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一部国产片,拍出了这群人

国产影视剧被诟病最多的一点,就是悬浮。

明明是一个普通的外卖员,却独居外滩豪华单间。

装修和摆饰,都透着满满的文艺气息。

脱下外卖员的衣服,恨不得直接参加偶像男团。

编剧对于普通人的理解,真的是空中楼阁。

类似这种脱离现实的情节,比比皆是。

真实逐渐在公众视野中隐去,徒留一片虚假的繁华。

那怎么拍才能不悬浮?

这部新片就做了典范,寥寥数笔,就呈现了外卖员这一群像。

难得的走心之作,今天就让鱼叔来说说——

《我在祖国送外卖》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骑手数量已达2000万。

接近澳大利亚整个国家的人口。

每天,我们都能看见无数的外卖骑手,穿梭在大街小巷。

但,以他们为主角的影视作品,几乎没有。

《我在祖国送外卖》则填补了这一空缺。

这部纪录片,分为三集,《藏地骑士》《海陆人生》和《暖城》。

分别选取了国内三个城市,通过三组不同的骑手日常,铺陈开来他们的生活图景。

最让鱼叔大开眼界的,是《藏地骑士》。

主人公是一位拉萨的外卖骑手,尖参才让。

看这部片之前,鱼叔很难想象,在海拔3600米之上的高原送外卖是怎样一种状态。

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外卖。

当地的牧民,想订一束鲜花。

庙里的僧人,想喝一杯奶茶。

外来的游客,急需一瓶缓解高反的氧气。

尖参才让,就是这样每天飞驰在这里,满足各种需求。

比起其他内陆城市,他所要面临的困难更多。

这里地广人稀。

有些订单需要长途跋涉,才能送到对方手里。

这里道路崎岖。

山路、小巷还算好的,面对庙里高耸的阶梯,只能下车徒步攀登。

更严酷的,是这里稀薄的空气。

在高原送货,很容易缺氧。

就说那个高反客人的急单。

尖参才让为了尽快将氧气瓶送到客人手中,一路狂奔冲向旅馆。

得知没有电梯,马不停蹄地爬上5楼,将氧气瓶送给客人。

单是及时送到了,自己却累到缺氧。

不得不靠在栏杆边大口大口地喘气。

尖参才让说起自己为什么做起外卖员。

一方面,是为了养家。

孩子出生后,想多挣一点钱。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见识更多的人和世面。

他说自己坐不住。

不怕劳苦,只想多做点事。

完成一单又一单的外卖,是他的征途,也是他的历练。

这是独属于尖参才让的骑士精神。

如果说,尖参才让做骑手是生活和信仰的融合。

那么,《海陆人生》的老叶,则是为了追求一种自由。

他所在的温州洞头,是一片安逸的海岛区。

外卖骑手,其实只是老叶生活的一小部分。

白天,他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

下班后,才戴上头盔,在小岛各处飞驰人生。

骑着车,迎着风,感觉是挺好的

特别是晚上,人少的时候很舒服

老叶其实不是本地人。

他来自于内陆,却爱好钓鱼。

他是一名垂钓高手,对各种鱼类如数家珍。

十年前,他决定来到海岛生活。

甚至考取了钓鱼教练证,在海岛上收起了徒弟。

人们常常在抱怨生活的一成不变。

却总是缺乏勇气,无法向前迈出一步。

老叶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自由和改变并非遥不可及的梦。

正如他在纪录片中所说——

反正海上飞,陆地上飞

其实,都在飞

当然,老叶的自由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

更多的外卖骑手,则是为了生活奔波。

《暖城》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极北之地,漠河。

冬天最低气温跌破零下50度,在这儿算不上什么新鲜事。

极寒天气中,在外待一会儿都冻得要命。

这里外卖员的装备也不是我们常见的双轮电瓶车,而是四轮车。

低温环境下,车子耗电速度快。

地面被冰雪冻得结结实实,翻车、撞车都是常事。

冬生和晓梅,是一对结婚5年的骑手夫妻。

和大多数年轻夫妻一样,他们也要面对贷款等一系列的现实压力。

好在,两人相互扶持之下,再艰苦的生活也有了慰藉。

趁着送单间隙,冬生会带着食物来到约定的地点。

两人挤在小小的四轮车中,边吃饭边互相打趣。

这是独属于两人的温暖时刻。

挣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了目标奋斗的韧劲。

有目标,有动力,也有相互支持的伙伴。

再怎么辛苦,也可以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天南海北的三个故事,各有人生的三组骑手。

纪录片的形式,最大程度上捕捉了他们的生活细节,还原了他们身上动人的烟火气。

《暖城》中,就有许多让普通人破防的段落。

冬生一边在家算着账,一边计划着年底出去旅游。

晓梅一听,条件反射地拒绝了。

我不玩,我要攒钱

镜头一低,拍到了她的手机壳。

上面贴着旧旧的透明胶布,还有一张大大的贴纸:

搞 钱 要 紧

两个主人公,既不避讳自己的「穷」,也不顾忌自己的「出糗」。

为了给媳妇鼓足希望,冬生定下了目标:每天跑100单。

本想附带了一句俏皮话——

每天保证一百单,跑不到就挨揍。

结果尴尬地发现,「挨揍」俩字不会写。

于是,便想着用圈圈代替,糊弄过去。

晓梅看不下去,直接抢过来要自己补上。

结果自己也提笔忘字。

还手机搜了一下,才想起来。

生活从来不会像影视剧里那么精致、理想。

粗糙与意外,才构建了日常的可爱与惊喜。

当然,内容上的质朴,并不妨碍拍摄上的独具匠心。

《我在祖国送外卖》针对不同的故事,选择不同的讲述方式。

尽可能拉近观众与被记录者的关系,找到每个段落独有的镜头语言。

就拿《暖城》来说,冬生和晓梅关系中的「暖」是故事的核心表达。

在具有电影质感的大前提下,创作者差异化的色调选择,是其突出主题的重要手段。

空旷的雪原,目所能及之处全是皑皑白雪。

伴随着气象广播的背景音,揭开这座城市的底色,冷。

这种色调,也突出了极端环境下送外卖的艰辛。

当画面切到夫妻两人同框时,整体色调则会变暖。

营造出一种温馨美好的舒适感。

这种冷暖变化的反差感,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影片情绪上的变化。

到了《海陆人生》,影片则是就老叶的双重身份整起花活。

全片以三个篇章呈现,从站长视角到徒弟视角,最终落回主人公视角。

视角的转换伴随着信息补全,逐渐向观众呈现出完整且真实的老叶。

影片以很巧妙的方式,区分开他者空间和自我空间。

头盔上的护目镜,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

老叶打开护目镜,是他取餐、送餐以及在生活中的状态。

这时,片中场景以纪实的形式呈现

而当他疾驰于公路,戴上护目镜时。

BGM响起,周遭的环境音逐渐消失。

伴随着旁白加入,老叶进入了纯粹的自我空间。

这样的设计,也与他向往自由的心态完美契合

说到最绝的镜头语言,当属《藏地骑士》。

不同于常见的纪录片表现手法,创作者偶尔会在拍摄上带一点意识流。

从而将人物的刻画,推向心理写实的高度。

最令鱼叔印象深刻的一幕。

尖参才让在电瓶车没电的情况下,坚持要将外卖送到客人手中。

昏暗的画面中,隐约能看到远方的山和墨蓝色的星空。

一马,一人,一道光。

嘚嘚的马蹄声,配上悠远的配乐。

顷刻间,孤身送外卖的情景,充满了一种神圣的仪式感。

然而,尚未走到目的地,手机就传来取消订单的声音。

与此同时,响起了尖参才让的独白——

我不认识扎妥

但我知道

他取消订单一定是有原因的

慈悲、善良、勇敢、关爱。

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导演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充满信仰的人。

他与拉萨这座城市相得益彰。

灵活的拍摄手法,目的都只有一个——

记录下真实生活的同时,也让观众能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而作为当下社会最忙碌、艰辛的群体之一,无论对待生活还是工作,他们都表现出极强的韧性。

就像老叶,拥有极强的时间管控能力。

做了一年多的外卖员,超时订单的数量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比较有挑战的,是当地渔民的预订单。

不过这对于老叶来说,也不在话下。

他会提前沟通好渔民上岸时间和餐品放置地点。

也会提前来到商家,叮嘱餐品按时完成。

确保客人能够在辛苦一天之后,吃上一口热乎饭。

不仅如此,老叶还「管得宽」。

他会叮嘱商家注意客人的饮食习惯。

甚至连如何打包能避免食物渗漏,都要仔细交代。

其实,这些本来不关他什么事。

就连站点的站长都对此颇为感慨——

「我很少见一个外卖骑手,那么爱操心的」

作为个体,他们的力量或许并不宏大。

可当他们投身于工作,却能为每一个细节负责。

这,就是独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电影资讯国产片外卖员独立鱼电娱乐

有用 (867)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