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杨紫琼喜提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越来越多的幕后故事,也被挖出。
其中讨论热度最高的一个消息,是「成龙曾经辞演《瞬息全宇宙》」。
但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这才让创作者思考电影更多的可能性,成全了杨紫琼。
电影上映后叫好又叫座,成龙也给杨紫琼贺电。
杨紫琼借此大方「感谢」成龙的「不演之恩」。
调侃对方「这是你的损失」。
得知这一幕后消息后,许多人开始想象。
如果主角是成龙,电影又会是怎样一番局面。
有人庆幸,也有人遗憾。
更有人说,杨紫琼是捡漏成龙才拿到奥斯卡。
鱼叔觉得,杨紫琼拿奖确实时也运也。
而成全这份命运的,并不是成龙。
真正值得感谢的,另有其人。
到底是谁?
且听鱼叔慢慢说来。
说起来,杨紫琼打女事业的转折点,确实与成龙有关。
1992年,《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上映。
这部「成龙动作片」,是杨紫琼结束三年婚姻复出后的第一部作品。
该片在香港甚至国际范围内都拿到了相当亮眼的票房成绩。
杨紫琼也借此一跃成为亚洲最富知名度和片酬最高的女影星。
但,机会并不与成功直接挂钩。
抓住机会,靠得是不要命的拼劲。
杨紫琼在电影里上演骑摩托飞火车等一系列极限操作,差点为此送命。
正因如此,杨紫琼彼时才能稳坐「香港第一打女」之位。
五年后,更是成为亚洲首位邦女郎,在《007之明日帝国》中合作皮尔斯·布鲁斯南。
以一己之力刷新了邦女郎的战斗力,靠拳脚「打」入好莱坞。
三年之后,《卧虎藏龙》上映。
杨紫琼饰演的俞秀莲,在电影里连换七样兵器「炫技」。
电影带着演员一起,敲开了奥斯卡的大门。
杨紫琼一路「打」出名气,不断创造事业新高峰。
靠的,并不是哪次侥幸,而是一次次用实力回应幸运。
她拼尽全力站上擂台,才赢得了被看到被选择的机会。
但,比打出名气更重要的,是坚持。
《瞬息全宇宙》上映时,杨紫琼已经六十岁。
回忆拿到剧本时的情形,她便泪流满面,认为自己终于等来了命运最大的回礼。
因为苦守坚持时刻准备,机会掉落时才能刚好在场。
换而言之,如果杨紫琼早早收拳息影,那即便十个成龙都辞演,她也只能与《瞬息全宇宙》遥遥相望。
另一边,杨紫琼的胜利,其实建立在「打女」群体缺失的遗憾之上。
当选角范围划定为「亚裔」「动作」「女性」,再加之「影响力」。
你会发现,杨紫琼成了《瞬息全宇宙》唯一的选择。
且不论现状,即便将目光朝向未来。
把动作女星当做发展方向的女明星,也是少之又少。
当我们回顾奥斯卡影后的打女之路,试问还会不会有第二个「杨紫琼」时。
很难不跟着追问:
那些曾经的打女,都去哪了。
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有一个细节被许多人忽视。
当杨紫琼的名字响起后,背景音的一段话简短介绍了她的演艺历程。
称赞她在「动作电影方面的杰出表现」。
不可否认,杨紫琼的奖杯不仅是她个人的成功,也昭示着「打女」的胜利。
香港电影的八九十年代,是功夫片黄金期。
成龙、洪金宝、甄子丹这种顶级的功夫男星就不必多说了。
惠英红、杨紫琼、李赛凤、胡慧中、杨丽菁等一众「打女」,更是不可多得的靓丽风景线。
她们大多外形姣好,身手惊人。
在男性主导的功夫片领域里,模糊了性别界限。
开辟出一片力与美兼顾的打女宇宙。
可惜,千禧年之后,动作女星们或转战或退圈。
很快四散零落,消失在观众视野中。
打女的消失,确实与功夫片的衰落息息相关。
但更细节处,是因为行业整体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功夫明星难做,打女更难做。
躯体磨损严重,还时常与死神擦肩。
像杨紫琼这样拼命的,更是不知有过多少次濒死体验。
《警察故事3》《阿金的故事》拍摄时接连发生意外,险些告别打女生涯。
在杨紫琼婚后接棒出演《皇家师姐3》的杨丽菁,本来顶着「杨紫琼接班人」的头衔出道。
上演各种玩命高难度动作,敬业程度同样令人敬佩。
但因在拍戏过程中被误伤,一度面临瘫痪。
休养之后只好转战电视剧,退出动作电影领域。
其次,便是行业环境。
虽然香港电影以功夫片出名,但电影产业依然重文轻武,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演员片酬。
打女的片酬低于同期其他类型的女演员。
即便是以打女之姿拿下第一届金像奖影后的惠英红也不例外。
同时,动作电影圈内部,同样轻视动作女星。
这几天,杨紫琼早先提及成龙的采访又再度翻红。
当被问及「是成龙带你进入动作电影圈吗」。
杨紫琼玩笑似的给出了相反的回答。
「事实上他就是个男性沙文主义猪。
我们是很好的朋友,这话都是当着他的面对他说的。
他总是说女人就应该呆在家里做饭,什么都不做,像个受害者
『除了杨紫琼』
因为我会狠狠教训他」
成龙的说法其实也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观念。
动作电影,一直以来都是以男性为主导。
女性想要「打」进这个圈子,异常艰难。
即便同样是靠拳脚挣钱,动作女星也常被视以玩票性质。
打个几部电影,赚够钱和名气便嫁人做富太太。
杨紫琼试水动作电影前接受训练,连教练都抱着看戏姿态。
「他们看着我说,选美皇后想和男孩们打架」
拍戏过程中,对手戏演员也顾虑其女性身份,动作假模假式。
只有逼到真正出手,才能赢得尊重。
即便已经做到了香港第一打女的位置,杨紫琼也时常被规劝:
女人还是不应该做这行
软性轻视,还通常冠以保护之名。
除此之外,打女虽在姿态上可与动作男星抗衡。
但实际上,仍旧摆脱不了被审美的命运。
出演过《天使行动》的李赛凤,是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动作天使」。
但也在拍戏中被要求穿低胸装。
「导演就想我将那件衣服拉低点拉低点,我就拼命将衣服拉高点拉高点。」
虽是打女,年龄、外貌、身手,几重审判。
行业倾轧加之性别困境,让打女群体生存处境艰难,肯守又能守的人少之又少。
即便如此,还能出现一批惊艳打女的原因。
一是许多打女家境贫寒,从事电影已算较好的经济来源。
二是彼时的港影圈女神辈出,神仙打架。
打女算是另辟蹊径,拿命换前程。
正如惠英红那句:
「当时要想出头,要么靠枕头,要么靠拳头」
让人遗憾的是。
这样的光景,已是打女最好的黄金时代了。
八九十年代的打女热并非横空出世。
而是自先前银幕上的「侠女」群体顺延发展而来。
早在60年代,香港电影就兴起了新派武侠潮。
郑佩佩、上官灵凤、徐枫等女星开始出现在银幕上。
经由武侠电影宗师级导演胡金铨作品加持,火遍华语圈。
1966年,郑佩佩主演《大醉侠》创下惊人票房。
而后,上官灵凤主演《龙门客栈》、徐枫主演《侠女》陆续面世。
让「侠女」群体成了银幕上的一道别样风景。
纪录片《大侠胡金铨》中,提到《龙门客栈》上映时的盛况。
影院外拍起长龙,不到十天观众来信超出十万封。
70年代初,嘉禾影业开辟出邵氏新武侠之外的变奏。
更多女打星被接连推出,一度走向国际。
比如茅瑛,她是李小龙之后第一个被推向西方的中国明星。
游戏《街头霸王》中春丽的原型人物。
茅瑛本身就有武术功底,因痛揍劫匪登上社会新闻被嘉禾相中签约。
不仅参演了李小龙电影《龙争虎斗》。
主演电影《合气道》等影片也在国际上享有极大声誉。
茅瑛晚年隐居美国,仍有观众在大街上认出她,并表达想念。
但,侠女同样受困于女性身份。
碍于时代观念加诸给女性的枷锁,郑佩佩事业巅峰期退圈结婚。
等到中年婚姻事业双双跌入谷底,才又回归电影。
徐枫同样早早退圈,婚路不顺。
再婚时也因演员的身份颇受阻碍,被要求放弃电影。
同时,还有市场因素。
女性功夫片虽掀起一时热潮,但并未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男性动作演员,仍是这一类型影片的主导。
侠女们并未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叙事得以存活,终究只有消失的命运。
如今,以杨紫琼为坐标。
往前看,是侠女隐退。
往后看,只剩一片茫然。
新千年之后,武侠、功夫、动作等电影类型的字眼逐一失效。
只有顶级动作男星仍算活跃,打女领域更是日趋空白。
女性功夫片,彻底变成了无市场、无作品、无演员的「三无类型片」。
虽然时有死灰复燃的火星冒出,但到底独木不成林。
比如,郑佩佩透露,李安拍摄《卧虎藏龙》的目的之一,便是集齐两代女侠,为后来者铺路。
可未想到,《卧虎藏龙》已是最后的光辉。
2010年,杨紫琼主演电影《剑雨》票房惨烈。
2013年,章子怡虽又遇《一代宗师》,但江湖已变。
武侠的擂台已经拆毁,动作片也在进入视效时代后遇冷,打女们自然也不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环境里,杨紫琼拿奖确实称得上奇迹。
也正因如此,她变得不可复制。
有足够优渥的家境,让她得以在入行时探索大过谋生。
有足够丰沛的自信,让她敢于追求幸福却又清醒地不囿于此。
有足够坚定的热爱与心智,数十年坚持盘桓在电影周围。
逐一越过行业、性别、年龄、种族等鸿沟,到达新的彼岸。
电影中,杨紫琼每次出拳时指骨都会习惯性凸出。
这是功夫者的习惯,暗藏着独属于打女的身份痕迹。
她承袭着几代打女挣扎出的生机,挨过转型尴尬期,等到独立电影与女影人处境转暖的柳暗花明时,才握到手中那座奖杯。
该感谢的,是这些冥冥之中已经准备好的东西。
走下领奖台,她说
「只希望我不是最后一个,这只是开始」
那就让我们一同期盼——
像杨紫琼这样各种意义上都「能打」的女演员,未来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