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在拍摄电影《八角笼中》时遇到了一件尴尬事,拍到一半没钱了,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砸锅卖铁也要继续拍。
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不看好《八角笼中》。
在他们眼里,王宝强等同于喜剧,不演喜剧等于没票房,哪怕王宝强拍着胸脯说:“拍现实主义题材,走内心戏更是我的强项“,投资人们也是一哄而散,没人愿意支持。
这份怀疑,其实从口碑崩盘的《大闹天竺》就开始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宝强心里憋了一口气,足足憋了6年,他也是越挫越勇,把《八角笼中》视为他的生命,必须拍好,必须成功。
一部电影要想成功,好剧本是根基,好口碑是肥料,票房要想一飞冲天还少不了观众的口耳相传,这就要看片方愿不愿意在宣传上下血本。
在这一点上,拍出《你好李焕英》的贾玲就“赌”赢了。
王宝强也是有样学样,动用了自己全部的人脉,把刘若英拉来合唱主题曲,又把刘德华请来合唱推广曲,让观众梦回《天下无贼》。
就连莫言也被王宝强邀请来看电影,他流下的一滴泪足以证明王宝强这次拍对了。
一向与娱乐圈若即若离的周星驰,也因为王宝强学会了人情世故,看着《八角笼中》,手里攥着纸巾,不禁感叹:宝强是我见过最优秀演员之一,原来更是优秀的导演,服了!
不得不说,王宝强的这波操作颇有成效,仅是点映票房就狂揽4亿,这是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
正当所有人等着《八角笼中》正式上映之后票房节节高升的好消息时,等来的却是“上映遇冷”的坏消息。
《消失的她》余温不减,《扫毒3:人在天涯》抢走了一部分热度。
使得《八角笼中》的首日票房不足7000万,票房预测也停留在了12亿,使得一众网友不由得替王宝强捏把汗,难道这次他又栽了?
或许是经历了口碑发酵,《八角笼中》第二天的票房逆转了第一天的颓势,拿下8000万票房,成功实现票房逆跌,到了第三天更是狂揽1.3亿。
即便有新对手《长安三万里》,也丝毫不慌。
这个时候,《八角笼中》票房预测也从原来的12亿变成了19亿,相信这个数字会随着电影的好口碑继续蹭蹭往上涨,事实证明,王宝强逆风翻盘了。
《八角笼中》的票房之所以高,或许是因为王宝强的宣传力度大,但更是因为电影的好口碑,超过11万的人打出了7.5的高分,四五星的好评比比皆是。
“根植于真实事件,看到了王宝强的真诚表达。”
“有奋斗的燃,也有无奈的痛,八角笼中是力量的对决,是暴力,是血腥,但也是大泷山孩子们唯一的出路。”
这次王宝强拍进了观众的心里,虽然有瑕疵,但瑕不掩瑜,虽然说算不上封神的佳作,但一定是一部工整接地气的作品,一部拍给老百姓的作品。
比起王宝强的导演才能,其实大多数观众更欣赏他在电影里的表演,说王宝强是表演天才一点也不为过,朴实表演、真诚自然,张力又收敛,热血又克制,实在不一般。
说起王宝强,会想到淳朴老实的傻根,还会想到憨厚执拗的许三多。
傻里傻气的表演,总还掺杂着幽默,《人在囧途》里一口干掉一整瓶牛奶的牛耿,《唐人街探案》里神神叨叨的唐仁,大多数观众印象里王宝强是与喜剧挂钩的。
摆脱喜剧的壳子,王宝强就支棱不起来了?
并不是,一本正经演戏的王宝强,照样能琢磨出“好戏”来,比如《Hello!树先生》里的树哥,观众看了无不感叹:王宝强演得跟我们村一个人一模一样。
有人说,《八角笼中》里很多场戏,王宝强都恍如树哥上身,与原生态演员们对戏起来毫无违和感,尤其角色身上的泥土味,让观众倍感亲切。
王宝强的表演功底有目共睹,他的导演才能也在《八角笼中》这部电影里完美展现,吃过苦头的他真是把“穷人”讲透了。
不难发现,国产剧里已经没有“穷人”的立身之地了。
就拿年初央视推出的生活剧《心想事成》来说,就把“穷人失真”展现的淋漓尽致。
故事一开篇,为了凸显主角两姐妹的“穷”,剧情上处处铺垫,比如工资,一个人2000多,一个人六七千,加起来有不少,但在北京属实有点局促。
编剧不止在工资上做文章,还把两姐妹的“穷”体现在生活里的方方面面,比如上班下班挤公交,她们的妈妈会因为没钱要生活费,她们的爸爸更是大老远跑去上公厕。
或许是编剧觉得主角的“穷”已经铺垫差不多了,于是开始放飞自我,把主角的家设定在北京二环的四合院,价值之高不言而喻,室内陈设更是令人咋舌,这是“穷”?
再看姐妹俩,脸蛋一个比一个细嫩,妆容一个比一个精致,穿搭一个比一个高级,这叫“穷”?
像这样脱离现实生活的“穷人”,在国产剧里一抓一大把,越看越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当然了娱乐圈还是有一些“实事求是”的导演,比如李睿珺。
他执导的《隐入尘烟》,就让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见识到了扎根在土地,任凭风吹雨打的“穷人”,穷的真实,穷的让人难受。
虽然《隐入尘烟》最后“隐入尘烟”了,但这一次《八角笼中》也拍出了“穷人”的生活,虽然占的篇幅并不大,但足够触动人心。
尤其是电影里那些年龄不大的孩子们。
他们个个面黄肌瘦,穿得破衣烂衫,常常饥一顿饱一顿,能吃上一顿饱饭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所以吃起饭来狼吞虎咽,不顾体面,只管把眼前的大馒头和菜全塞进肚子里。
戏里的孩子们来自于大山,现实中也是。
拍戏时只需要吃半个馒头,但孩子们不舍得馒头被扔掉,赶在开拍前全部吃掉,足够真实才让观众看到原汁原味的“穷”。
电影里的孩子们,没有新衣服,没有新鞋子,一件衣服自从穿上似乎就再没脱下过,常年风吹日晒早已褪去原来的颜色。
孩子的脚也因为穿了不合适的鞋子,变得血肉模糊,脱下的时候仿佛要褪掉他一层皮,疼得撕心裂肺。
来到孩子们的家,这哪是家啊,分明是几个四处漏风的土房子。
村子里的孩子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稚嫩的脸上看不到一点正值髫年的灵动,趴在地上,如同生长在田地里的农作物。
土房子里躺着一个半身不遂的姑娘,她是其中一个孩子的姐姐,因为父母走了好几年了,家里只剩下她和弟弟相依为命。
黑黢黢的脸蛋,没有一点血色,颤颤巍巍的样子,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上半身穿着一件还算体面的红秋衣,下半身只用一块破布遮掩着。
这样的身体,不能赚钱,靠什么换取食物,又靠什么生存,只见姑娘紧紧攥着那块遮掩下半身的破布,眼神飘忽不定,这一刻,什么都没说,但好像什么都说了。
这段隐晦的戏,着墨不多,但足够令人震撼。
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把钱放在窗台上,家里唯一透光的地方,这束光给暗无天日的生活带来一丝希望,仅靠这一段戏,就足以窥探王宝强对“穷”深刻的理解。
第二场“穷人”的戏,王宝强留给了自己。
一个说大不大的毛坯房,一个说小不小的农家院子,院子里种着菜,养着鸡,家里还有一个日思夜想、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这样的场景,又让多少观众触景生情呢?
不论最后的票房成绩如何,拍出穷苦人真实生活的王宝强,已经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