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为何是“集体创作”?周总理批评江青:应该给人家写上名字

尼克松访华,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时的场景

01

江青与样板戏

在中国京剧史上,现代京剧以及“样板戏”是绕不开的话题。著名电视导演郭宝昌曾在一篇文章里说:“样板戏”是京剧现代化道路上取得的成就,京剧如果还想发展,应该借鉴并汲取其中有益的成分。

一说到“现代京剧”以及“样板戏”,读者总是习惯与“江青”联系起来。其实,现代京剧并非江青首创,它的发展与五四新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1913年,京剧名家梅兰芳从上海回到北京,与老艺人“十三燕”在京城“打擂台”。第一场梅兰芳输了,这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过去那些老戏都是取材于古代,离现实生活很远,如果用现代的事改编成京剧,看戏的人会不会更多?效果会不会比老戏更大呢?

有了这个想法后,梅兰芳于次年演出中国京剧史上第一部时装戏《孽海波澜》,是根据当时北京发生的一个新闻事件改编的。演出结束后引起各界很大关注,梅兰芳也因为这场戏大胜“十三燕”。这个现代京剧的成功,让梅兰芳认识到现代京戏大有可为,后来又推出了《邓霞姑》、《一缕麻》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梅兰芳的现代戏曲装扮

因此,从广义上说,现代京戏发源于五四新文化时期。梅兰芳的现代京戏与当时流行的白话戏剧一样受到观众欢迎。从狭义上说,现代京剧是指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戏曲,比如《沙家浜》、《红灯记》等。

江青与“现代京剧”及“样板戏”紧密联系在一起,起始于她担任了“文艺处副处长”这一职务。这原本是个虚职,但江青对这一职务很感兴趣,对文艺领域的问题提出了很多看法。

首先对电影《清宫秘史》提出批评。其次是在1951年,电影《武训传》上映后,江青对这部影片提出批评。在江青看来,文艺领域——包括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以及文学艺术等各方面,不能老是延续过去那种以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等古代故事为题材的创作方法,而是主要应该以现实主义的、工农商学兵的题材为主。力求在文艺领域有一个转变。

1963年12月,毛主席在一份关于文艺方面的汇报材料里批示道:“不能低估电影、新诗、民歌、美术、小说的成绩,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少。至于戏剧问题,问题就更大了。”可以说,戏剧领域尤其是京剧改革,一方面是因为有很多问题存在,另一方面也是表明这种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江青抓住了这次机会。

当时上海沪剧团演出了《芦荡火种》一剧,江青对这部戏很感兴趣,决定将它改编为京剧上演,她把演出《芦荡火种》的上海沪剧团邀请到北京,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改编成京剧,毛主席观看这部戏后很满意,亲自把它改名叫《沙家浜》。

另一部很出名的现代京剧《红灯记》,被江青称之为“我的剧本”。早在1958年,江青就注意到了《红灯记》,当时哈尔滨京剧院创作了现代题材的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1963年,沪剧《红灯记》在上海演出,深受观众欢迎。这是与《革命自有后来人》同一题材改编的戏剧,江青观看这部沪剧后决定把它改编为京剧。负责过《红灯记》改编的林默涵曾回忆道:

江青看了上海爱华沪剧团演出的《红灯记》,她向我推荐这个本子,建议改编成京剧。我看了,觉得不错,便交给了阿甲。阿甲同志是精通京剧艺术的,他不仅写过剧本,擅长导演,而且自己的表演也很精彩。在他和翁偶虹同志的合作下,剧本很快改编成了,既由阿甲执导排演。全剧演出后,请总理看,总理加以肯定。

在改编京剧的过程中,江青多次向剧组提出意见:

铁梅举红灯跑圆场,可以缩短些;奶奶的服装补得不是地方;李玉和一家人进、出门要随手关门,要符合生活常识,给观众一个安全感;铁梅上场不要戴围巾,见爹爹递纸条后,临走时李玉和把围巾给她围上;铁梅叫奶奶的声音太刺耳,不要那么高;刑场上的石头可以靠前些……

改编的过程当然不容易。阿甲有阿甲艺术上的认知,江青有江青艺术上的认知,但总体上,《红灯记》的改编还是尊重了江青的意见。《红灯记》在上海、北京等地演出后引起很大轰动,其中袁雪芬等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称赞《红灯记》“为我们起到了样板的作用。”渐渐的,“样板戏”就这样叫开了。

“现代戏曲”的创作在当时很繁荣,各个地方剧团积极创作现代戏曲。京剧《沙家浜》和《红灯记》都是由地方戏曲改编而成的。

这其中,京剧《奇袭白虎团》的创作也是如此。

这部剧最早是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志愿军虎胆英雄杨育才带领侦察班捣毁白虎团指挥部的事迹改编而成的一部短剧,1963年,山东京剧团重新排演了该剧,受到观众普遍欢迎。后来在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上,周总理观看了这部戏的最后一场戏,对这部戏表示了称赞,说道:

尽管我只看了一场戏,但很振奋,你们演得很好……

周总理与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演职人员合影

同样,这部戏后来也按照江青的意见作了修改。另外诸如《智取威虎山》、《海港》、《红色娘子军》等,江青都深入参与其中,按照她的艺术理念作了修改。

后来,江青决定把样板戏拍成电影,但拍电影谈何容易,这令江青很苦恼,毛主席得知后派了一位有工作经验的狄福才来协助她拍电影,先拍了《智取威虎山》,后又拍了《红灯记》,终于“样板戏”都由电影厂拍成了电影。

02

样板戏为何是“集体创作”?

由以上可知,“样板戏”或“现代京剧”多是由地方剧团创作的,后来经过江青各方面的建议进行修改,并最终在江青主导下拍成电影。

“样板戏”的创作与江青有密切联系,但这其中更凝聚着各个地方剧团,各位编剧、导演等人辛勤的工作。另外毛主席、周总理都很关心现代戏曲的发展,也对现代戏曲创作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毛主席接见现代京剧《红嫂》演员

比如毛主席评价现代京剧《红嫂》“玲珑剔透”,周总理看过《红色娘子军》后称赞道:

我原来想,芭蕾舞要马上表现中国的现代生活恐怕有困难,需要过渡一下,先演个外国革命题材的剧目,没想到你们却一步到位,而且演得很成功。

因此,简单地把“样板戏”或“现代京剧”与江青联系起来是不准确的。

毛主席与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演职人员合影

但是,样板戏有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却是江青的“发明创造”,就是抹去了编剧、导演、作曲、摄影、指挥的名字,而是冠以“某某剧组集体改编创作”、“某某电影厂制作”等。

在拍摄电影《智取威虎山》时,江青和工作人员一起讨论拍摄事宜,有工作人员向江青提议:“以前的电影上都有演员、编剧、导演、作曲等演职人员的名字,《智取威虎山》是否和以前一样,把名字都写上?”

这遭到江青的反对。她的意见是:我们是一个集体,那么创作就是属于一个集体的,不突出个人。从今后,一律不写个人的名字。剧组就写《智取威虎山》剧组,摄制组就写北影厂摄制组。

这就是样板戏“集体创作”的来历。

对于江青的这种意见,周总理并不同意。

有一次他观看刚拍完的电影《龙江颂》,当影片放映到“江水英”在大坝上的一段唱词时,周总理忽然问旁边的狄福才:“怎么影片上没有导演的名字呢?”

狄福才说:“江青让写集体创作。”

周总理不由一愣,随即说道:“集体创作?大家看了,连是谁拍的都不知道。应该写上名字嘛!”

当看到“江水英”还在大风里唱时,周总理又对狄福才说:“江水英在大坝上唱这么一大段,风那么大,人受得了吗?灯也应该早就被大风吹灭了,这说明编导没有生活经验。”

狄福才解释说:“总理,这也是江青规定的,叫做不突出个人,舞台上怎么演,电影就怎么拍,叫做还原舞台呢!”

周总理不由失笑道:“这不是笑话吗?从外国的电影到中国的电影都有创作人员的名字,怎么样板戏的电影不写名字?写上名字才能有负责精神,不写名字是说不通的嘛!”周总理随即说道,“滑稽!”

毫无疑问,任何艺术创作都是有创作者的,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无论舞台艺术还是电影,都属于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是编剧、导演、美术、道具、音乐、演员、摄影、后勤等各方面综合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付出了劳动,理应在作品里写上名字,体现对劳动者价值的尊重。

尼克松访华,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样板戏署名为“集体创作”,令周总理为创作者们鸣不平。也让观众对样板戏的创作者们不甚了解。

《芦荡火种》最初是由文牧根据崔左夫的《血染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改编而成。1964年改编为京剧《沙家浜》,改编者有汪曾祺、杨毓珉、萧甲、薛恩厚等人,同名电影是由肖甲执导的:

京剧《红灯记》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原创作者是沈默君,后由阿甲改编为现代京剧,同名电影由成荫执导:

《智取威虎山》的编剧为陶雄、李桐森、黄正勤、曹寿春、申阳生。

《海港》最初改编自李晓民创作的淮剧《海港的早晨》,这部作品经过反复修改,改编者先后有郭炎生、何慢、杨村彬、闻捷、郑拾风、张士敏、王炼、黎中城、刘梦德等人: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改编自梁信编剧的同名电影,由李承祥、蒋祖慧、王锡贤担任编导,吴祖强、杜鸣心作曲,马运洪担任舞美设计:

《奇袭白虎团》最初由李师斌、方荣翔、李贵华编写,后由孙秋潮执笔修改:

《白毛女》剧本执笔人是贺敬之、丁毅。后由上海舞蹈学校改编成芭蕾舞剧,由胡蓉蓉、傅艾棣、林泱泱、陈代辉担任编导,艺术执导是黄佐临。

由以上可知,现代京剧或样板戏虽然经过多次修改,但创作者、执笔人、编导和作曲都有名有姓,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就像周总理说的那样:“写上名字才有负责精神,不写名字是说不通的。”

江青执意把样板戏署名为“集体创作”,故意抹去创作者的名字,应该说她是有一定私心的,名义上美其名曰“不突出个人”,而实际上是突出“她自己”,样板戏成功后,江青自然是很得意的,经常把这些戏称之为“我的剧本”。《红灯记》的编剧阿甲就不满地说过:

有人把《红灯记》看做是江青搞的,其实这出戏的创作与江青没有关系,她是窃取了我们的创作成果……

江青深入参与了样板戏的修改,主导拍摄了电影,与她是有密切联系的,但她把其他创作人员包括幕后摄制人员的名字抹去,他们的辛勤付出变成了默默无闻,这是不应该的。

03

样板戏的特点以及与其他艺术作品的区别

样板戏能成为“样板”,毫无疑问有它鲜明的艺术特点,与其他艺术作品相比,样板戏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开拓了戏曲创作的题材和领域

一说到戏曲,观众总有一种惯性思维,认为戏曲就是传统剧目。除非到了一定年龄和阅历,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传统戏曲,觉得节奏慢。但是,现代京剧或样板戏开拓了戏曲的题材和领域,由过去主要由古典题材——比如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话传说等题材,开拓到现代领域,贴近现实生活。拉近了戏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让戏曲的题材更加丰富、具有创新精神。

第二,创作主题体现敌我矛盾,有鲜明的矛盾冲突

现代京剧或样板戏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矛盾冲突。过去一些传统剧目矛盾冲突或故事性不强,观众重在欣赏演员的唱念做打功夫,情节推进缓慢。现代京剧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强烈,这就让观众能够深入剧情,吸引人看下去。这很符合戏剧艺术固有的客观规律。

第三,主角形象高大

从总体上说,样板戏的主题和格调都挺高。其中一个鲜明特点是主角的形象都很高大,给人一种精神和情感上的升华。这同时给观众造成一种印象,就是在欣赏戏剧时有一种“爱憎分明”的共情。

第四,创作理念精益求精

样板戏之所以被称之为“样板”,在于它经过众多艺术工作者们不厌其烦的创作、修改,无论从剧本、舞台美术、台词、唱腔、音乐、摄影等各个方面都力求精益求精。比如《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里的唱词,观众可以说耳熟能详,这就是经典的艺术魅力。

总结

现代京剧或“样板戏”是艺术推陈出新的结果。它发轫于五四新文化时期,“双百方针”后成为一个辉煌的文化现象,诞生了很多经典。它的发展与江青有关系,但更多是艺术家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容忽略的是,现代京剧或“样板戏”有它推陈出新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就是这类戏曲成为“样板”后,其他戏曲样式按照这个“样板”来创作,渐渐变成了教条。这就导致优点变成缺点。艺术需要多种多样的尝试与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达到百花齐放争鸣的效果。

影视资讯京剧电影戏曲样板戏风卷残衣社会

有用 (99)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