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应该没人比邓超更能体会什么是“乐极生悲”,年三十上春晚还在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兴奋大跳,年初一自己执导的电影突然被叫停,撤档,又改档到大年初三,未播先臭,片子还没看,观众胃口就先倒了一半。
挺可惜的,明明点映很多人都在夸,称它是“近几年最好的励志片”,对这部,邓超明显也是寄予厚望的,幻想它可以在本届春节档一飞冲天,做一匹黑马。
可如今,上映一月票房不足一亿的败绩,不但邓超想靠它“一雪前耻”的希望破灭,《中国乒乓》的失败,也将成为他导演生涯的重大滑铁卢。
除了亏损3个多亿,邓超面临的,还有自己的信誉破产。对一个靠人气和流量吃饭的公众人物来说,后者显然更要命。
邓超这一次的失利,给我的震撼特别多,但他有这一天,又没有很意外。
仔细看,他的失败是有来处的。
邓超好像蛮信奉“演而优则导”的,2014年,他撺了大半个娱乐圈,用杨幂、孙俪、金星、柳岩、古力娜扎填了一部《分手大师》,虽然这部电影很快被实锤只是豆瓣5.1分的烂片,但众多的明星光环,还是让它卖了6个亿。
这让捞到第一桶金的邓超欣喜若狂,几乎是马不停蹄的,他和俞白眉就投入到第二部影片的创作,仅仅十个月,就有了那部把孙俪丑化到极致的《恶棍天使》。
我并没有觉得邓超有多敷衍、多不尊重艺术,只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总是太低,但凡认真想想,应该不难明白十个月真的很难搞出什么像样的电影。
退一步说,哪怕他忘了基本的创作逻辑,可要是肯花点时间好好总结下《分手大师》为什么口碑崩坏,也不会急吼吼抬出一部评分更低只有4.4分的作品。
只是票房依旧卖了6个亿,让观众买单的,无非就是大家对邓超和孙俪这两位演员的喜爱之情。
这一次,邓超好像感受到了危机。肉眼可见的,他生产作品的周期开始拉长,在《恶棍天使》上映四年后,才推出了第三部《银河补习班》。
他想表达的主题也变了,从喜欢的喜剧元素变成了探讨“父子关系”,市场的回馈还是不错的,《银河补习班》过了及格线,在豆瓣有6.2分,票房也有8个亿。
但几年过去,观众在进步,豆瓣置顶最多的一条评论是,“邓超拍了一部没有节奏的超长教育片。”
即便这样,邓超并非没有一点机会。倘若他就此潜心钻研市场,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作品严格把关,凭他的努力,还是有希望搞出真正的好作品,可他却将大把的时间献给了综艺。
频繁上综艺对一个演员的伤害无需多言,从黄磊到孙红雷,从邓超到黄渤。
“做演员是需要保持神秘感的”,当你自愿无限度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一颦一笑都不再是秘密,也就很难靠表演打动人心。
就像黄磊,现在不管看他演什么,我都觉得他在演“黄小厨”,说着话随时能从身后变出一个锅来炒菜。这很多时候已经不是演员演技的问题,而是综艺形象深入人心,观众很难再有新鲜感。
只能说,一个人赚的钱总体是有限的,你赚了综艺的钱,就赚不到演戏的钱,人很难方方面面都好,都赢。很残酷,但很公平。
其实邓超已经算是很幸运,说起来《银河补习班》只是刚刚及格,他的努力却也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回报,至于《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那两部纯纯的烂片,收获了十几个亿。
只是这点钱,都是邓超做演员攒下的好口碑换来的。
观众产生兴趣、最终掏钱决定走进电影院,他们想看的,其实是影视剧里那个有口皆碑的演员邓超,对电影里的他们是抱有更多期待的,因此,创作者不要觉得观众买票就是成功,当你的作品实时反馈不好,观众就会越来越精明,不再上当。
因此,当邓超接连三部电影质量堪忧,观众对演员邓超的期待也就被打破。
别的不说,这个俞白眉,我从知道这个人就一直很纳闷他到底有啥能耐。
而邓超,用他演戏十几年攒下的好口碑,换了前三部的漂亮成绩,那么当口碑透支,路人缘败光,也就没人再给机会。
所以说,名人想做成一件事,一样很难,就看起来似乎他们人脉、资源更多,但其实想保持住名气,继续赢得观众喜欢,仍然要持续努力。因为观众不傻,大家都只认好东西。
也可能是这三年的疫情,大家都变了,我有两个很深的感受:
一个是“人们开始务实”,简单来说,就是大家想看好作品,听好音乐,读好文章,疫情让所有人都明白了要“活在当下”,当人们开始关注这一天是否过得充实,有没有看好东西就变成了很现实具体的要求。
简单点说,一张电影票七八十那么贵,又要腾出两三个小时专门去看,谁不想看好作品?
另一个感受是,“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我最近两年不再追求生活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真的很难稳定。
好比,去年年底我的项目一直都还算稳定,以为能靠项目吃饭,仅仅过了个年,项目就不稳定了,一切要重头再来,于是我又找新的甲方,就在前几天我们合约要满时,因为表现不错又跟甲方续了约,我当时觉得没准能靠新合作赚钱,结果昨天就被告知负责对接我的运营被公司换掉了……稳定其实是个悖论,因为最大的稳定就是“所有事情其实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
过去想稳定,也是一种偷懒行为。
其实真正的稳定,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是“变中向稳、稳中向好”来的。
所以《中国乒乓》的扑街一定就是偶然吗?
不见得。
一方面是邓超前三部作品让大家攒够了失望,一方面是他上了太多综艺,败光了路人缘。
我去看了这部电影,真心觉得他拍的还行,所以我相信他有在认真筹备和反思,是真的花了5年时间在打磨这个作品。
可又有什么用。
走到今天,已经没有人再给他机会。
对邓超来说,他之前试水做的东西,靠透支信用换来尚可的成绩,现在认真打磨的作品,反而没人看,这是最难过的。就像我们小时候听过的“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悲剧在于:在最最致命的危机时刻,反而没有人在意你。
名人,也不是永远都有机会,观众的喜爱和信任就那么多,透支了,就只剩无视与唾弃。
悲哀的是,邓超这一次连被唾弃的资格都没有,我去网上看了一圈,发现这电影根本就没人讨论和感兴趣。
想到几年前,邓超才凭《烈日灼心》拿了金鸡影帝,前途一片大好,真是可惜。
好想知道,要是能重来,他还会如此执着于搞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