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80年代中国内地知名女影星,首次主演电影就拿下了第四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其人气超过了刘晓庆、陈冲等同期的影星。
当时的张瑜可谓是众多男子心中的“大众情人”,而关于她感情生活的各种传言也一直不断。
有人说她留美后就狠心抛弃丈夫,有人说她靠美貌征服男人。
从这些言论里看,张瑜的感情史俨然是一部负心史。
那么,真实的张瑜是这样吗?她的感情生活真的如此吗?她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一 “我蛮幸运的”2000年,张瑜接受《当代电视》杂志的邀约,在北京接受了该杂志的采访。
彼时的张瑜已经是集演员、制片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知名电影人。
负责采访的记者对张瑜的印象还是当年她塑造的那些银幕形象,而彼时二十多年过去了。
她第一次亲眼见到张瑜本人,不禁眼前一亮。
她用十二个字形容对这位电影明星的第一印象:风姿绰约,气质笃定,神色坚毅。
落座之后,张瑜的做事风格也令采访记者惊讶。
她不要任何客套的铺垫,而是简单直接,直奔主题,这是做事务实高效的人的共同点。
就在记者正惊讶于这种直接时,张瑜随口问道:“采访点什么呢?”
“咱们就按时间顺序从您进入影视圈说起吧。”记者回应道。随后张瑜喝了口茶,开始回忆自己的入圈经历。
张瑜小时候很爱动,父母就让她在上海体校练体操,这与表演一点不沾边。
对于一直在体育道路上前行的她如何突然改道进入演艺圈,张瑜坦言:“做演员这一行纯属偶然。”
1973年,刘琼导演为新电影《一分之争》找儿童演员,便委托上海儿童剧院代为招募。
十六岁的张瑜陪同学参加演员招募考试,结果面试老师误以为她们都是来考试的,便让张瑜也表演节目。
而在学校里已表现出多才多艺的张瑜表演了一个即兴小品和一段舞蹈,立即受到面试老师们的青睐,她意外地被录取了。
尽管这部影片因种种原因没有放映,但张瑜进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开始陆续接拍影视剧。
对此,张瑜笑着说,“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蛮幸运的。”
随着接触的深入,张瑜越发对拍戏感兴趣了。
在上影厂的支持下,她利用假期时间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表演等相关课程,开始从专业角度了解演员的艺术技巧和基本素养。
从1973年开始,张瑜陆续参演了《春苗》《傲蕾一兰》《青春》等影片。
虽然都是配角,但其间她的演技得到了很好的锤炼,这为她第一次当主演即迎来演艺高光时刻打下了基础。
二 一夜成名1980年,张瑜接拍黄祖模导演的电影《庐山恋》,这是她第一次做主演,也是她接受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此她既感觉到压力,也看到了机会。
正是基于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矛盾心理,张瑜坦言,“那时我在创作上可以说是极尽全力。”
那次拍摄,张瑜与青年演员郭凯敏搭档。张瑜在影片中饰演一位美籍华人。
她首次回国并到庐山旅游,邂逅而后又爱上了郭凯敏饰演的当地人耿桦。
在这部单纯讲述生活和爱情的影片中,两位演员献上了银幕初吻。
这在人们的思想还很保守的改革开放初期可谓是石破天惊。他们吻戏镜头后来被称为“完成了新中国电影中的第一吻”。
提及这段吻戏的拍摄,张瑜忍不住笑了:“当时导演说完有吻戏,小郭(郭凯敏)在那儿抖,我也在抖,
我俩都不知道怎么办,但是得服从导演安排呀,后来我就请求清场,他们真的同意了。”
随后她又想起一件趣事,又笑着说:“当时清场拍摄时,有一个小报记者钻进来,他也好奇,想拍一张,
结果刚想拍就被我们的摄影师用反光板挡住了,他最后什么也没拍到。”
除了剧情和吻戏,女主角频繁更换各色时髦的服装也是一大亮点。
据统计,张瑜在剧中一共换了43套服装,这在着装还是军绿、蓝、灰三色的人们眼里,可谓是非常新奇。
由此种种,这部耳目一新的影片在当时大受欢迎,
成为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次数最多(观众达170多万人次)的电影,并因此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而作为影片女主角的张瑜也一炮而红,凭借这部影片,她拿下了第四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对此,张瑜感慨,“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没想到片子上映后反响这么好,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得奖。”
因为默契的表演,尤其是那银幕一吻,使得张瑜和郭凯敏成为观众眼里的“银幕情侣”,
而后更是有人猜测,他们戏外也是登对的“金童玉女”。
这种八卦随着电影的热映而活跃了一段时间。
对于同郭凯敏搭档演戏,张瑜曾这样总结:“我与郭凯敏的合作很有默契,经常在黄祖模导演的启发下一起谈剧本,切磋演技。
那时我们很年轻,也很努力。”这对银幕搭档后来又一起合作了《小街》。
而后郭凯敏更是做起了张瑜的媒人,那些八卦便不攻自破了。
同年,在《庐山恋》之后,张瑜又接拍了电影《巴山夜雨》,
她用不俗的演技对“刘文英”一角进行了精彩的诠释,获得第一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张瑜在同一年成为双料影后。此后,她迎来了演艺事业的高光时刻。
三 最早的明星绯闻在《庐山恋》和《巴山夜雨》之后,张瑜又陆续主演了《小街》《知音》《明姑娘》《雷雨》等多部影片,收获了诸多荣誉和奖项。
当时张瑜的工作单位是上影厂,工作安排都由东家上影厂决定。
而张瑜则专心投入演戏,她很享受其中。她说,“在不同的片子里体验了不同的人生,蛮有意思的。”
除了拍戏之外,张瑜也会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她曾受邀出席由《大众电影》举办的电影演员和中国女排的联谊活动。
那在中国女排首次夺冠后,张瑜同其他知名演员一起参加与冠军队的联谊活动。
在活动现场,张瑜同女排姑娘们一一打了招呼,但发现她们对自己表现出一种疏离的冷漠,
尤其是其中一位叫“张洁云”的姑娘,根本不理她。
这让张瑜感到既失落又困惑,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这群素不相识的姑娘们对自己如此反感。
事后,她向一个朋友说起这件事,
朋友笑着说:“她们以为你‘抢’了张洁云的男朋友‘汪嘉伟’呢,所以对你表现得冷漠,你不知道这事啊!”
经朋友一说,张瑜这才知道原来自己陷入了一场莫须有的“恋情”,还是见不得光的第三者!
这令她哭笑不得。她感慨,“还真是人红是非多啊!”
这场乌龙事件的主角之一汪嘉伟,可以说是排坛风云人物。
他是中国男排的主力,退役后出国进修,回国后担任中国男排主教练,卸任教练后又下海经商成了一位企业家。
对于彼时的汪嘉伟,用张瑜朋友的话讲,“在中国男排,作为主力队员,他身体素质好,技术全面,人长得又帅,因此有一众粉丝追捧。”
当时汪嘉伟正在和女排名将张洁云谈恋爱。
张洁云在中国女排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因此他们的恋情被称为是良缘佳偶。
这对原本被所有人看好的恋情却因为一封信的到来而变得岌岌可危。
期间汪嘉伟收到了一封来自“张瑜”的告白信,这让本就是张瑜影迷的汪嘉伟喜不自胜。
被自己心向往之的偶像告白,汪嘉伟自是心动不已。
他随即写了封回信,表明心迹。而后他就向张洁云提出了分手,并直接说出了原因:他和“张瑜”钟情彼此。
就这样,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汪嘉伟就以书信方式和“张瑜”谈起了恋爱。
而后汪嘉伟识破了对方是冒名顶替的,并不是影星张瑜本人,便终止了这场乌龙闹剧。
但他和张洁云之间破碎的恋情已覆水难收。从此,张洁云就对张瑜有了成见。
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张瑜真的是哭笑不得,她也是受害者,但误会得解释清楚,
她不能为自己根本没有做过的事背负骂名,更何况事关名节。
于是,在后来的见面中,张瑜郑重向张洁云做了解释,“我根本不知道,我之前也不认识你们排球运动员,这是个误会。”
经过一番解释,张洁云和她的女排队友们对张瑜才有改观,态度也缓和不少。
这让张瑜松了一口气,她对朋友感慨,“她们终于相信我也是被冤枉的了。”
张瑜没想到,作为大红大紫的影星,
以她之名引发的乌龙事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随即成了新中国最早的明星绯闻。
彼时她全情投入演艺事业,并在此期间收获了一份真正属于她的爱情。
四 坚持做电影张瑜的爱情是搭档郭凯敏牵线搭桥促成的。
当时张瑜一边投入拍戏,一边找机会向前辈学习。
她把想法对搭档郭凯敏说了,郭凯敏当即说:“我给你引荐一个人。”郭凯敏随后给她引荐了导演张建亚。
张建亚是北影78级学生,与张艺谋、陈凯歌是同学。
毕业后,张建亚进入上影厂工作,他对于这位才貌出众的影星已有耳闻。
相识之后,张建亚给了张瑜很多指导和帮助,亦师亦友的两个人逐渐产生爱慕之情,随后便携手步入婚姻。
婚后一年,事业如日中天的张瑜决定去美国留学。
对此,丈夫张建亚表示支持。其实当时北京电影学院正在办“明星班”,很多有名气的演员都去进修了,
上影厂支持张瑜也去北影进修,但她却想去美国读书。
对于自己的选择,张瑜解释:“我是真正想学点东西了,我知道美国的影视市场比较发达,
理论体系也更完善,所以如果学影视理论,去美国是比较好的选择。”
于是,张瑜通过朋友的帮助进入美国南加州北岭大学电影电视专业学习,通过四年半的用心学习顺利获得硕士学位。
回顾那段刻苦求学的经历,张瑜坦言当时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做国内做了十几年电影,突然要坐下来读书还挺难的。
我之前在国内衣食无忧,众星捧月,总是被照顾着,但是在美国凡事都得自己亲历亲为,
再加上语言不过关,没驾照不会开车,一开始很不适应。”
正是在美国那种无依无靠的环境里,张瑜开始学会独立自主,也变得刚强了,
她感慨:“在美国,我发现自己的潜能还挺大的,独自解决问题后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支撑着我,也为我日后的生活打下了基础。”
张瑜在美国读书期间不但深入学习了专业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那段时间她穿梭于各种讲座,
内容涉及文学、哲学、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忙得不亦乐乎。
用她自己的话形容那段学生生活:紧张而充实。
然而在张瑜赴美留学为事业充电期间,她与丈夫张建亚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两人最终和平分手。
对此,外界出现种种猜测,有人认为,他们二人长期异地分居导致感情变淡。
有人认为,张瑜在美国生活并不顺利而张建亚在国内发展顺风顺水,隔阂由此产生。
也有人认为,张瑜留美后观念发生改变,与张建亚分歧越来越大,最终狠心抛弃丈夫。
凡此种种,二人并没有做过正面回应,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拿到硕士学位后,张瑜接到台湾地区一些剧组的邀约,最后她选择加入《一代名妓李师师》剧组。
而后她又陆续接拍了《黄土地外的天空》《红花记》等电视剧。
回顾在台演戏的那几年,她感慨:“在内地拍戏没感到过紧张,而到了台湾才知道什么叫紧张,
幸好我在美国学会了应对各种情况,因此很快就适应了。”
1993年,张瑜接拍张建亚的《王先生之欲火焚身》而重返内地影坛,之后以制片兼主演参与制作电影《太阳有耳》。
为了保证影片质量,张瑜邀请严浩指导,莫言编剧。该影片后来在柏林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影评人奖两项大奖。
对此,张瑜谦虚地说:“我蛮幸运的,第一次做片子就获奖。我对以后更有信心了。”
之后除了电影,张瑜又投资并主演了电视剧《烟雨红尘》,期间传出她与演员张佩华的绯闻,但未得到证实。
彼时张佩华已结婚,这个绯闻最后也不了了之。
而今,演戏、制片、开公司,张瑜变换着不同的身份,但有一点不变,那就是她对电影的坚持。
当被问及个人问题,张瑜笑着说:“我还在努力。”
简单一句话道出了她对感情的坚持与追求。就为她的这份坚持,也值得给她送上衷心的祝福!
结语从无心插柳进入演艺圈,到激流勇退赴美留学,再到演戏兼制片深度参与电影制作,
张瑜艺术人生中的每一个转折都是机遇与理智、勇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像她自己说的:“我早该叫‘张大胆’”。
张瑜经常说“我蛮幸运的”,而纵观她的人生经历,我们看到了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独立女性,
自信、独立、理性、乐观,她为自己规划了一个精彩的艺术人生。
相比于她的电影理念,对于她的感情生活,张瑜谈论的并不多。
而她的缄默不言引来人们的更大的好奇,种种似是而非的猜测、传言、绯闻甚嚣尘上。
有人说她留美后就抛弃丈夫,有人说她靠美貌征服男人,
对此张瑜从未做出过任何回应,她希望人们更关注她的电影,而不是她本人。
张瑜身上有很多地方值得当代青年女性学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跳出舒适区积极寻求改变,
在改变的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一步一步为自己的电影理想做出努力,最终获得自己认可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