓影迷用来嘲讽国产片的有力武器。
什么只有韩国电影才敢拍的题材,什么韩流向全世界输出文化之类的,搞笑的是2023年韩国电影在本土市场全方面败退,所谓的文化输出,最终变成给好莱坞流媒体打工。
尤其是今年暑期档韩国电影输的极惨。
暑期档中美两大市场均出现爆款,《芭比》破10亿美元,《孤注一掷》票房冲40亿!
暑期档对于全球市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每个市场都会拿出最重磅的新片上映。
今年中国内地市场暑期档超133部新片上映,其中诞生了《消失的她》《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封神》《热烈》《孤注一掷》等多部爆款,其中《孤注一掷》上映不到2天票房冲破7.5亿,成绩让人瞠目结舌,最终票房甚至有望冲破40亿。
而北美市场则诞生了《芭比》这样的超级大爆款。
电影制作成本1.45亿美元,跟现在好莱坞动辄三四亿美元的高成本相比,《芭比》真就是中小成本制作了,据说主演玛格特·罗比为了让制片方华纳出钱,信誓旦旦说电影能够冲破10亿美元,就连玛格特·罗比自己都认为这是为了让华纳出钱吹的牛。
没想到《芭比》上映不到半个月,全球票房就冲破了10亿美元,直奔2023年全球票房冠军去了。
今年暑期档还展现了内地市场的活力。
本来中国内地市场院线设想中的三巨头是《超能一家人》《巨齿鲨2》《封神》,没想到《超能一家人》《巨齿鲨2》口碑扑街了,《封神》票房也不及预期,但众多题材的中小成本爆款顶上了,陈思诚,朱一龙,张艺兴,王一博等等这些都是中生代或者新生代电影人。
他们保证了国产片的生生不息。
反观韩国暑期档,本土市场完全被好莱坞攻占,寄予厚望的《月球》更是票房扑街!
韩国翻拍《独行月球》,花了1.5亿制作差评一片,6天票房仅2300万!
往年韩国电影总是能够出现几部爆款在内地网络刷屏,但有没有发现近年来少了很多,原因在于韩国电影这些年已经处于崩盘的状态,2022年几乎没有一部韩国电影盈利。
2023年情况稍好,韩裔美国演员马东锡拯救了韩国电影,拍摄的《犯罪都市3》大获成功。
但除了《犯罪都市3》,韩国电影几乎全军覆没。
2023上半年韩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中,好莱坞大片占了6部,日本电影占了2部!韩国电影只有《犯罪都市3》《交涉》上榜,而且《交涉》并没有达到回本线。
这种情况下,韩国电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给了《月球》!这部号称韩国影史成本最高的科幻片上。
《月球》制作成本为286亿韩元,差不多就是1.5亿人民币,对于韩国电影来说这可是天价了,韩国电影虽然总是拿海外影响力做噱头,但绝大部分的韩国电影其实没啥海外票房,在韩国一部本土电影能够拿下了1000亿韩元就是天花板级别了。
差不多就是5.6亿人民币,可见《月球》的票房目标就是奔着韩国年度票房冠军去的。
可惜电影上映后差评一片,在本土市场反而被小成本制作《走私》《非官方行动》碾压,上映后没有拿下1天票房日冠,目前上映6天累计票房仅42.2亿韩元,也就是2300万人民币。按照目前的趋势,电影已经没有任何希望回本,甚至是韩国市场年度票房惨案。
搞笑的是今年韩国暑期档就《月球》一部本土大片,《月球》扑了就代表韩国电影扑了。
《月球》的故事很像沈腾的《独行月球》,都是讲述宇航员因为陨石袭击被团队意外遗留在了月球,他想要回到38.4万公里外的地球,而地球上也有一个想要他平安回家的人,不过《独行月球》是女人,《月球》是一个男人。
我本以为是这两部电影都是翻拍的韩国同名漫画。
毕竟《独行月球》是买了版权,官方说明了是改编自漫画,在韩国本土市场中,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可是《月球》片方宣称这是他们自己的创意,并没有购买《独行月球》的漫画。
这倒是没啥,毕竟创意撞车也是正常了。
但《月球》的特效镜头有大量和《独行月球》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比如两部电影都有男主驾驶月球车奔向返回火箭的戏份,特效和镜头几乎一致,男主仰望地球的画面也和沈腾太相似了。
不得不说怀疑《月球》动用了韩国人祖传的抄袭秘诀。
可《独行月球》花了5亿制作,特效水平高出《月球》一大截。
想当年国产大片还喜欢宣传自己用了韩国的特效团队,没几年国产片就完成了超越,追上了好莱坞。
电影还有一点最搞笑,韩国宇航员和地面通讯使用的是英语,为啥韩国人都自己上天上月球了,还要用英语啊,难道是老爹给的技术吗?
韩国电影近年来的崩塌,最大的原因就是全面西化。
之前韩国电影至少敢拍,但为了所谓融入欧美市场,韩国影视作品基本上以欧美观众为导向,拍别人爱看的,火热的《寄生虫》《分手的决心》其实就是揭自家的短讨好欧美观众。
制作的题材也越来越好莱坞化,导致本土观众完全不爱看,制作水平和成本又追不上好莱坞,导致本土电影全部亏损,导演演员都变成了好莱坞的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