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在时代财经上看到一个消息。
疑似受到《封神》票房「不及预期」的影响,北京文化的股票跌停了。
7月21日收盘,报收7.56元/股。
电影《封神》是导演筹备了十年的大作。
目前上映了两天,票房为2.17亿。
猫眼上的预测成绩为12亿。
作为一部万众期待的特效大片。
它的日票房,甚至还比不上已经上映半个月的《长安三万里》。
让人唏嘘。
01,
其实,这一部电影的口碑是完全撑得住的。
片方对自己作品质量也很自信。
提前一周开始点映,还在上映首日就开了评分。
豆瓣7.7分,在国产电影中算是佼佼者了。
相对应这样的评分,这个票房成绩实在不算是惊艳。
市场的负面反馈太快了,直接影响到了股价。
不过也不用太过于灰心,票房的走势有回暖的趋势。
随着口碑差距的拉大,电影逐渐摆脱了首日「倒挂」的被动姿态。
就拿今天来说吧。
预测票房是8150多万,但是现在的实时票房都已经狠狠打脸了。
这部电影的口碑算是发酵起来了。
至少在8月4日《巨齿鲨》上映之前,该片是可以「走长线」的种子选手了。
电影的卡司班底是很强大的。
导演乌尔善也是电影行业的一个鬼才导演了。
早期的一部商业电影《刀见笑》,拿下了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励。
500万的成本,拍出了2000万的效果。
后期,更有有成熟作品《画皮2》和《寻龙诀》等商业作品的加持,他的实力自然是不遑多让的。
和他早期的「先锋派」风格相比,乌尔善如今的作品更为通俗化和普世化。
世俗情爱,人性回归。
这些相对没有观影门槛的元素,广泛存在于他的作品中。
作为东方魔幻特效大片,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作品,也容易陷入到「重特效,轻剧情」的桎梏中。
《封神》比较好的一点,就是他的作品,剧情上的提升要远远大于特效。
原作的人物众多,故事线太繁琐了。
能够在第一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将这些人物串起来,就相当不易。
第一部的名字为「朝歌风云」,主要以纣王和妲己的祸乱作为开端。
在姬发的眼中,纣王曾经是战前的英雄。
他甚至为了纣王,还将自己的父亲捉获。
但是看清楚了纣王的阴谋和狠戾之后,他逐渐觉醒。
妲己附身太子,让太子承担了弑父弑君的罪名。
他因此走上了大王的宝座。
电影从姬发的角度,呈现了纣王的无道和荒淫。
天下之乱在于人心之乱。
内心无止境的欲望膨胀,都将要遭到上天的惩罚。
02,
在传统的武侠江湖作品中。
大家看到的大多数都是主人公侠肝义胆,除暴安良的。
主人公伸张正义,关键时期挺身而出。
然而,乌尔善的魔幻武侠作品,多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
展现出人性的弱点,从而引发观众的思索。
他不再侧重于正邪分明,刀光血海。
而是呈现了一个带有佛礼思考的现实轮回世界。
万事万物讲究有因有果,因果循环。
纣王因为贪念,嗔恨,让自己不得不走向自焚的地步。
而姬发的转变,他内心的人性考验和纠结,从迷途到清晰。
同时,黄渤扮演的姜子牙,也有关于内心的审视和对人性的反思。
他来到人间,想要找到天下共主,消除天谴。
将封神榜献给纣王。
但是纣王不知好歹。
在大殿上杀人手起刀落,此等暴君并非是他要寻找的「共主」。
他绝望之际,带着哪吒和杨戬溜之大吉。
在姜子牙和姬发两位主要人物身上。
侠客不再是无所不能,为国献义的完美英雄。
而是具有七情六欲,有血有肉的个体。
在关键时候,对于人性考验,做出怎样的抉择,才是侠义精神的另一种呈现。
03,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除了特效之外,剧情,思想,家国情怀都是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本来按照这个体量,成为爆款的可能性极大。
前期宣发的「倒油」,连累了电影的口碑。
对于受众来说,电影也是一个商品。
如果要让大家买单,先入为主的感觉是很重要的。
前期宣发屡屡出错,放出的物料步步踩雷,就已经给观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后期想要依靠口碑扭转,真的很难。
同时,因为同档期,还有两部关于《封神》的网大出来凑热闹。
这一下,真假难辨了。
有的时候,网友们只愿意相信「他自己相信的东西」。
也让这部电影雪上加霜。
乌尔善团队,10年筹备一部大作。
对于中国魔幻神话电影来说,都是一次极其重要的尝试。
据说三部电影的投资在24亿往上了。
没有用流量明星,都是真金白银做特效,用真心用真情讲故事。
按照这个票房来算,第一部《封神》也只有上了25亿,才有可能回本。
如果第一部票房拉胯,那么可能都没有钱再去做第二部作品了。
大家期待的闻太师回朝,高能斗法情节。
也许就再也看不到了。
更不要提6部「郑和下西洋」这种更宏大的历史题材了。
换言之,如果这一部大片扑街了。
这一种大投资,十年磨一剑的工业大片,就再也没有人敢去触碰了。
只能去小成本做容易回本的青春偶像剧,小品片了。
谁还会动心思去触碰这些禁地。
用心制作的电影,就该有好的票房。
导演是一个很务实的人。
将真金白银用到了电影的布景和后期制作上,用的却是最为传统,保守的宣传方式。
他不着急,观众们都为他着急了。
期待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