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4的复活赛,千呼万唤始出来。
此轮比赛中一共有11位姐姐参加比赛,然后以车轮战的形式,争夺两个晋级名额,竞争非常激烈。
这场公演中,姐姐们表现还算可以,但总体来说,说唱和英文歌的含量有点偏高。
一首歌本来唱得好好的,结果突然中间插入一段蹩脚的说唱,不但瞬间拉低了整个歌曲的档次,还因为有的姐姐们说唱功底的不足,导致观众尴尬到“脚扣地板”的程度。
比如女演员吴优的表演,一开口还给人“耳朵醉了”的优美感,结果没唱几句,就莫名其妙加了一大段说唱。
虽然不少网友觉得说唱太简单,但要想rap出感觉其实也挺难的,尤其是“气口”的节奏很重要,很容易出现换气不及时卡壳或没了声音的情况。
吴优明显是临时抱佛脚补了一段说唱基本功,她在舞台唱rap时,说唱的词一长,就气虚到听不清歌词了。
还有已经退役的女足队员赵丽娜。
一直都很欣赏赵丽娜的酷飒风格,还有她身上的坚韧劲道,但这次公演中,赵丽娜的那段说唱,尴尬程度堪比谢娜的《龙拳》。
因为赵丽娜不是艺人,所以她的肢体很僵硬,跳起舞来有点不自然。
本来这些小缺点观众也理解,只要她好好唱歌就行了,但也许是为了舞台效果,亦或是在复活赛中拼一把,赵丽娜选择了暴露她短板的“唱跳”,更要命的是,她还选了一首说唱歌曲。
赵丽娜整个表演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一个“僵硬”,动作生硬又用力过猛,想表现“酷飒”却成了“强行扮帅”,说唱时也是律动节奏“全崩”,舞台效果突出一个尴尬。
赵丽娜的舞台,能称得上亮点的,是虽然人没来但依旧帮赵丽娜录了一段打底“戏腔”的龚琳娜。
而几位华语乐坛的歌手姐姐,大部分选择了唱英文歌。
唱功上挑不出毛病,但因为英文的关系,观众的热情却很难被调动。
歌手许靖韵选了一首《one last time》,曲风抒情柔和,实在不适合复活赛这种竞技舞台。而且中间加了一段“减分”的舞蹈,整个感觉就是平平无奇,所以被淘汰也在情理之中。
内地歌手陈冰,选择了蕾哈娜的经典曲目《diamonds》。
这个选歌就很奇怪,唱功比不上蕾哈娜,舞台表现力也不如人家,而且《diamonds》太流行,直接翻唱原曲,真是毫无新鲜感。
关键陈冰的英文发音也不标准,何苦为难自己呢?
英文组表现出色的,只有内地女歌手汪小敏,她选择的是《focus》。
汪小敏的做法很聪明,她将表演的重点放在舞蹈方面,将唱歌的部分刻意淡化。而且她的这段舞蹈,跳得真的很棒,每个动作都卡在点上,律动感十足,配合上运镜,舞台效果很出彩。
最终,汪小敏以第二名的成绩晋级,打破了秋瓷炫的“连胜”战绩,风头还盖过了俄罗斯歌手卡捷琳娜。
然后,这场公演的冠军诞生了,她就是出生在丹麦的美国女歌手Annie Lowdermilk,中文艺名叫“唐伯虎”。
说起来有点讽刺,这个外国人操着标准的中文,用“戏腔”唱了一首国风歌曲,然后打败了一群唱rap,飙英文的华语歌手。
歌名叫《青丝》,是她的专辑主打歌。唐伯虎不但发音标准唱功扎实,她还用了国风歌曲中常用的“戏腔”来演唱,反差感不要太强烈。
其实其他选手输得不冤,“唐伯虎”除了拿捏了选曲,其实她早在13年前就进入了华语乐坛发展。
2010年在江西电视台唱了一首中文歌曲《回家》后引起关注,2013年参加《星光大道》获得了年度第四名的成绩。
参加过金鹰电视节开幕式,也登上过央视的《我要上春晚》美国专场并获得冠军,后来多次参加国内的大型晚会。
在网络上,“唐伯虎”的国风歌曲受众也很广,是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的一名歌手。
浪姐4的这场复活赛,“唐伯虎”和汪小敏晋级,其他选手暂时告别舞台,其实仔细想想,老外用戏腔唱“国风”,内地歌手搞说唱飙英文,整个过程挺有意思的。
如今,华语乐坛的某些歌手,非常喜欢创作或演唱英文歌曲。
张艺兴的专辑《莲》中,打着宣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实际上12首歌曲只有一首纯中文歌。
王嘉尔的专辑《MIRRORS》中,八首歌里只有一首中英混搭的歌曲,其余全是英文。
更有意思的是,最近两天刚“塌房”的蔡徐坤,曾凭借一首英文歌,获得了“年度华语金曲奖”,简直比迪丽热巴拿到“金鹰奖双杯”还要尴尬。
以前的歌手写歌,基本上用的都是汉语,如今的很多歌手写歌,为什么总喜欢用英文呢?
其实浅扒一下就很明了,像毛不易,汪苏泷这种有实力的年轻歌手,写歌多用汉语。而那些流量歌手,创作时偏爱用英文。
至于“华语乐坛之神”华晨宇,多半是将别人的成名作拿过来魔改一番,然后美其名曰是自己的创作。
这些喜欢用英文创作的歌手们,图什么呢?
粉丝们称是因为要进军国际市场,但问题是这些歌手连国内的市场都没把握住,何谈国际市场?
思来想去,用英文创作歌曲,其实是流量歌手的一块“遮羞布”。
在歌曲中,中文发音比英文发音要难得多,不但要字正腔圆,还有规定死的声调。而英文歌发音比较随意,连音、改调随处可见。
中文歌词更是博大精深,而流量歌手往往没什么时间读书以及去感受生活,“九漏鱼”的尴尬,动一动笔就展现得一览无遗,更别说去填词造句了。
歌手赵磊在《画》中的那句:“我没有擦去争吵的橡皮,只有一支画着孤独的笔”。散人乐队在《蓬蒿人》中的歌词:“白手起家的孩子自寻出路,温室里的花朵倍加呵护”,流量歌手能写出这样充满画面感又意义深远的词吗?
所以他们选择用英文创作,反正语法大差不差就行,不必研究遣词造句,乍一看显得很高级,其实歌词内容苍白无力,多是无病呻吟或是强赋新愁。
本来没这个才华,偏又想用“创作人”的头衔给自己贴金,很多流量歌手的这种自欺欺人,看得正常网友一头雾水。
比如蔡徐坤,他的粉丝基本上都是中学生,这个群体甚至连英语单词都没掌握多少,蔡徐坤写了一堆英文歌,粉丝们能听懂吗?
反过来说,如果连粉丝都听懂了,那是不是又显得蔡徐坤的歌词就是“初中生水平”呢?
还有如今年轻人们喜欢的“说唱”,也成了很多歌手的撒手锏。
不是说“说唱”没价值,好rapper的创作实力是很强的,但“说唱”这东西的门槛本身就很低,入门很容易。
偶像爱豆为什么喜欢往歌里加说唱?一方面是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简单。
随便写一段毫无意义的词儿,然后把韵脚搞成单押双押什么的,再用上“电音”、修音技术,就能出歌了。
就这样,爱豆们不但名正言顺地成了创作人,粉丝们还能吹嘘“哥哥好有才”。
不过是“圈地自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