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或坏事的人。”这是知名记者柴静说过的话,也是她本人的真实写照。
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柴静冒死进入“非典”病区采访,成为第一个报道“非典”前线状况的记者。
温柔、坚毅、真挚,令不少人对她印象深刻。
书籍《看见》的出版,更是让柴静“公知女神”的地位,牢不可破。
然而,同样是柴静,顶着让孩子一出生就拿绿卡的嫌疑,赴美生子。
在采访提及关于碳排放量问题时,她却公然支持遏止发展中国家的IPCC“减排方案”,并质疑丁仲礼院士,“是否站在官方角度,探讨环境问题”。
这样的一体两面,令柴静此人充满矛盾。
柴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曾经的功与过,该怎么评判?
从公知女神到被大众弃之敝履,柴静究竟经历了什么?
01说起那些赢在起跑线上的名人,柴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
柴静,出生于山西临汾,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往上数几代,也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
在这样一个高知家庭中成长,柴静自小就饱读诗书,并且养成了喜欢独立思考、言辞犀利的性格。
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让柴静明白不要给人生设限。她的身,上总有一种敢想、敢拼的闯劲。
16岁那年,柴静在家人的建议下,考入长沙铁道学院,学习会计。
然而,很快,她就发现,会计实在是枯燥无味。反倒是播音主持,有趣点。
那会的她,每当看到电视台中,那些侃侃而谈的主持人,总是特别羡慕:
“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们一样,站在大舞台上发光发热?”
对于想要的东西,柴静始终不缺争取的勇气。
很快,她就洋洋洒洒写了好几篇文章,给学校广播站投稿。
稿件很快被录用,并且广播到全校,这令柴静信心倍增,内心想当主持人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凭借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柴静给湖南广电的一位知名主持人,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自荐信。
信中,柴静问道:
“可否助我成就梦想?”
那位主持人,也经历过追梦的时光。他的内心,深深被柴静对主持的热忱所打动。
很快,他就给柴静回信,并且邀请她到台里面试。
文艺是吃天赋的,非科班出身的柴静,一上台,临场发挥竟然比科班出身的同学还要好。
那丰富的学识和独到的观点,更是让各位面试官眼前一亮:
“恭喜你被录取了!”
“到了台里后,好好表现!”
就这样,柴静凭着一股拼劲,过五关斩六将,成功被录取,正式向主持界迈进。
02到了电台,柴静成了《夜色温柔》这档节目的播音员。
然而,出于种种原因,节目被安排在午夜播出。
当时,不少人不看好柴静:
作为一个新人,收听率本来就处于劣势,再加上在午夜播放,估计没几个人会收听。
但柴静却倔强地认为:
“山芋虽烫手但咬下去肯定香,没有不好攻克的难关,只有不想攻克的人。”
就这样,每个周末晚上22:31分,湖南广播电台总会响起这样一个声音:
“北京时间22点31分,您现在所听到的是调频97.5兆赫,湖南文艺广播电台的《夜色温柔》,我是柴静。”
令人没想到的是,节目播出后,效果竟出奇的好。总有人会守候到深夜,只为聆听她的声音。
柴静也凭借着知性的主持风格,圈粉无数。
仅仅一年,柴静就成长为湖南文艺台的综艺部骨干。
即便实现了事业上的大跨越,柴静依旧永不止步。
为了弥补非科班出身和科班出身的差距,她下了狠功,不是在自学的路上,就是在请教同事的路上,专业能力突飞猛进。
仅仅3年后,柴静就反超那些科班出身的同事,并且成为了部门副主任。
03对于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来说,能到达这个位置,已经相当了不起。柴静的野心,却不止于此。
她,渴望更大的舞台。
为此,她放下在湖南广电获得的一切名声和地位,辗转到北京广播学院,也就是而今的中国传媒,进修电视编辑。
那会儿,她一边进修,一边当《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攒足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1998年,老东家湖南广电开办了一档节目《新青年》,并且向柴静抛去橄榄枝。
柴静由此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为了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凭着柴静出众的思考能力,柴静将《新青年》做得独具风格,备受观众吹捧。
也正是因为此,柴静的才华,被著名电视人陈虻看到了。
说起陈虻,那可是传媒界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央视金牌节目幕后的英雄,可都是他。
那会儿,陈虻正在为央视筹划一档叫做《东方时空》的电视节目,需要一位理智、沉着的主持人。
最终,他从无数的备选中,找到了柴静,并向她抛去橄榄枝。
自此,柴静辞别了湖南广电,前往中央电视台,并且和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成了搭档。
04如果说,主持之路,像是一场长跑。
以往,啥都没怕过的柴静,进入央视才发现,相比于以往微风暖阳的马拉松,这里更像是跋山涉水的越野跑。
入职后不久,柴静自信满满地提交了一份节目策划案。
然而,一路顺风顺水的她,终究还是低估了央视的标准。
她的策划案,很快就被打回来了:
太浅显!
这对于优秀惯了的柴静而言,无异于当头一棒。
不过,她可不是温室中的花朵,反倒是越挫越勇的铿锵玫瑰!
她不惧困难,迎难而上,一遍遍地修正自己的策划案,一次次地联系各方获得新闻题材。
为此,柴静时常忙到深夜两三点才睡,第二天又是五六点起床,像极了女斗士。
柴静身上这股拼劲,让贵人陈虻很是欣慰。
而他,既然把柴静给找招聘了进来,自然也不会对她坐视不理。
当时,陈虻经常给柴静指导,给她上的第一课便是:
“要想当好主持人,首先你得是人。”
这也让柴静后来,无论是当主持人还是记者 ,言辞客观之外,又多了一份人文关怀模式。
后来,当柴静对“如何看待世界”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时,陈虻也给出中肯的指导:
“不要轻易妄下结论;不要轻易急于站队;不要轻易评价别人;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评价左右;不要随便说什么感同身受。总结起来4个字,守脑如玉。”
这也让柴静,能够更加辩证地去看待新闻中的人。
正如她后来所说:
“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或坏事的人。”
在陈虻的指导下,柴静对主持的认知、专业能力,都突飞猛进。
这也为她之后的名扬天下,奠定了基础。
05在央视工作的几年,柴静虽说由于优异的表现,在圈里已经闯出名气。但是,对于大多观众而言,她还是陌生的。
真正让柴静走到大众面前,广为人知,是在2003年。
那年,非典肆虐,人人自危,层出不穷的不实信息,更是搅和的人心惶惶。
当时,记者进驻一线,无疑是最有效的破解之道。
不过,这是一趟极有可能有去无回的路,大伙都是凡夫俗子,谁又能不害怕?
没想到,在这个足以让所有人退却的时候,柴静却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去前线采访。
即便是台里见多识广的领导,也无不被这个小姑娘的勇敢和追寻真理的精神所震撼!
就这样,柴静穿上隔离服,以最快速度,跟着医护人员进入“病区”。
为了进一步深入现场,她甚至多次不顾安危,零距离接触病患,并且发回最新消息。
镜头前,柴静纤弱却刚毅的身躯,勇敢而坚定的眼睛,给予了大众战胜考验的力量,人心备受鼓舞。
这场风波结束后,柴静这个名字人尽皆知。
人们提起她来,一句话,“追求真相的记者”。
那一年, 柴静获得了年度风云记者的称号,也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的女英雄。
后来,柴静又接棒了众多节目,如《面对面》、《看见》等,坚持以揭开真相为己任。
那些年, 她采访家暴者李阳、前往矿难现场、汶川地震现场,以及三言两语让星爷破防。
通过镜头和对话,她努力尝试揭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真相。
让无名之辈有了名字,让无声之口有了声音。
那会儿,柴静以倍速,接近封神位置,爱国、勇敢、真实,成为她身上最显著的标签。
2013年,柴静出版的书籍《看见》,记录了自己从业十年的经历和感悟,一时间轰动全国。
柴静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并且成为了公知女神。
06然而,柴静怎么也没想到,巅峰之后,就是低谷。
2013年之后,一切都变了。原本的公知女神,竟被弃之如敝履。
那一年,柴静被曝出在美国生下女儿!
这意味着,孩子一出生,就拥有了美国国籍!
不少观众得知后,十分愤慨:
“竟然连她也认为,外国月亮比较圆!”
诚然,柴静一向以爱国形象示人,而今却做出这么具有明显倾向性的行为,难免令人惊愕。
一时间,网上抨击她不爱国、崇洋媚外、表里不一的声音,排山倒海一样涌来。
不得已,台里只好暂时停了她的《看见》节目。
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柴静又被扒出早年对西方国家的偏袒。
原来,2010年,柴静在就西方国家提出的遏制碳排放的PICC议案采访丁仲礼院士,与其面对面探讨碳排放问题。
PICC是西方国家提出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碳排放量的议案。
主要内容是,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一个阈值,表面上的公允,实际上是对发展中国家的遏制。
丁院士认为,这并不公平,有压制我国发展的嫌疑。
毕竟,西方国家自己顺利完成工业化,无需再依赖基础工业为自己创造收入和价值。
而发展中国家尚处在工业建设的基础阶段,极为依赖能源消耗过大的产业发展。
他们却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国际话语权,不以人均定标准,而是粗暴地用国家额度限制碳排放量,着实有失公允。
没想到,面对这个观点,一向冷静、客观的柴静,却表现出对西方国家的偏袒。
她公然支持IPCC的方案,并且强调“我们应当控制自我”,还当场质问丁院士,“是否站在官方角度探讨环境问题?”
对此,丁院士反驳到:
“那么我请问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同样是人,中国人就应该少排?”
后来,他又痛心疾首地问到:
“保证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是维护人类的利益吗?”
诚然,碳排放问题涉及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将影响超过数亿人的生存问题,若不为我们老百姓争取权益,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反问,让柴静哑口无言。
在这采访被扒出来后,当时正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柴静,立场问题,备受争议。
07那之后,柴静为了自证清白,花了上百万,拍了一部关于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来阐述雾霾的危害,她说:“这是我跟雾霾的私人恩怨。”
柴静说,她的女儿因雾霾环境,导致尚未出生就身患肿瘤,为此,她拍了这部片子,呼吁节能减排,避免未来有更多新生儿步其后尘。
起初,这部纪录片一经播出,不少人大赞其忧国忧民、敢讲真话,柴静的女神形象,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然而,没过多久,眼尖的网友就发现了不对劲。
她表面上,看似为了维护环境仗义执言。实际上,许多数据都是采用欧美国家的数据,并不真实,是对我国的污蔑。
随着争议的升级,柴静又被曝出有吸烟的习惯。
一时间,大伙不免质疑:
究竟是环境,还是柴静的吸烟习惯,造成她女儿的病痛?
再后来,柴静又被曝出,座驾也是大排量的车。
大伙更是一阵嘘声:
不是说节能减排么?你倒是以身作则啊!
就这样,曾经那个爱国,追求真相,客观公允的柴静,因为明显的偏向性问题,逐渐被群众舍弃。
她的《苍穹之下》,也被下架。
08无疑,柴静职业生涯的后期的不少做法,是备受争议的。
但是,评价一个人,并非绝对的好与坏。
曾经,那个为梦想奋斗,敢于跑到一线现场,找寻真相的柴静,身上那种上进、勇敢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只是,后期,她的不少做法的确不妥当,甚至伤了不少曾经奉她为“公知女神”的观众的心。
荣誉是大众给的,大众能为你戴上女神的桂冠,自然也能为你摘下桂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