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梁王大婚,举国同贺。”
“走哇!长见识去!”
好久之前了,路过汉梁王墓景区东门。一张巨大海报立在路对面,朱红的底色赫然写着几个大字“王的婚礼”。没有多余介绍,四字印在心里,过目不忘。终于,终于。等到了。
7月初第一次公演那天,天地倒置,伞是满天云。汉宫喜堂里听到的屋頂大雨如注声。我坐在主舞台侧边的角落里,看着演员匆忙走台一遍又一遍。演出开始,灯光泄下来。音乐节拍击到人心里一颤一颤的。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从有趣的市集到郑重的婚礼以及最后的游戏互动。观众们都享受其中,以至于走出礼堂时听到大家叽叽喳讨论:“还好生在新世纪,古人的仪式感真是累人。”“不过还怪想穿越一把体验一下这累人的仪式感。”目录
|.我们为什么做这场剧?
|| .《王的婚礼》演了什么?
|||.为什么《王婚》不该被错过?
我们为什么做这场剧?
戏剧应该是什么样子,从哪里来,又能到哪里去?
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多近,它能赋予什么样的价值和可能?
我们希望剧场也不只是面向有高消费能力的住店人群,让驱车前来的观众感到票钱和时间花得值,还希望让当地村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戏剧,让看戏的门槛降低、便捷,让每个有空闲的人都能享有看戏的权利。
我们不是要人人喜爱剧场,我们是想创造人人能进入剧场的机会。万一在一百位观众里里,有一位能体会到心神震荡的感觉,有一位能对剧场入迷,那我们付出的血汗就值得了。
“乡而洋,远且净”,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无法落地的梦想。
后台花絮
▼
《王的婚礼》演了什么?
▼汉朝一段中国人绕不开的历史楚汉战争、文景之治、五星出东方、丝绸之路...每一个字眼都有着令人心血澎湃的能量也正是因为它的波澜壮阔才让这些了不起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被推到公众面前去品味、去感受。基于芒砀山乡村建设的美好前景,以芒砀山汉礼仪文化依托,以西汉梁王刘武的大婚为主线,真实还原了汉代历史人物、街市、美食等,辅之以乐器演奏、杂耍表演、互动游戏等内容,重现了西汉梁王刘武大婚时“汉宫喜堂”的华美盛景。
并由专业影视造景技师复原历史场景,辅以声光电技术,置身其中让人仿佛穿越到两千年前的“文景盛世”,触摸历史,体验文化,真切感受“服装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的文明神韵。
以上文字摘自芒砀山景区官方公众号好戏登场了!汉宫喜堂《王的婚礼》明日开演我私以为这场剧妙在两处。一是互动精彩。从初幕的市集开始,各色人物出场配了轻巧欢快的音乐,一秒拉我入戏。卖米的阿麽愁容满面的向观众诉苦今日米价不如意。卖渔翁大叔挑着担子让观众看看他鱼篓里的大丰收……作为观众,连我都有种虽居江湖之远却无心忧庙堂的惬意。二是汉文化知识洗礼戏剧本身就是非常高效的传播途径,相比啃书本,它更具体更生动。“观汉礼、赏汉舞、食汉宴,听一曲琴歌酒赋,品几味汉宫茶点,酌一杯汉宫佳酿。”一场剧结束,见了世面,涨了知识。在一饱眼福的同时,又接收了历史带来心神震荡般的文化洗礼。这么有意思的情景剧,你来。一定不会失望。为什么王的婚礼不该被错过?
除了华美盛景和有价值的剧情之外,《王的婚礼》不该被忽视的是幕后人员的用心。上次在山上闲逛,看见一大爷在收拾器材,略微眼熟。眉毛拧了好几圈也没想起来到底在哪里见过,整理公演图片时才发现,耶?这不剧里的卖渔翁吗!这种感觉有些奇妙,回想起在山上远远看着他的样子,有种“破了结界”穿越到新世纪的体验。因为公演那次大家演得都太好了,让我觉得他们本就从汉朝来,猛然出现在我身边,让人恍神。 后来听工作人员说,剧场有专业的演员也有非专业的群演。不难想象,这一群可爱的当地的大叔大婶凑着当地方言一遍一遍练习表演时的动作和表情。这个任务是严肃的,他们在舞台上极力克制着紧张,刚开始有表演痕迹在,后来一次比一次自然。我在后台拍剧照碰到他们下台,卖鱼翁大叔挑着担子,一路吆喝到后台,他们的成就感全部透过灿烂的笑容溢出来。其实对于这些群演们来说,剧场也只是一种度过时间的体裁,和做农活,看电视,打一圈麻将,喝一轮酒,都是“百菜百味,各有所好”的平等选项。但“去剧场”这个选项,在市中心要比在乡村,在看过好戏的人心里要比还没看到过喜欢的戏的观众心里,更容易被想起、被选择。后台花絮
▼
第一次公演结束,阑风伏雨。
第二次演出结束,万里晴和。有些感触写在最后。历史大浪淘沙,几番风雨几晴和。希望大家依然保持平常心。假如日子过得耗神费力,来这里歇歇脚。看看山间的绿,走走田间的路,赏赏喜堂的剧,听听小院的雨。过几天“赤子无愁”的好日子。我们在这里,等你。
芒砀山夏-掠影
▼