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婚纱引发了娱乐圈最强的地震,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不是哪对明星结婚搞瘫了微博服务器。
而是一场“虚拟婚礼”导致的“虚拟分手”。
#女生穿婚纱看演唱会被分手#
王源重庆演唱会,不少女粉丝穿婚纱到场,晒出圆梦视频:
“这一次,我要嫁给青春!”
于是,炸了。
心态炸了。
有网友表示女朋友也穿婚纱去了演唱会,自己无法接受,遂分了手。
于是,又炸了。
舆论炸了。
不少女性网友表示:现在没有穿衣自由了吗?
连这也要管的男人不能要。
对面的男网友则表示:现在没有分手自由了吗?
你要穿婚纱去追星,要自己去白送,不分还留着干嘛。
互相都觉得被亏欠了,是错付了。
为什么一条婚纱能有这么大的分歧?
因为男生眼中的婚纱,和女生眼中的婚纱,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问题的本质并不是穿衣自由。
也不是粉圈文化。
而是今天线上和线下,正在上演一种很新的“中国式离婚”。
01
女人的婚纱
婚纱之于女人,是轻盈的翅膀。
有人说,婚纱,顾名思义只有结婚才能穿。
如果看演唱会也能穿婚纱,那婚纱的意义何在,婚姻的神圣性何在?
其实,演唱会上的婚纱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麦当娜演唱会上表演《宛如处女》,穿的就是一身婚纱。
梅姑告别演唱会,穿着婚纱唱完《夕阳之歌》,转身谢幕。
她把一生,嫁给了舞台。
你说这些都是为了表演。
那好,看看粉丝穿的。
刘德华演唱会,小姐姐不仅穿婚纱,甚至当众求婚。
八十年代,张国荣宣传专辑,抽了十位女粉,非常正式地拍了十套婚纱照。
也许在今天的互联网鄙视链中,哥哥和华仔可以。
但王源,不配。
不管怎么样,婚纱除了传统的意义,也正在被女性赋予新的意义。
即:
我热爱什么,我就愿意亲自披上婚纱。
这个对象可以是爱豆。
也可以是自己珍视的一段青春。
就像经常有新闻报道,几个女生一起穿披上婚纱拍摄毕业照。
婚纱可以只为自己而穿。
这时,婚纱是轻盈的。
一是因为,它像是透明纤薄的翅膀,代表着飞向自己美好的心愿。
二是因为,它的价格,往往并不昂贵。
02
男人的婚纱
婚纱之于男人,是沉重的砝码。
要区分清楚,穿到演唱会或用来拍毕业照的婚纱,和婚纱店里的婚纱,虽然看着没什么不同,已经是两个东西:
前者相当于一件cosplay服装。
而后者除了是一件服装,往往是和拍照、化妆、P图、婚纱照制作等多项服务绑定在一起的。
因而也就产生了高昂的溢价。
而且这种婚纱的昂贵不仅在于成本,也在于商家的营销策略:
你一辈子是不是(承诺)只结一次婚?
反正就一次,贵点怎么了?
婚纱你都这么敷衍,你对婚姻能认真到哪去?
于是呢,婚纱也就成了一种奢侈品——没别的用途,但就是贵。或者说,贵本身就是它的用途。
它既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你能在一件非必要的事物上花多少冤枉钱,彰显了你有什么样的地位。
也是一种服从性测试。
你明明知道是冤枉钱,还舍得掏钱,才说明你足够爱我嘛。
同样的还有钻戒:
一次性(没人会用二手钻戒去结婚吧),不保值,但在商家的洗脑氛围下你还不得不买。
然而讽刺的是。
这场明摆着就是要宰你的消费主义陷阱的买单者——男性,现在却成了婚纱“神圣性”的维护者。
他们心态的失衡在于。
结婚的时候让我掏钱,现在你却白送给王源。
明明自己在淘宝店买一条就可以,结婚的时候却偏往贵的挑。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两种婚纱,根本就不一样。
却把参加婚礼的女孩,当成了自己的“潜在新娘”,而把自己当成了“潜在受害者”。
但问题是,且不说这些女孩是否愿意嫁给你。
这些女孩是否打算嫁人,你都不一定知道。
看看最初那条引发热搜的留言。
仅仅是一番空口无凭的对话:
“女朋友买好了婚纱去看,我提分手了。”
“我比你惨,我准备的婚房卖了,准备回老家了,她别想找到我了!”
连夜就买了票回老家?房子说卖就卖?工作说辞就辞?
要是不看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和就业率,Sir差点就信了。
关键是你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个男生是谁,这个被分手的女生又是谁,就这么一个“三无”新闻被网友煞有介事地吵了起来。
这个新闻不知道真假。
真的“假新闻”倒是冒出来一个。
一位网友盗了17 岁女孩的婚纱自拍,自导自演了聊天截图,直接给发到孙笑川吧。
造谣被拆穿了,就狡辩说自己是“整活”,还厚着脸皮私信该女生:
我不想档案上留下污点,你能不能别追究了?
而在声讨穿婚纱出席演唱会的评论区,最引起“男人共情”的言论,都是在算账的。
什么“女朋友穿的婚纱是刷我的信用卡买的,花了 5688”。
什么“女朋友见王源后,我把房卖了,回老家了”。
他们假装纯情地问——
如果婚纱失去了纯洁性和唯一性,那婚纱还有什么意义?
但本质上,他们是在问:
既然女生都独立了,自由了,以后结婚要来这套仪式感,能不能别让我买单?
03
一场空对空的集体离婚
发现没有。
今天提到婚育话题,男女已经势同水火,无论如何都聊不到一块。
女人宁愿穿着自己掏钱婚纱见偶像,也不对婚姻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男人看见女人追星不想嫁,感到不服气,通过造谣空想来宣泄不满。
双方采取的策略不同。
但本质上,恐惧是共通的。
我们前所未有地在乎婚姻的成本与代价。
于是,体现在约定俗成要承担更多经济成本的男性身上,就是“小肚鸡肠”:
他们不想为贵价的婚纱、钻戒、酒席买单,突然维护起“婚纱的神圣性”。
我是吃亏了,但至少我还是唯一见过你穿婚纱的“大冤种”。
女性就更加决绝和抵触。
她们很多人本来就独自美丽,根本没打算结婚生子。
其实婚纱事件发酵到今天。
婚纱自由早就不是大家最关心的地方。
比起争论穿婚纱合不合适。
这届年轻网友,不分性别地显得更加清醒通透:
做人一定不要恋爱脑。
女生:以后一定要穿婚纱追男明星,先测试一下男人值不值得嫁。
男生:懂了,一个女人如果喜欢我不会要彩礼,会买婚纱来见我。
当然,还有一种超脱了性别的“上帝视角”:
婚纱店老板。
△ 当然不排除是知乎体小说
确定性越来越模糊的时代。
也是罗曼蒂克消亡的时代。
过去我们会问:爱情和面包怎么选?
但今天,哪还有面包和爱情之争?
大家关心的是:
爱情,婚姻,孩子……会分走多少我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面包?
就像一个随机街头采访问女生:二十万彩礼,你愿意嫁吗?
大部分女生想都没想,肯定不啊!
为啥?
“二十万我也能赚到,嫁给他,不是还分了我十万?”
冯唐《锵锵三人行》旧闻被挖出。
窦文涛问:你能总结出结婚的一个好处吗,一个就行。
于是,冯唐迎来了他人生中最沉默的一分钟……
网友结案陈词:结婚唯一的好处,就是彻底理解了不结婚的好处。
看看这两年的婚育数据:
2022年,结婚人数连降八年,初婚年龄超过三十岁。新生儿数量跌破 1000 万,首次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这是封控状态下的异常?
不。
2023年,新生儿数量再次跌破800万,“520”当天各地民政局吭吭哧哧加班,硬是等不来多少激情领证的年轻人。
这届年轻人是怎么了?
恋爱脑,成了最被嘲讽的特征。
纯爱故事,大家已经不相信了。
《爱情神话》的评论区,男观众为老白打不平:
老白你可清醒一点,不要被中年失婚女人骗。
青春片《盛夏未来》里,性向模糊的男主吻了女主,俩人没有开花结果,女观众的“骗婚恐惧”纷纷被激发。
甚至重温老剧,也生出了截然不同的感慨。
曾经是恐怖片的《第8号当铺》,现在成了逆袭爽文:
当子孙后代还能换钱?能不能顺便帮我把恋爱脑也当掉?
恋爱、结婚、生子,曾经是冲破阶级的童话,是意气风发的梦想。
现在,是成功和生存的绊脚石。
这届年轻人,恨不得封心锁爱,主动绝育。
想要当掉未知的未来,只为换取当下多一点点的安全感。
因为这个未知,其实是“可知”的:
你知道自己这辈子就算付得起彩礼,但一个大城市的厕所都买不起。
你知道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孔乙己”,跟你竞争编制的是985博士生。
你从小被教育,懂得延迟满足才能成为人上人。
但现在,你不再相信这个自己永远都吃不上的大饼。
加班换小长假,你满腹抱怨;
小长假真到了,你不服气地挤向人海,累个半死也不知道为了什么。
你爱上了电子木鱼、寺庙打卡、福利彩票,在发疯文学和内核稳定之间反复横跳,一边被失业焦虑裹挟着,一边得过且过地丧着。
很多人说。
婚育率暴跌的背后,是年轻人买不起房,给不起彩礼。
于是,主流媒体告诉你——没关系的,咱嫁给爱情,嫁给爱情哈。
可是。
爱情是什么?
是人对更好的自我的渴望。
而孩子又是什么?
是你对未来最殷切的期许。
其实上一代人要结婚,一样要经济保障,三大件,流水席、穿金戴银。
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也要结?
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向上生长,向外求索的新时代。
更因为他们深信,这个缤纷可爱的世界,我的孩子一定会喜欢。
可是。
现在的年轻人想不通:
无法拥有任何话语权的我们,凭什么培育出比自己更好、更快乐的未来主人翁呢?
就像杨德昌《海滩的一天》的经典台词:
如果我都没有办法告诉自己
生命是有把握的幸福
我怎么可以对另外一个生命说
只要你来 我就可以给你幸福
这是不负责任的
当这届年轻人对下沉的世界认了命。
而主流话语对幸福的构想——婚姻美满,家庭和睦,丰衣足食……又被坚不可摧的现实敲碎。
那么。
可不就只剩下什么都不幻想,什么都不买单的“自由”了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