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90年代就想拍《温故一九四二》,结果17年间被电影局毙了三次

冯小刚90年代就想拍《温故一九四二》,结果17年间被电影局毙了三次。2011年《非诚勿扰2》大赚特赚后,王朔对冯小刚说:“拍一九四二吧,就算票房上有什么闪失,我帮你写一部《非3》,不就补回来了吗!”

王朔、冯小刚、刘震云三人都是1958年生人。90年代初一个夏天的午后,阳光明媚,王朔把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交到冯小刚手上。冯小刚回到家一口气读完,感到灵魂受到洗礼。此后,他逢人便说这部小说,心中念念不忘。第二年,冯小刚在一个扯淡大会上遇到刘震云,两人一见如故。冯小刚拉着刘震云说要把《温故一九四二》改编成电影。刘震云一时拿不定主意,婉拒说:“哥,不急,容小弟再想想……”

刘震云这一想,就想了七八年。这期间,王、冯、刘三人已混得如胶似漆,隔三差五就聚在一起喝酒吹大牛。席间也多有提及《温故》的事,但都是点到即止,不作深谈。刘震云也一直未有表态。

时间来到2000年。新年的一个晚上,刘震云到冯小刚家拜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忽然刘震云郑重其事地对冯小刚说:“哥,我今天来,是想把《温故一九四二》交给兄长,此事我愿意与兄长共进退。”说完一口闷了杯中酒。冯小刚看着刘震云义无反顾的表情,胸中虽有万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唯有连干三杯。那一夜,两人喝光了冯小刚家里所有的啤酒。

2002年《温故》项目正式启动。那时冯小刚已与华谊兄弟签约,老板王中军和王中磊听完冯小刚的介绍,两人一拍大腿,横下心来拿出3000万投拍《温故》。在当时,对于一部国产文艺片来说,这个预算就是天文数字,而且是自杀式的天文数字。

电影公司在北影的一间小平房里开了论证会。与会者一致认为《温故》是部好小说,但同时也一致认为它不适合拍成电影。因为没有故事,没有人物,没有情节,是个“三无产品”,拍了也白搭。专家们散去,冯小刚和刘震云蹲在小屋外的树荫下,刘震云看着地上的倒影问冯小刚:“哥,这事还做不做?”冯小刚抬起头,刺目的阳光差点把他的眼睛灼瞎,他望着太阳,斩钉截铁地说:“做!”刘震云点点头说:“人们习惯只做可能的事,但是把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意义不大,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意义就不同了。”冯小刚说:“对!”

此后,刘震云就一心扑到了把小说改编成剧本的工作上。半年后,刘震云捧着热腾腾、刚出炉的剧本,用他的河南普通话给翘首以盼的华谊兄弟高层读了整整一个下午。听罢,王中军当场拍板,干!

接着,剧本送去电影局立项,结果当天就被驳回。理由是:故事调子太灰暗,灾民丑陋,反映人性恶,消极。拍个毛!一盆冷水,将所有人都浇了个透心凉。散了散了,洗洗睡吧。该干吗干吗去吧。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时间来到2004年,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呈现繁荣景象。这一年,冯小刚拍了《天下无贼》,周星驰拍了《功夫》,双双贺岁,票房都破亿。冯小刚庆功之余,拍《温故》的心又死灰复燃。这次华谊把预算提高到8000万,准备先斩后奏,奉子成婚。

剧本再次修改,精雕细琢、仔细打磨。当再次送审时,“哗啦”一声,又是一盆凉水当头浇下,理由与当年别无二致——灰暗消极。这盆冷水,算是彻底浇灭了冯小刚的心。

转眼到了2011年,华谊请王朔写了《非诚勿扰2》,冯小刚随便拍拍,玩儿似的赚得盆满钵满。正当冯小刚乐不思蜀盘算着一鼓作气再拍一部《非3》,赚他个天翻地覆时,王朔走到他面前,严肃说道:“小刚,机会来了,天时地利具在,眼下就是你咬牙拍出《温故》的最好时机。我没夸过别人的剧本,但震云的这个本子确实写得好,你应该有这么一部厚重的代表作。你只要有《温故》垫底,往后你在商业片上再怎么胡作非为,都无须顾忌了。”见冯小刚犹豫,王朔又循循善诱道:“你怕什么?就算票房上有什么闪失,我再帮你写一部喜剧不就补回来了吗?”王朔的一席话,把冯小刚的心又点燃了!

冯小刚隔天就去找了刘震云,问他:“还有心气吗?”刘震云答:“还是那句话,我与兄长共进退。”冯小刚又去找王中军、王中磊,问他们:“还有心气吗?”兄弟俩反问他:“两亿够吗?”冯小刚最后问电影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我算那多样化行吗?”

2011年初,电影局批准《一九四二》正式立项,下发了拍摄许可证。这一年2月,剧组成立,筹备8个月,于同年10月26日在山西开镜,历时135天艰苦卓绝的拍摄,于第二年春天封镜。又经过7个月紧张的后期制作,终于在2012年11月面世公映。

影视动态冯小刚刘震云温故一九春哥读书文化

有用 (30)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