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次登上春晚舞台。
多次获得“春晚小品王”的称号。
赵本山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背后的那些男人。
现如今的赵本山虽然已经离开春晚舞台。
但在东北,他还是一位响当当的“大人物”。
更有传言称,在东北就没有赵本山摆平不了的事情。
这一切都还是离不开他背后那些人的帮助。
01赵本山在春晚的耀眼成绩离不开那个男人的帮助。
他曾为赵本山创作出多部春晚佳作。
令其获得六次“春晚小品王”。
那么他是谁呢?
编剧何庆魁。
他给赵本山带来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春晚作品。
更多的还是他的妻子高秀敏。
也就是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的最佳搭档。
只可惜,最后三人间还是突生意外。
由于高秀敏因病去世,范伟因发展限制离去,何庆魁不再继续创作小品剧本。
赵本山的春晚路途也即将结束。
这些都是赵本山成功之后的故事。
在他成功之前,在人生至关重要的时刻。
三个男人,令他得益一生。
6岁母亲去世,父亲一人离开家门。
赵本山成为无人照顾的孤儿。
同样命苦的二叔不舍6岁幼儿过得如此苦难。
便将他带回自己家中抚养。
然而二叔是位盲人。
盲人二叔凭着卖艺过日子。
勉强能让年幼的赵本山生存下去。
日子过得这么苦。
却没有人抱怨半句。
后来,等到赵本山再长大一些。
他跟着二叔学艺。
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
二叔用心教,他就用心学。
很快就将二叔身上的手艺都给学会。
随后赵本山就跟着二叔一块去卖艺。
二叔的教导启发出赵本山的表演艺术,让他能有“资本”去与旁人争锋。
时间一久,二叔的想法就会改变。
二叔不想让赵本山继续跟着自己卖艺。
他虽然文凭不高,但清楚地知道,卖艺为生永远不可能出人头地。
他早已年迈人生也就这样。
可赵本山不同,他正值年轻,还有大把的机会。
在二叔多次劝说下,他才点头同意。
直到他17岁的时候,迎来一场“变故”。
17岁的赵本山凭借自身的本事进入正式的表演团队。
他在剧团屡次登台演出。
尤其是他的一次节目表演《瞎子观灯》。
因为精湛地模仿出盲人的举止而被冠以佳名。
同时还被一位人生中的贵人所牢记。
02当时的戏曲大师李忠堂创作出一部名为《摔三弦》的作品。
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个盲人。
可偏偏就是这个缘由导致他在选角的时候一直都不满意。
前来试戏的演员都演不出盲人的感觉。
空洞无神的眼神戏让李忠堂糟心不已。
这个时候,李忠堂忽然想起来自己曾经看见过将盲人饰演得十分相似的人。
为了彰显诚意,他亲自跑到剧团,找上赵本山。
李忠堂在表明来意后还怕赵本山会拒绝他。
只是他不知道赵本山有着无法拒绝他的理由。
之所以赵本山不会拒绝有两点原因。
其一,戏曲大师亲自找上门来已经是给足面子。
其二,赵本山刚出生的儿子患有先天性疾病,十分需要钱。
因此他是肯定会答应的。
在跟随李忠堂回去之后。
赵本山便拿上剧本开始自信揣摩起来。
李忠堂也对他下达“死命令”。
三天之内学会剧本。
可以就留下,不可以就卷铺盖走人。
面对李忠堂的高要求,赵本山二话不说就应承下来。
随后的三天时间里。
为了能够出演好这部作品。
同样也是为了能够挣到给儿子救命的钱。
赵本山几乎没怎么合过眼。
一心一意地专注在剧本中。
三天时间转眼便过。
李忠堂按时来检验赵本山的成果。
结果可想而知。
赵本山完美出演这个盲人角色。
三天时间,不仅是对赵本山本领的检验。
更是对其天赋的检验。
李忠堂满意地点头定下这个角色。
直到登台表演的那一天。
赵本山怀揣着激动且紧张的情绪走上舞台。
有些演员就是天生的。
生来就能吃上这碗饭。
开演前无论赵本山多么紧张。
只要节目一开始,他就能迅速融入状态。
凭借着出神入化的本领。
他将盲人的精髓模仿到极致,让人真假难辨。
借此一战成名。
赵本山也从原先的几十块钱演出费一下子提升到几百块,有时候甚至能达到几千块。
为儿子救命的钱有了。
他对李忠堂感激不尽。
为了报答恩情他心甘情愿地做出一项事关人生的重大选择。
赵本山拜李忠堂为干爹。
有这一层关系后。
李忠堂便开始为自己的“儿子”铺路。
首先就是举荐赵本山进入铁岭艺术团。
并为其找来一位搭档。
在当时的东北同样小有名气的潘长江。
两人成为搭档后就开始表演生涯。
两人间默契地配合使得他们迅速打响名气。
从铁岭市开始向周边辐射。
渐渐地,整个东北都知道这个组合。
03李忠堂见赵本山在东北的人气蒸蒸日上。
但却又因为某些特殊因素,而被局限在东北地区。
虽然在东北已经是个“名人”。
但放眼全国却还是个无人知晓的人。
他想让赵本山能够有个更好地发展前景。
李忠堂知道只在东北的话局限会越来越大。
他必须想办法让赵本山扬名全国。
让全国人民都了解到赵本山以及他的艺术表演。
在经过长时间地观察后,他终于找到方向。
李忠堂发现春晚就是一个绝好的舞台。
只是想要登上春晚舞台谈何容易。
没有办法的李忠堂犯起了愁。
正巧这个时候。
姜昆在东北这边表演节目。
但又因节目效果不好。
台下的观众没有多少反应。
在询问过后才得知原因。
原来是因为姜昆的表演方式在东北并不受欢迎。
他听闻当地比较出名的演员是赵本山。
他就想到现场亲自看看这位风靡东北的演员到底有何能耐。
于是姜昆来到赵本山表演的地方。
此刻舞台上的赵本山一场《大观灯》的节目表演彻底征服姜昆。
让他对这个人赞不绝口。
好巧不巧李忠堂正好在这个时候找到他。
说是想举荐一个人。
两人见面一番洽谈,最后才发现原来是这么个情况。
李忠堂想要举荐赵本山,让他有机会登上春晚的舞台。
姜昆十分赏识这个人。
只是简单地交谈后。
回到北京的姜昆便为赵本山写了一封举荐信送至春晚节目组。
然而事情发展得并非那么顺利。
赵本山第一次有机会登上春晚舞台。
然而却被节目组以他的节目不符合春节喜庆的氛围而被下架。
出师不利的他没有气馁。
姜昆也满含歉意地为赵本山写下第二封举荐信。
这一次,幸运眷顾。
获得第二次登上春晚舞台机会的赵本山格外珍惜。
为了这一次能够通过审核登上舞台。
赵本山特意写出一部符合喜庆气氛的作品《相亲》。
独特的气质加上精湛有趣的表演方式让赵本山的形象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光彩。
同时人们也记住了这个名字。
随后的时间里。
赵本山连续二十一年登上春晚的舞台。
为观众带来许多有趣的表演。
赵本山的一生具有一抹传奇色彩。
他从“孤儿”一路走到“小品王”。
又从巅峰时刻跌落至谷底。
一生当中跌宕起伏。
但因后来的某些问题。
赵本山选择离开春晚舞台。
属于他的时代随之结束。
在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后。
他却不想变得普通。
最终因为权力而被“吞噬”。
“启蒙导师”二叔。
“提携贵人”李忠堂。
“知音伯乐”姜昆。
“御用编剧”何庆魁。
这些都是赵本山人生路上的“贵人”。
正是有他们的帮助才能让赵本山有所成就。
只可惜的是,现如今一切都发生变故,都不再如从前那般。
“在东北,找本山,什么事情都能摆平。”
这句话或许只有东北人才知道其中的内涵。
权力会令人陶醉。
也会让人陷入迷茫。
当人不能控制住权力欲望时,便会失去道德。
赵本山的落幕也从被官方点名批评开始。
有些时候低调一点或许才能长久。
赵本山的小品是旁人无法比肩的一种艺术。
他为观众带来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食粮”。
直到现在,还是有许多人记得他在小品中的台词。
从赵本山的故事中吸取教训。
一位具有天赋的天才,在经过种种磨砺成功之后。
要时刻保持谦虚与真诚。
这样才能使自己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