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中,男主的饰演者是最好的主演。要知道,当初《帝国的毁灭》中,他可是被一国之君撑腰的人物。每次听到他喊出一个名字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是在看上述影片一样。其实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把上述影片拿出来,然后再看看。别说男主了,就连上述影片里的一句名言——“一国之君之怒”,也被恶搞了,唯一欠缺的,就是他的肢体语言。
本部影片的故事,我们就不多说了。七百万欧元的投资,竟然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是何等的精打细算。起码在宇宙中,它们还算正常。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这部影片的投资,想要拍出一部优秀的科幻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影片中有很多瑕疵,就像是纳粹分子戴着一个防毒口罩,不穿宇航服就能在月球上漫步一样。于是,它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笑料。
很明显,导演并不希望给人一种强烈的科幻感,所以一首古怪又好笑的曲子便为整部影片定下了基调,而那两面旗帜则为整首歌画上了句号。到了这一步,我已经不认为它是一部影片了。随后,故事的发展变得更加类似于《搞乜鬼夺命杂作》这样的美式恶搞片:以佩林为背景的一国之君、北韩的一位代表发表令人作呕的演讲等等。
接下来就要说说,为什么把它看作是奥威尔式喜剧的原因。而这个关键字,就是《The Great Dictator》这部影片的插曲。男主在影片中一共有三个镜头:一个是10分钟的和平版本。第二次,影院完整版。第三次,在影片的末尾,出现了一段关于男主的讲话。这些东西并不引人注意,但是对于故事的发展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女主在观看了这部影片后,对于坏蛋有了全新的认知,却依旧与男主保持着距离,投入到了伟大的战争中去。
这个故事很突然,但我觉得他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一个像《1984》那样的人,突然被扔进了真实的世界,这种鲜明的对比,给人的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因此,我们可以猜测,在月球上的人一定是生活在类似“1984”的那种社会之中。闭关锁国,所有的出版物都要经过严格审查,就算是上述影片,也只是个“变成了“赞美纳粹”的影片。
这儿的年轻人除了在一九四五年登上月亮以外,对这之前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这一幕实在是太熟悉了,熟悉到即便将时间从2018改为1984年,将“一国之君”改为“老大哥”,将“博士研究室”改为“101号房”,也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妥。上述影片和本部影片,简直就是绝配。这就是奥威尔的故事,也是他的一种滑稽。
别以为这部影片是一部科幻片,它并不是一部关于未来的影片,也不是一个关于宇宙的影片。作为芬兰乐团三十三岁的主唱,影片的导演,他只是心血来潮,召集了几个朋友,用科幻、动画、电子游戏等时下流行的热门话题,来嘲讽一下美国的权力斗争。作为一个生活在北欧的小国,那里的人民过着非常好的生活,他们之所以能过上这样好的生活,并不是因为老天给他们的恩惠,而是因为他们拥有着超乎寻常的高智商。
就在全球范围内,人们还在为“自由经济”而叫嚣着,甚至还在为诺贝尔奖的归属而争吵不休的时候,在诺贝尔大会上,芬兰人却是将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当成了资本家的走狗,并将其赶出了美国。这也证明了芬兰人的思维方式远超常人,他们不会随波逐流,他们会在别人眼中“好的”事情上,做出自己的判断。就像这部影片,在世界人民被美式的民权所吸引的时候,芬兰人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做“皇帝的新袍”,什么叫做“法西斯主义”。当然,不理解美式虚伪的人,看这部影片也不会有什么快乐可言,反而会让人觉得很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