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可以点击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多谢您的支持!
文| 强哥
编辑| 绯雨
“食色性也“,这句古老的成语揭示了人的两大天性,食和欲。
在1995年,导演黄健中将这两大天性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大银幕上,这是一部题材大胆,超越时代的影片《大鸿米店》。
011995年,黄健中揭示了人的原始欲望,在那部电影里,我们看到了“食色性”,这个大胆的主题超越了当时的常规,打破了道德的界限,赤裸裸地展示出人性的底层。
而在我们这个看似文明的现代社会,我们又是否能从中看到一些影子呢?
在电影《大鸿米店》中,五龙这个角色是被食物驱使的,被饥饿驱使到几乎失去理智。
他就像匹饿狼,只为了满足自己的食欲而做出任何事情。我们或许会觉得这种情况离我们很远。
但当我们去看那些餐馆门前长队排队等待就餐的人,那些为了一口美食愿意花费几个小时等待的人,我们就不禁要思考,食物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是否也在无意识地被“食色性”控制?
“色”,在电影中体现的更为淋漓尽致。织云和六爷的私通,五龙对权力的渴望,无一不是人性中对色欲的挖掘。
而在我们的现代社会,这种欲望仍然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现在,我们把它们包装成恋爱,性,甚至是艺术。
我们为了“色”牺牲时间,金钱,甚至道德。我们在做这些的时候,是否也在被“食色性”所驱使呢?
这部电影中最引人深思的是,当五龙获得了权力,开始享受到对他人的统治时,他感到了快感。他因此变得越来越疯狂,无法自我控制。
这种对权力的欲望和滥用,无疑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影子。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注重权力和地位,人们为了得到这些,不惜一切代价。
这种行为背后,是不是也隐藏着“食色性”的影子呢?
然而,五龙最终还是死于人剑之下,他以为他是不会死的,但终究还是被命运抛弃。
无论是五龙的下场,还是现代社会中那些因为贪欲而导致生活破产的人,他们的故事都提醒我们,要保持对欲望的清醒认识,不要让欲望成为我们的主宰。
02这可是一部1995年拍摄的影片,但是它的上映时间可就延后了很多年。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这部电影的题材很敏感,镜头展现的尺度也相当大。
想象一下,这部电影就像一个宝藏,被封存了整整七年。直到2003年,它才终于见到了阳光。
可是,仅仅上映了两天,它就因为所谓的“宣传不当”再次封杀。
苏童的《妻妾成群》和《红粉》曾被大导演张艺谋和李少红分别改编成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粉》。
这两部作品都取得了相当好的反响,特别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那可是张艺谋的一部里程碑作品。
虽然《米》的知名度不如苏童的前两部作品,但是,行内人都认为这部小说才是苏童真正的代表作。
电影《大鸿米店》就是从《米》改编的,它以“食”和“性”这两个最基本的生命天性作为剧情线,讲述了一个让人心寒的人性故事。
你能想象那一刻导演黄健中的心情吗?那是一种无奈,一种苦涩,甚至有点儿自嘲,他说:“我可不是会拍H片的黄导。”
他昂首挺胸地说:“中国电影史会有我的名字。”听着他这番话,你可以感受到他对这部电影的信心。这个信心也得益于这部电影的原著——苏童的小说《米》。
03在小说《米》里,五龙这个人物可比电影中的版本复杂得多。他的“恶”,或者说他的黑暗转变,是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这个黑暗的社会,走向毁灭的命运。
你想象一下,因为饥荒,他不得不屈辱地逃亡。当他看清“不吃人,就被人吃”的社会真相后,他开始像疯了一样报复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
最后,他像被困在无法逃脱的命运轮回中一样,被受害者的儿子残忍地折磨,最后在米堆里痛苦地死去。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没有爱、不被爱、没有得到过一丝一毫人性温暖的悲剧。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善”。
你要知道,作者苏童是坚信“性本恶”论的。这一观点认为,人的“善”是需要学习和表演的,也就是说,人的善恶成长和改变是由教化、道德约束和规则(比如法律)决定的。
所以,对于像五龙这样的人,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过“善”的教化。不论是他之前辛勤种田,只为了活下去的渺小希望,还是他因为一场突然的洪水失去了一切,都没有改变他。
想想看,他曾经善良地提醒路上的流浪汉,“喂,快醒醒吧。这么睡会着凉的。”结果却发现那人已经死了,吓得他拔腿就跑。
还有他在被迫逃亡时,看到了饿殍遍野、鬻(yù)儿卖女的世界,这些都让他这个像白纸一样的人,不得不逐渐被黑暗侵染。
他唯一留下的“善”,就是满足食欲的嚼生米。这让他感到安心,让他感到自己还存在。
然而,这个“善”其实是一种疯狂的生存需求,它让他放弃了所有,只追求生存。
想象一下,当他报复失败,失去了一只脚趾,还被迫承担了“喜当爹”的耻辱;当他模仿六爷,却因贪婪失去了一只眼睛。那时,他终于意识到他的命运——他不被人爱,他也不爱任何人。
他的一切残酷的经历告诉他,在这个充满仇恨的世界里,“吃人“是唯一的出路,是让人继续活下去的原始力量。
苏童的写作风格就是这样,“狠”。他看清了旧社会的真相,所以他拒绝调和。
他接受了命运的恐怖,因为他知道,所谓的人性中的“善”,只是暂时的。他知道,旧社会必须被打破,新的秩序才能建立,善才能存在。
最后,人性的善恶真的是必须有限定条件吗?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