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去世5年,再看遗孀哈文近况,才明白李咏当年的选择有多正确

“永失我爱……”

2018年10月,哈文发布了以上这篇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人们才知道李咏逝世的消息,以及一年之前他们一家三口赶往美国是为了治病,而不是众人口中的“捞够了就移民”。

而李咏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仍无力回天,2018年10月25日宣布抢救无效死亡。

如今,距今主持人李咏病逝已经超过5年时间,遥想当年哈文因将李咏葬于美国和不让他的父母参加葬礼而备受争议,如今看来,遗孀哈文之所以会这么做的原因藏在她与李咏一起走过的故事里。

1968年,李咏出生于新疆,虽然他的祖籍并非新疆,但由于生长都在新疆的他,在填自己的籍贯时,总会直接填上新疆。

李咏给大众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一名幽默且风趣且口才极佳的央视主持人,但他小时候却是个开口晚且讲话都不利索的孩子。

而由于讲话不利索会被同学们嘲笑,让他更加羞于开口,变成了人群中总是沉默的一个。

眼见着他在日常里开口的次数越来越少,他的父母十分着急,最终想到了一个让他开口的好办法,那就是把他送进了合唱班。

这确实不失为让他开口的好办法,他在合唱训练的时候也配合着其他同学一起放声歌唱,也能看得出来他乐在其中。

但这种日子并没有维持太久,或许是他天生就喉咙声带条件比较差,几个月训练下来,他的声带受损比较严重,医生建议不要再过多像吊嗓子之类的训练。

好不容易从唱歌中找到自然而然开口机会的李咏,却再次因为声音而内心受伤。

常言道:上帝在关掉一扇门的时候,会开启另一扇窗!李咏遇见了对他播音带来启蒙的老师。

学校的播音老师对李咏说,观察你说话不利索不是口舌问题,而是太少说话和太紧张引起,而声带受伤痊愈之后却让你的嗓音低沉中带着轻微的沙哑,让你的声音不仅具有独特的那股磁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辨识度。

于是,在老师的建议下,李咏开始接触播音类。

而随着接触播音类之后,李咏开口的次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自然,因为他听播音的过程,听得多自然就忍不住开口练习;开口练习多了,他就不会放过在课堂上朗诵课文或回答问题的机会。

一个原本羞于开口的男孩逐渐以优美的声线和流畅的表达方式获得同学与老师的喜爱,而他自己也在努力练习的过程中,对未来做出了清晰的规划。

1987年,李咏如愿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如果说进入梦想的学习殿堂是他努力的结果,那么与哈文的相遇,则是命运对他努力所做出的馈赠。

原本不在同一个专业的两个人,却因为一场选修课的讲座上,两个人邂逅了。

李咏听课之余瞥见正在认真听课的哈文,也就一眼,他就再也难以移开双眼。

他好不容易熬到下课想要凑上去搭讪,却发现哈文随着下课的人流一起离开,他压根没有机会上前去介绍自己给对方认识。

那时候的通讯还不发达,虽然在同一个学校里,但倘若不知道对方的系别和专业,想要找到那个人,颇有人海茫茫的即视感。

好在,李咏有着不错的素描功底,他将脑海中哈文的样子画下来,然后向同学们询问是否认识。

当时,幸运无疑是站在李咏那边的,他的室友表示不认识但却见过哈文无数次了,因为哈文是图书馆的常客。

而李咏也在图书馆如愿地见到了哈文,见到总是低头认真沉浸于学习之中,李咏进一步被迷住了,忍不住上前去搭讪。

当李咏道明是同校同学时,哈文并不排斥一起看书学习,但也没有过多的热情。

连续好几天一起学习之后,李咏终于鼓起勇气向哈文表白,却被拒绝了。

对于哈文来说,压根就没想在校园里谈恋爱,而这主要与她从小的家庭教育有关。

1969年出生的哈文,出生于一个高干家庭,从小受到比较传统的教育,品学兼优的她一直是父母的乖乖女。

当她面对李咏的告白时,她的内心并未泛起波澜,因为李咏并非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告白者,而她也一如既往地以平静但不留余地的拒绝方式。

但李咏与其他告白者所不同的是,在被她拒绝之后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在图书馆遇见她时,便一起认真地学习。

时间会改变许多东西,比如一开始压根就对李咏不感兴趣的哈文,在长时间相处之下,不仅注意到李咏长相帅气谈吐有度,而且也是尖子生。

逐渐地,哈文对李咏也产生了好感,但她始终不敢迈出与他恋爱的那一步,她甚至还将李咏的许多事告诉自己的父亲,但得到的建议是暂时不太适合谈恋爱,要以学业和未来为重。

在父亲的建议之下,哈文开始疏远李咏,经常有意避开他。

而李咏很快便察觉到哈文有意避开与她的接触,费了许多周折之后,他终于听到了哈文的解释。

哈文的解释在李咏听来,她的芳心已经为他有所悸动,而他这段时间的努力就没有白费,只需要进一步取得她家人的同意,或许就能够与哈文在一起。

果不其然,在得知哈文奶奶生病和到北京看病时,李咏仗着熟悉地理的优势,鞍前马后事无巨细地帮忙哈文时,终于得到了哈文家长们的认可,而李咏和哈文也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校园恋的美好,不只有双方单纯且没有世俗利益的感情,还有为理想为未来的学习与奋斗;而校园恋也最怕毕业季,李咏和哈文也是如此。

李咏毕业的时候,便被分配到央视对外部实习,在实习期结束之际,央视唯一一个播音员的名额归于李咏。

而专业为编导的哈文则在毕业之时决定进一步深造。

一人工作一人读书,其中的距离不小,但依然挡不住二人真爱的脚步,以及想要继续在一起的决定。

1992年,李咏与哈文结婚。

婚后,由于两人在事业上皆有较大抱负,且都是处于事业的上升期,除了照顾彼此之外,再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生育和照顾小孩。

于是,二人便商量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阶段先不怀孕生子,而这个约定维持了将近10年之久。

夫妻二人在此十年间也取得重大突破,李咏成为国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主持人,他在《香港沧桑》这部闻名的纪录片中担任解说员;他也是央视第一个综艺类节目《幸运52》的主持人。

除了知名主持人的身份,李咏还是央视有名的专题片编导之一;后来更是因为《非常6+1》这个老幼妇孺都知晓的节目而获得更高的知名度。

夫妻二人的事业,由于李咏的工作是在荧幕上,所以大众都能够比较直观地看到他的成就;实际上,哈文在事业上的成就并不比李咏差。

当年哈文在编导班进修毕业之后也是进了央视,不仅成为央视电台的导演,而且她所拍摄的作品还获奖无数,其中堪称经典的奖项当属“中国新闻奖”。

事业足够辉煌的夫妻俩,因为婚后多年没有生育而被双方的家长不断催促和施加压力。

后来,两人综合当时的事业状态和心理需求等因素进行考虑,一致同意当下怀孕生子是两人最好的选择,也是对婚姻生活的进一步升级。

2002年,哈文怀孕产女,夫妻二人迎来婚姻的结晶,取名法图麦。

随着女儿的出生,李咏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但也更加幸福。

原本属于“事业型”的夫妻俩,在还未拥有孩子之前觉得孩子更多的是带来麻烦;而当他们真正迎来孩子的时候,却感叹生命的神奇,小小的人儿给人带来的麻烦,跟她所带来的幸福感和希望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女儿逐渐长大,夫妻二人将她送到美国去读书,目的是让孩子更加独立,也能够接触到国外不同的文化,为人生曾天福丰厚的阅历。

原本以为这个足够努力也足够幸运的三口之家会继续幸福下去,却不料迎来了噩耗,李咏患上了癌症。

在得知丈夫患上癌症并且已经晚期的时候,哈文先是哭的不能自已,接着又决定必须尽快得到最好的治疗。

但那时李咏手头上有好几个专题在做,中途换人是极不负责的做法,哈文在工作上作为李咏的顶头上司也深知这一点,于是认可了李咏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继续工作的方式。

2017年,李咏从央视辞职并且一家三口火速奔赴美国的时候,实际上李咏身上的癌症已经严重扩散且难以控制,全家人抱着一线希望奔赴美国,试图能够挽回李咏的生命。

也是在那个时候,国内许多平台上的言论皆是充满对李咏的抨击,讽刺是“捞够了就移民”。

甚至,还有人将他们一家三口在美国生活的照片曝光在网上,配文十分尖酸刻薄。

而一个用心工作了大半辈子的知名主持人在与病魔抗争的时候,身后还跟着极其尖锐的抨击与讽刺,但他不能说出实情为自己辩驳,因为他不忍家中已经年迈的双亲长时间处于悲痛中。

直到哈文发出了那篇文章,道出了李咏去美国的目的,以及宣布不治身亡的消息,众人才如同被当头一棒,而那些曾经讽刺和抨击他的人,想必唯有愧疚。

李咏逝去之后,哈文将他安葬于美国,很多人难以理解她的做法,一时之间让她饱受争议。

再加上哈文哈阻止公婆到美国给儿子送葬,进一步将她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可实际上,她所做的这一切,不过都是遵照了爱人生前所交代。

李咏深知自己一旦离世,哈文必定会痛苦崩溃,倘若还要将他的遗体或者骨灰送回国内安葬的话,必然会加大妻子的麻烦。

至于不让父母参加他自己的葬礼,是他深知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更怕父母千里迢迢来到美国的途中遭遇意外,深知已经无法给父母养老送终的他,也怕自己葬在国内的话无法阻止父母去坟前看望他,所以二老长时间处于丧子的悲痛中难以自拔,也是他最不愿意见到的。

再说了,女儿在美国读书,妻子也长时间在美国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他觉得葬在美国是离妻儿更近一些。

在哈文离世后的这些年,哈文虽然逐渐走出悲痛的情绪,但对于李咏的爱意和思念却依然浓烈,她仍然会在社交平台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而她对他的爱,不仅体现在他逝世之后的念念不忘和一往情深,也是在他逝世之后依然照顾和赡养着他的父母,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给予二老最好的照顾。

影视动态哈文李咏范少娟聊科技

有用 (865)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